在学习、追寻、践行新教育理念当下,在我园班长制度实施、规范的过程中,每月例行的班长日志分享活动如期进行。本期重点是“经验同分享 交流促提升”,这个月老师们如何扮演好班长这一角色的?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新?老师们又遇到了哪些困惑和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月班长日志分享交流会。
小一班
凝聚班级力量,擦亮每一颗星。作为教师,我们既是星星,也是“擦星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相互学习、有效沟通、团队协作中注重常规建设、取长补短、坚持落实细节为本月的班长工作重点。
班级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团队的工作,只有部分与整体完美结合,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让这个团队发挥最大的功效。
完美教室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家长,要想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师幼间、同伴间、家园间的有效沟通尤为重要。本月我们走进童世界,与幼儿分享生活趣事,做一位会倾听的大朋友;肯定幼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记录每个暖心时刻;和孩子同竞赛,进行各类大比拼,促进班级常规建设;发展小组长、小班长,主动承担,给孩子们“星星班大家庭”的归属感。
班级文化建设虽是一群人的智慧合力,但班长首先要把责任放在心头,多学多做多内省。
小二班
聚焦文化 动态成长
1.我们的约定(制度文化)—在自我管理中看见教师的成长
在教师团队建设中,鼓励年轻老师放手干,老教师在背后观察并用行动和教育理念影响同伴,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约定天使与国王的使命,天使做国王的第三只眼睛,默默帮助,相互搭台。
2.锦囊妙计(心态文化)—在微沟通与纸条传递中双向奔赴
根据孩子在园表现,有针对性的就某一个点与家长分享小锦囊,带着针对不同孩子不同指导策略的心态帮家长丰富科学育儿经验。
3.以小见大(行为文化)—在游戏中看见学习,读懂幼儿
做到眼里有孩子,观察幼儿的游戏,比如同样的邦宝积木孩子们建构的技能与变化,从游戏中读懂孩子的行为与思维变化及成长。和孩子一起游戏,拉进老师和幼儿的距离。
4.说到做到(动态文化)—在动态落实中强化班级常规
有要求必有动态落实,做到张弛有度。
中一班
“童”心协力 融合互通 共赴成长
本月我们围绕“拉近距离,提升家园合力”和“构建内部良好环境”两大部分内容展开工作。问题之于班级管理是改变的机遇,之于教师个人是成长的契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研讨中解决问题,在借鉴创新中逐步蜕变。
在家园工作中,我们汲取有益经验,开展每日离园半小时约谈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重沟通强疏导,拉近教师和家长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级合力,坚持日、周小结的反馈机制,做好闭环工作,针对性引导,加强家园工作配合。对幼儿常规要求一致,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向好向上发展;常态化的班级沟通,月初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集思广益;会议和教研内容及时上传下达,保证班组每位老师消息通畅;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随时反馈,随时记录,心中有数。班组的老师在工作中除了以老带新,传授经验外,都秉持着共同学习的态度,思长不短,不断反思,共同成长。
中二班
班级文化不仅体现在班级教师的教育理念及儿童观上,更体现在班级团队的协调管理上,对待幼儿温柔而坚定的教育行为上。班级文化要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方式策略落地生根。
在班级团队建设上,我们彼此既是同事又是搭档,既是小园丁也是小仙女。中二班既是我们工作的场地也是我们的家。作为葵花园的小园丁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四人合力。不论是家长工作还是课程实施还是新教师实践,这些决策都能通过面对面的班级例会适时调整,或是线下微沟通因疫情改为线上微沟通,或是主题课程、绘本课程、微课程与社团活动、亲子活动相互渗透,或是对新教师带班后及时给与正面的积极的评价。除了面对面的班级例会,每日下班后围绕孩子发展、班级发展的三言两语亦是个别化教育策略改变和家园沟通排序更改的契机。
以班级文化为导向的一系列行为举措最终的结果便是葵花籽儿们健康向上的发展,便是良好的家园工作。
大一班
偶然还是必然?主动抑或是被动?在班长制度不断规范完善下,在幼儿园课程不断深化改革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应从“被成长”转换到“要成长”,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
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彩虹大一班以幼小衔接课程建构为契机诠释了不断动态生成的、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彩虹大一班将幼小衔接课程融合教师团队建设、幼儿学习与发展、家园工作、课程资源和环境创设等于一体,从课程的共同理念和愿景的确立、到每一位教师心中形成一张课程网络图;从课程形成性环境的创设到通过多方对话和班级文化主体的自我调试中拓展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其鲜活和富有创造性的班级文化。
大二班
统筹计划、关注细节、团结协作、有效沟通、共同学习、责任担当、彼此成就,我们用这一个个平实的词汇构建班级文化。
阳光之家从“团队凝聚力”出发,将繁杂琐碎的工作落实在一日活动之中;以“践行儿童本位·建构课程共同体”为抓手,秉承“问题导向—行动实践—反思性审议—二次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的研究路径,跟随“年级组幼小衔接项目课程”研究的脚步,边琢磨、边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收获、边反思;关注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的转变及教师对课程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以研究课程项目共同体为引领,推进本次班级“幼小衔接系列故事”课程项目深入开展,陪伴着孩子在故事里宣泄、合作、分享、发现、诉说、同情、享受……作为人,我们一直在探寻、在追求、在建设我们理想中的完美教室。
且听且思
问题1 大班的幼小衔接课程得到了我们一致的认同,那么这种“活”的课程是怎样实现的?
童老师:首先要有“活”的教师。
董老师:“活”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李老师:有思想、有活力、积极主动、沉浸式的忘我的工作状态。
韩老师:有学习能力、愿意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的。
王老师:“活”的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也从“被动”变成“主动”。
张老师:“活”的场域。多方统筹。教研宽松的广域,园所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
韩老师:在班级“活”的教师的带领下,弯腰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方协调统筹配合。
问题2 当班级教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不同或出现个性化观点时,如何协调并合理采纳老师们的建议,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董老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呀?每个班情况都不太一样吧。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看问题吧!
李老师:入职时间不长的老师就应该听从教龄长老师的意见吗?
田老师:有时候也不太适合吧?如,我们班老教师的美术功底不如新教师,在一些环境布置上,审美不统一的情况下就应该听从新教师的。
张老师:如果遇到争执不下的怎么办?各执一词的,彼此不能说服的。比如针对某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或是家园沟通问题等。
杨老师:心平气和地找别的同事加入讨论吧,实在不行找保教主任或者教研组长。
董老师:所有的问题最终的指向应该是彼此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让这个班级这个团队更优秀,是不是为了促进班上孩子的发展,是不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目标达成一致,问题就要解决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才有成长的可能,“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聆听完各个班的分享,老师们通过分班讨论了今后工作的改进方向:如每日教学记录这种方法的独特性、创新性;如在班级课程建构、审议、实施过程中,班长带头—引领—同步—退位的智慧统筹协调方法;如主题班会的提前展开,让计划走在工作之前……
且行且思且成长,实践新教育、形成班级文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班级文化的特色除了显性文化的呈现,更有隐性文化的浸润,隐性文化的载体就是班本活动。教师以班级文化为内核,辐射生成了丰富且极具特点的各项活动,并深入其中,采用与本班精神文化高度契合的介入方式,展开与幼儿的游戏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团队对话,教师无家长之间的家园对话。在研磨中明方向、取长补短、碰撞生长!
朱永新教授说: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那么,就让我们向着明亮那方,一起扬帆启航!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兰州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