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终见阳光
Sunshine comes after the storm!
懂,比爱更重要
爱,不一定懂
可懂你的人,不需多说
只一个微笑一声问候
便风轻云淡,踏实心安
懂
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它是岁月的一种感动
如湖水知道月的冰冷
月的柔美
它是心灵的一种呵护
如微风掠过琴弦
是心的共鸣,心的深刻
它是生命的一道风景
如花摇曳在风雨中
却盛开在心间
——徐志摩
“悦心·悦行”读书社
基于多种视角读懂儿童
读懂儿童,走进儿童
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对童心的解读。教学活动中,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才能设计出最适宜的环节与提问;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才能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游戏活动中,只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做出最恰当的支持和评价。
可是你,真的读得懂孩子吗?
读懂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着实不太容易。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多年的经验积淀。可以说,读懂孩子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的课程。因此,“悦心·悦行”读书社举办了以“基于多种视角读懂儿童”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而那些眼睛所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因此,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灵显得尤为重要。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才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孩子真正的自我。读懂孩子,我们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帮助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读懂儿童,所谓“读”是一个过程,“懂”才是结果,而读的过程,体现在我们对儿童的认识,对儿童的了解,与儿童的互动的各个方面。本次研讨活动从读懂儿童的理念、路径、目的三个层面出发,探讨了儿童是谁、儿童的特点是什么、了解儿童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积极地促进孩子发展等问题。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又一段充满温情的小故事,在故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与孩子互动的真谛。
一、读懂儿童的理念——认识儿童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发展中的、可塑造的。他们天性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动、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称赞、喜欢野外生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正确的儿童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指南》中的要求,做到:关注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读懂儿童的路径——了解儿童
静心观察
从生活中、游戏中、环境中、交往中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学习方式、作品。无论是有准备的有意观察还是突发性的随机观察,都不是随意地去“看”,而是需要老师们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还应需遵循客观事实,杜绝主观臆断。
耐心倾听
倾听的前提是要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其愿意说给你听。倾听时应端正倾听的态度,尊重幼儿,给予幼儿眼神的交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听其音,更要听其意,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经历。
善于沟通
无论是随意的聊天或是有目的的谈话,都能帮助我们收集到孩子的信息。要通过多种去沟通,不仅要与孩子沟通,与同伴、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也至关重要。
三、读懂儿童的目的——发展儿童
解读儿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全面了解儿童的基础上顺应儿童的发展,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时、因材施教。
活动最后,邀请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大家送上了走进孩子世界的“月光宝盒”。刘园长针对本次教研活动话题,进行了深度的解读,指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以《指南》为引领,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富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做教育。
因此,当我们把自己当做儿童,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聆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同伴的身份去沟通,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时,我们才能真正的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一个“和孩子一起感知世界”的人,做一个“等得了、说得准、引得巧”的专业人员。
幼儿教育最该做的事是“读懂并满足孩子专注当下的心理需求;呵护孩子科学家一样的好奇、专注与探索,哲学家一样的刨根问底,艺术家一样的奇思妙想和无限创意”。
幼儿教师是“点亮孩子心灯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具备“看见孩子——看懂孩子——发展孩子”的本领。读懂孩子,需要我们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去支撑。在看见孩子与看懂孩子之间,需要的是老师们的观察能力、与幼儿谈话能力、作品分析能力;在看懂孩子与发展孩子之间,需要的是回应的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书籍推荐:
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懂,是通往心灵的桥梁,让心与心没有距离;
懂,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通,最深刻的感动。
愿,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样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