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优质课《认识文具和学具》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认识文具和学具》含反思吧。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逐一出示书包、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并讨论它们的用处。
——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观看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提问:表演说明了什么?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小明作业做完了,小方还没有完成?
——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如何将书包望的用品摆放整齐呢?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请一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3、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多个多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结果,还可以开放式想像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此处,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方式与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逐步培养。
4、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小百科: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 现代的释义应该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