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背景: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个老教材,以往我们一直把它作为音乐游戏来组织教学。在许卓娅老师的层次教学理论的启发下,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表演、节奏、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为《鼓上的小米粒》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活动实录:
活动一
活动目的:
1.通过老师的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理解歌词,并尝试表演。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鼓 米粒 纸制小动物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引出“小鼓在唱歌”。
2. 老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辩强弱。让幼儿讲一讲“小鼓唱得怎么样?”
*
注释:开门见山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在
“
小鼓唱得怎么样?
”
的思考中,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对强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老师出示米粒。
T:“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2.老师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注 意观察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 “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4.T:“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第一段。
5.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一段。
6.引导幼儿用已有经验熟悉第二段歌词。
1)T:“瞧,小动物们也想来做游戏呢。”出示纸制小动物放在鼓上。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
a.重重地敲鼓,轻轻地敲鼓时,小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b.启发幼儿有节奏地说出:“小鼓唱得响,动物跳得高”, “小鼓 唱得轻,动物跳得低”。
3)老师用小动物演示,并范唱第二段,优师教研引导幼儿再次表演。
7.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二段。
*
注释:从兴趣入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从歌曲的重点入手,将重点先提出来引导幼儿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幼儿学的负担。
三、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
1.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旋律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
2
.幼儿自己边听歌曲边表演,要求:
a)
愿意的幼儿可以跟着录音一起唱。
b)
在二段中能各自扮演不同的动物进行表演。
c)
在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所扮演的形象。
3 .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时在教室中自由走动,两拍走一步,同样,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
*
注释:旋律是一切音乐的载体,对旋律的充分学习可以使以后的演唱
“
水到渠成
”
,这样做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学的痕迹。
*
评析:活动的设计比较合理,改变了以往学习歌曲的范唱
→
学歌词
→
学演唱的老模式,从兴趣入手,从旋律入手,从歌曲的重点入手组织教学。使孩子们学得轻松而有趣。
活动二
活动目的:
1.进一步熟悉旋律,学会歌曲的演唱,并能用歌声表现强弱。
2.启发幼儿想象,对歌词进行创编,并学习模仿节奏。
活动准备:
小鼓 四座小房子(贴绒教具) 各种音符(贴绒教具) 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歌曲的演唱,并尝试用歌声表现强弱。
1.复习演唱歌曲一次。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歌声来表现强弱?
3 .幼儿再次演唱,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强弱。
*
注释:在幼儿理解了强弱,学会听辩强弱后,幼儿有了表现强弱的愿望,这里让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缓解了从感受到表现的坡度,使教与学显得自然而轻松。
二、创编活动。
1.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将第二段的“小动物”改成“小**”(如小白兔)等等,并能用模仿动作表示。
2.幼儿表演歌曲的第二段。
启发幼儿各自表演一种动物,在最后一个字上定格,老师可以巡回问一下“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对于模仿得好的幼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学习。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