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培训 第58页

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到“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再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这一变迁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从最初的身心养护者,到幼儿生活的照顾者、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等,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文章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变化及其专业化水平的趋势,并得出启示,以期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进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和称谓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保姆”到“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再到现在的“幼儿园教师”,这一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二、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变迁及专业化水平
1. 保姆时期: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在早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负责照顾幼儿的生活。这一时期,教师的文化水平低,思想封建,专业化程度不高。
2. 幼稚园教员时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随着教育的进步,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变为“幼稚园教员”。这一时期,对教师的专业化的要求开始显现,教师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3. 教养员时期: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随着1951年学制的改革,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变为“教养员”。这一时期,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更高,需要正规幼儿师范学校培养,修业年限为三年,并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
4. 幼儿园教师时期: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其称谓最终确定为“幼儿园教师”。这一时期的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具备专业技能,并赋予极大的自主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三、启示
1.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幼儿园应把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
3. 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政府应继续颁布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四、结论
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变迁反映了其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和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从最初的保姆到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其角色已经涵盖了幼儿生活的照顾者、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等多元化角色。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理论、技能、实践并重,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并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以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本文刍议了提高幼儿园绘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引导幼儿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几点做法。首先,通过让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丰富幼儿的表象,为绘画活动做准备。利用身边的事物、谜语等形象性语言帮助幼儿记忆物体的表象。其次,让绘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和运用多样性的活动形式,增强绘画活动的情境性。最后,让评价过程变得具体有效,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进行有针对性、有发展性的评价,以及幼儿间互相评价。
文章强调了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效果,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每年九月份,幼儿园新生入园时,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许多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和心理恐惧,导致每天哭闹不愿上学。为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家园双方需要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文章提供了学园、家庭和自身的多种方法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包括学园家访、增进情感、家园配合、熟悉环境、灌输讲述、问答互动、初步适应等措施。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能够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展现出活泼可爱的一面。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环节,需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和发展水平。环境应服务活动课程,满足幼儿参与的需要,并支持家园互动。通过师幼、幼幼及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将主题与领域活动融入环境创设中。同时,让家长参与环境创设,促进家园合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发展。

本文探讨了我国幼儿园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文章指出,影响幼儿园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幼儿生长环境、家长和教师的态度、缺乏相关动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儿园体育发展的措施,包括家长与教师的良好配合、合理选择体育教育内容、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监管与评价等。本文旨在促进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冬季户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冬季户外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升抗寒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活动还能有效通风,降低幼儿园传染病发生率。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设计,能提升幼儿四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增加肺活量。此外,冬季户外体育活动还能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独立自主性。关键词:幼儿园;冬季户外体育活动;必要性

张玉凤现任兰州大学幼教中心主任,提出当前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违背了教育和孩子成长的规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优质小学资源紧缺产生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错误观念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缺失等。幼儿园小学化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情绪并剥夺他们的幸福童年。为此,应从关爱幼儿天赋的培养、调整教育内容、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水平、改变家长育儿观念、降低幼儿学习负担、完善幼小衔接机制等方面着手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同时,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长远发展,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后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管理不到位等,不仅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还阻碍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管理质量、完善招聘制度、注重卫生保健工作、营造卫生学校环境和推行结构工资制度等有效对策,以推动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文章探讨了幼儿园班级语言区的创设策略。针对语言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被等同于阅读区、无法满足听、说、写的要求等,提出了创设适合年龄特点的语言区和投放多样化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求的策略。文章强调应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投放多样化材料,丰富幼儿听、说、读、写的经验。提出根据年龄段特点设置不同的语言区,如视听区、点读区、阅读区等,并投放相应材料。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提供了视听阅读类、操作讲述类、情景表演类和早期书写类等多样化材料。文章还强调了材料的来源和教师的指导角色。最后,提到前书写的重要性以及提供适合幼儿的书写环境。参考了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有效对策。文章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游戏教学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贴近幼儿生活、利用教学游戏、营造游戏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实施游戏教学的对策。通过实例说明,游戏教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认知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参考文献包括徐丽君和张振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