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种子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小朋友们对于种子生长有着他们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种子爱喝牛奶,有的认为种子听得懂他们讲话,给他说悄悄话就能长大。
这些荒谬吗?一点也不。因为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这件事。
今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老师们是如何让孩子学习关于种子的知识的?通过7个实验,让孩子自己探索研究,自己总结。
实验一:种子生长需要光吗?
孩子们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容器,相同的土壤和水份,放入了相同的种子,并且做好标签,“有光”“无光”。
标了无光的放在一个纸箱里,除了期间浇水之外都避免见光。标了有光的放在正常能接触到阳光的地方。
几天几后,见到阳光的种子已经发芽,并且非常康茁壮,而不见光的种子只有两个发芽,都纤细弱小,而且其中一个已经干瘪了。
实验结束,重见阳光之后,无光杯子里的种子开始越长越精神。
实验说明:种子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
实验2:种子生长喜欢什么样的温度?
孩子们用了相同的器皿,放置了相同的土壤、水分和种子,做了两个标签,一个是“低温”,一个是“室温”。
孩子们把“低温”的杯子放入冰箱的保鲜层,大约有5~7℃。
几天之后,室温的种子都已经发芽,而低温下的种子完全没有起色。
实验证明:大部分种子喜欢温暖的温度。
实验拓展:可以同时摆放三盆种子,分别是低温、室温、较高温度,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实验3:种子生长需要空气吗?
因为真空的环境不好创造,所以我们可以把种子放进凉白开水去,这样就制作出了没有空气的环境。另外一个则是正常的土壤和水份。
几天之后在水中的种子已经泡烂了,而在土壤中的种子则生长良好。
实验证明:种子生长需要空气
实验延伸:可以用真空压缩袋,把种子放进去,然后抽空空气。也可以拿真空包装的食品作为活动导入。
实验4:种子发芽需要种皮吗?
在两个托盘上放置湿纸巾,然后分别放置三粒不同的种子,左边为完整的种子,右边的则把种皮去掉或者将种子掰成两半。期间保持纸巾湿润的状态。几天之后完整种子的一边均已发芽,而右边的则没有生长的迹象,有的甚至已经腐烂。
实验5:什么液体能够帮助种子生长?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但是什么样的水才能让它们长得更好呢?以前见过一个爱喝牛奶的小朋友,她认为种子也爱喝牛奶,于是在花盆里倒了好几盒牛奶,几天之后,花顺利的死掉了……孩子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猜想,以下实验只是提供思路,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班上孩子们的猜想来更换液体。
我们准备的了普通的水、盐水、糖水、醋水。放入了相同的种子和土壤。
几天之后,浇灌普通水的杯子里已经长出了康的小苗;盐水的杯子里完全没有生长痕迹;糖水杯子里有小小的一个苗苗;醋水里也没有生长痕迹。
快问下你们班上的小朋友认为种子爱喝什么水吧。
实验6:看谁长得快
种子的种类非常丰富,请孩子们收集种子,来一场生长大赛吧!看谁的种子先发芽,看谁的种子长得快~
各位选手已经就位,相同的种子可以多放几个,以免有坏种子,导致实验失败。可以在每种种子旁边标明它们的名称。
孩子们一般都会兴致勃勃,每天观望,看看自己的小选手发芽没有。(注意:实验期间要保持纸巾湿润)
猜猜谁赢啦?快来带孩子们也来做实验试试吧。
当然,种子们无法在纸巾上生长很久,需要在实验结束后移至土壤中种植。这实验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够清晰的观察种子的萌芽和根部发育情况。
实验7:种子长得一样吗?
你都见过什么种子?它们长得一样吗?请小朋友收集种子,然后拿起放大镜认真观察吧~
看完实验,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曾经听一位教授讲她女儿幼儿园的故事,有一位老师在课上直接告知了孩子们大气层有多少层,回家之后孩子跟爸爸炫耀,结果这位教授爸爸勃然大怒,直接找到幼儿园,跟幼儿园老师理论,不应该直接告知幼儿。
告知式的教学是真的教学吗?五大领域中的科学到底应该怎样学呢?
《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我们在为上述案例唏嘘的同时,也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创造力比较差?不爱思考?幼儿科学教育不是在教幼儿科学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探索的过程。哪怕结果不能证明他的猜想,那这也是科学研究的正常现象。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应该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不畏权威、实事求是、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其实就是让孩子去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是如何做研究的,也是如何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质疑权威、做实验、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并且接受他人挑战和质疑的过程。
图片来自国外网站搜集,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