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师幼互动
助力教师支持
师幼互动,
是我们与儿童间的双向奔赴,
亦是我们之间情感的链接纽带,
蹲下身,慢下来,
看见儿童、看见自己、看见互动。
为贯彻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提高区域自主游戏的实施质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提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支持行为的自我觉察。2024年4月1日,盛世红苗幼儿园以“聚焦师幼互动,助力教师支持”为主题,开展“区域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研讨——以分享环节中的教师支持为例”的园本教研,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吴航教授、江汉区学前教育科骆萍教研员、江汉区各姊妹园及北三片的园长、骨干教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汇报交流 经验共享
陈园长从我园自主游戏开展的现状、教师自主游戏组织与实施的阶段梳理了我园自主游戏研究的历程,并为大家介绍了本次教研的目的、教研的工具,帮助老师们明确区域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次教研的目标。
共学:师幼互动的价值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在中心发言人江老师的主持下,老师们开启了与儿童世界同频共振的“共话”之旅,探讨“什么是师幼互动?”“师幼互动对自主游戏开展有何意义?”,进一步明晰了师幼互动的价值。
共思:教师支持的问题及归因
在观察中听见真实的声音、看见真实的“师幼互动”,在教研现场,老师们借助依据CLASS课堂评估编码系统编制的《分享环节中的教师支持行为评价量表》作为观察工具,观察教师分享环节的视频案例,以教师支持为突破点,老师们共同来寻找分享环节中教师支持的问题及优秀做法,探索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策略。
老师们从情感支持、材料支持、言语支持三个方面对师幼之间的互动进行观察和赋值,并进行分享交流。
共研:提升教师支持的有效策略
见贤思齐,在交流中学习;择善从之,在实践中优化。带着观察后梳理的问题和思考,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情感支持、材料支持、言语支持三个方面总结提升教师支持的有效策略。
姊妹园区的园长、骨干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到分组讨论中,交流想法和经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将策略建议进行了现场分享。
共知:专家引领
骆萍:
湖北省特级教师
江汉区学前教育科教研员
首先,骆特高度肯定了我园自主游戏的分享环节做得很“实”,这与幼儿园老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和日常教研的推进密不可分,并且鼓励大家继续坚持高质量游戏分享,看见孩子的发展,预期老师的发展。
同时,针对自主游戏的分享环节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引发教师思考“我们要怎样去支持孩子去分享呢?”比如在分享环节老师要引导孩子去使用“高级语言”——“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因为…所以…”等这类的语句的使用。对孩子的表扬与鼓励,语言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哇!这你都知道,老师都不知道呢!”利用表情与语言去真正的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在集体中能够敢于展示自己!
吴航: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吴教授从以下两点对本次教研活动表示肯定:一、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既有自我批评,又有反思、互动、小组合作研讨。二、教研选题聚焦,将一个小问题研究透,举一反三。凸显出江汉区幼儿园的教研质量越来越高,走得更深更实。同时,吴教授还对本次教研活动提出了反思建议,比如在策略梳理方面使用关键词归类,将自主游戏分享的教师支持策略运用到集体教学、生活环节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游戏化与自主游戏之间的关系。
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蹲下身来,更多的是要蹲下心去。”通过本次教研开放活动,老师们对于师幼互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探索出了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教师支持策略。同时,也搭建起北三片充盈的教研互学空间,彰显出我片勇于奋进的坚毅豪迈。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为真正做到看见儿童、尊重儿童,研究儿童、读懂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而努力,日常在分享环节中的师幼互动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在实践中积累教育智慧和互动经验,助力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END
撰稿:毛斯妮
美编:郭静
审核:陈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