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筷子,一份温情
一次体验,一份收获
小朋友们“筷”跟我来吧,
我们和筷子的故事开始啦!
升入大班,小朋友们的餐具迎来了新变化,筷子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伙伴”,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小小的筷子就像两根神奇的小魔杖。大家都对此比较好奇,于是在就餐前展开了讨论:
我在家用筷子吃饭,我的筷子是连在一起的,上面是恐龙头。
我在家还没有使用筷子,妈妈怕我夹不起来。
我在家用的是儿童筷子。
我们现在长大了,要学习使用筷子了。
教师思考
通过讨论发现,孩子们对“筷子”有着浓厚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4~5岁的幼儿会使用筷子,5~6岁的幼儿会熟练使用筷子。”小朋友正确使用筷子吃饭,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正确握笔姿势的练习……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习正确使用筷子,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和成长需要,课程故事《向“筷”乐出发》应运而生……
课程目标
01
认知:
通过观察、猜测、调查、讨论分享等方式了解筷子的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技能:
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03
情感:
在实验、游戏中大胆探索、交流、合作、创新,体验同伴间合作互动的快乐。
课程脉络图
关于筷子,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关于筷子的哪些秘密呢?问题一出,孩子们炸开了锅,心中有许多的为什么。为了弄清楚筷子的“秘密”,我们的“筷”子大调查正式开始了。
通过调查,孩子们对筷子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了解了筷子的不同种类。
筷子,源于中国,距今三千多年。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来辅助,日久天长,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就是筷子的雏形。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树枝、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
通过观看筷子起源的故事,孩子们了解到了筷子由箸变筷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教师思考
筷子对于孩子们来说即熟悉又陌生,面对孩子们对筷子的已有经验,我们追随孩子的目光和兴趣,让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孩子们观察自己家厨房的筷子,发现了筷子有很多种材质的,如:竹制的、木制的、塑料的、不锈钢的等,而且每家每户的筷子都不一样,筷子上的花纹也不一样,孩子们还进行了筷子调查表的记录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提高了孩子们对筷子的认知能力,从中也学习到更多关于筷子的文化。
我们在幼儿园用的不锈钢筷子比家里的木头筷子要短一些,是小朋友专用的。
有时在外面餐厅吃饭用的筷子很细,和在幼儿园、家里用的都不一样。
我知道,那是一次性筷子。
我们家一直用的不锈钢筷子,它是不会生锈的。
教师思考
经过讨论与交流,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筷子种类有:竹制筷子、木制筷子、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陶瓷筷子、一次性筷子,还有古代的玉筷子等等。除了认识筷子的种类,孩子们还发现了每双筷子的颜色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轻重不一样,有的连形状也不一样呢!
中国筷子文化博大精深,小小的筷子却有大大的学问。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筷子的礼仪,我们开展了学习筷子的礼仪活动,并把它们都画了下来。
筷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可是吃饭时孩子们犯难了,老是夹不住菜?手怎么握筷子?怎么我的筷子总是掉地上?
在讨论中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
用嘴贴上去吃,就不会夹不起来。
我把碗端起来用筷子扒饭,就不用担心夹不到啦!
刚开始总是掉饭粒,把饭放在离自己近一点的地方,就会好一点。
?
?
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筷子的使用方法,在了解了筷子的知识后,孩子们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为了让孩子们正确使用筷子,老师找了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们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筷子。
几张图已经把使用筷子的步骤表达了出来,孩子们跟着它一步一步练习如何使用筷子,拿筷子似乎变得容易了。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筷子”的了解更加丰富,来看看小小设计师们都设计了哪些不一样的筷子吧!
兔子筷、星星筷、小熊筷……“筷”乐设计越来越有意思,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个个变成了新型筷子的设计师,设计出了可爱又富有创意的筷子。
教师思考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用筷子吃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慢慢在日常生活及学习游戏中使用筷子。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使用筷子的环境,帮助他们练习使用筷子,促进他们手部精细动作的协调发展,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中,有的孩子掌握得很不错,有的孩子还需要继续练习使用筷子的技巧,以及正确拿筷子的姿势,相信很快他们就会正确掌握拿筷子进餐、夹东西的技巧。
幼儿在艺术领域学习如何用筷子做出美丽作品,前提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一件件有温度、有创意、有童趣的“筷子”艺术品蕴含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小朋友们变成了小小建筑师,筷子在他们的手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教师思考
小小的一根筷子,可以搭高、可以拼出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搭建出承载重物的廊桥,通过探索筷子的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敢于尝试、持续探究的能力。
你们知道投壶吗?投壶是民间传统游戏,是投箭入壶的意思。需要用到“壶”还有“箭”,孩子们这次用竹筒作壶、筷子代“箭”,一起体验筷子投壶。
我来试一试。
我一定能投中。
哎呀,用的力气太大啦。
教师思考
投壶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专注力,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激发了幼儿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态度,体验了传统游戏的趣味性。
为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用筷技能,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筷子练习盒的材料,看看孩子们在区域中用筷子夹豆的精彩瞬间。
教师思考
通过自主游戏,幼儿感受到筷子夹不同物品的性质,知道硬硬滑滑的物品不好夹,软软的东西容易夹,不仅锻炼了幼儿手指灵活性,促进了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对用筷技能掌握得更熟练。
探索之旅没有停下脚步,孩子们对着筷子,又有了新想法……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木筷子比较轻是浮起来的,而金属或者陶瓷都比较重所以是下沉的。
在幼儿:
一双简单的筷子,在孩子们眼中,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他们发现,这双筷子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更蕴含着中国人对生活、文化、礼仪的丰富内涵。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能,体验了多种有趣的游戏,还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动脑和动手能力,用筷子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成为了他们心中独特而珍贵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发现、深度思考和分享交流。
在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参与这场与筷子的旅程。我们为孩子们建构了一个自由宽泛的发展空间,不断提供适宜的材料,倾听他们的声音,全心全意关注他们的表现。我们与孩子们共生共长,共同分享喜悦,一起“筷”乐成长!
童生 童长 童美 童好
感谢关注“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随时可看我们新动态哦
本账号所发布照片、视频均属于幼儿园原创
版权归属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转载需授权,侵权必究,谢谢
编辑:陈哲宇、高芳婷
一审:沈璐璐
二审:韩佳乐
三审: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