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大作战》主题课程源自班级里这场因气温骤降引发的“出勤危机”,中班幼儿好奇心旺盛、爱探索,习惯从直观体验里学知识,结合《指南》所倡导“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知道简单的健康防护办法”这一要求,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开启了一段趣味盎然、干货满满的感冒探秘征程,从探寻感冒成因,到深挖预防门道,再到领会生病护理要点,在这场“作战”里,逐步成长为守护自身健康的小能手。
课程起源
在这个秋冬交替之际,天气仿佛被施了魔法,气温骤降,寒意如汹涌潮水般袭来,往日热闹满员的教室,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晨间点到环节成了最能直观感受到变化的时刻,孩子们看着那一排排空空的小椅子,小脸上满是疑惑与好奇。
“老师,昨天还和我一起搭积木的沛辙今天怎么没来呀?”急性子的壮壮率先发问,大眼睛里满是不解。“是呀是呀,还有紫研,她都没迟到过呢,今天也不见了。”梓祎附和着,脑袋左顾右盼,似乎想从角落里找到小伙伴的身影。其他孩子也纷纷交头接耳,你一言我一语,各种猜测如同爆米花般在教室里“噼里啪啦”冒了出来。
他们肯定在睡懒觉,被窝太暖和不想起床啦!
说不定是被外星人抓走啦!
他们牙齿很疼,就去找医生拔牙了呗!
可能肚子难受在家休息吧!
笑闹过后,担忧也悄然爬上孩子们的脸庞,他们望向老师,眼神里满是寻求答案的渴望。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心里明白,这一波出勤率断崖式下跌大概率是恼人的感冒在作祟,秋冬本就是感冒高发季,昼夜温差大,孩子们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病菌“盯上”,而这,恰恰是个绝佳的教育时机,生活中常见的感冒,背后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知识:为何气温一变,感冒就容易找上门?平日里怎么做才能把感冒拒之门外?要是不小心生病了,又该如何照顾自己、快快康复呢?
基于孩子们这份纯真的好奇与担忧,“感冒大作战”班本课程顺势诞生,接下来,要带着这群中三班的小可爱们深入探秘感冒,从认识感冒病菌这个“小坏蛋”,到学习保暖、勤洗手等预防妙招,再到明白生病时配合治疗、好好休息的重要性,让他们在趣味探索中成为守护自身健康的小卫士,让欢声笑语和蓬勃活力重新盈满冬日的班级。
课程脉络
思维导图
初识感冒“君”
什么是感冒呢?当老师抛出这个话题,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小手如林般举起。
感冒就是有病毒进到我们的身体里了
感冒就是一直想睡觉,一直流鼻涕,纸巾都不够用了
感冒就是会头晕眼花,咳嗽咳得停不下来。
感冒就是鼻子被堵住了,只能用嘴巴呼吸,嘴巴也变得干干的了。
其他小朋友们听着同伴的精彩发言,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教室里讨论氛围热火朝天。
教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积累日常经验,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口语表达与思维水平”,孩子们基于生活里对感冒切实体验的回忆,细致捕捉身体出现的不同症状,从常见的流涕、咳嗽,到相对难描述的咽痛、发热带来的身体无力感,具象感受转化为表述分享,锻炼了口语表达与生活感知关联能力,这不仅强化口语输出流畅度,更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在你来我往讨论里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认知感冒症状。
感冒的滋味可真糟糕呀,大家心里都直犯嘀咕:“我们为啥会掉进这感冒陷阱呢?”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小朋友们一同打开了绘本《为什么会感冒?》,在故事的奇妙旅程中,孩子们仿若拥有了透视眼,一下看穿了感冒的小秘密。原来,那些肉眼瞧不见的细菌和病毒,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会悄悄溜进我们的身体里搞破坏,而平日里那不受控制的咳嗽声、止不住的喷嚏声,都是身体启动的防御警报,能把病毒“赶出家门”,体温升高就是身体在和病毒展开一场激烈又无声的“大战”。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了解简单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绘本是启蒙健康知识的优质载体,能具象画面与情节,丰富幼儿对感冒成因的了解,打破了对感冒仅停留在表面难受症状的浅显认知局限,构建起相对系统的知识架构,明晰感冒根源在于细菌、病毒入侵,理解咳嗽、打喷嚏、发热这些看似“糟糕”的身体反应,实则是身体防御机制的积极运作,是免疫系统英勇“抗战”的外在表现。
了解了感冒的原因后,不免会回忆,生病的那段时间自己的怎样度过的?身边到底都发生了啥暖心又难忘的事儿呢?带着好奇与疑问,孩子们纷纷登上“舞台”,开启了《我的感冒故事》深情分享。
我感冒的时候会肚子痛,我姥姥会一直给我揉肚子,揉了好久好久,我都睡着了。
我发烧了头很晕很晕,一直躺在床上,妈妈就一直用温水给我擦脸、擦手、擦屁股,晚上一直不睡觉。
我咳嗽得特别厉害,爸爸就给我做好吃的,他在厨房好长时间,用枇杷做的那个东西,我吃了就不咳嗽了。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点明“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此次饱含深情的讲述活动,恰是这一理论的生动践行,孩子们用最质朴纯真的话语,勾勒出一幅幅饱含温情的感冒画卷,极大程度上锤炼了口语表达与生活感知紧密交融的能力,大家互动分享时,有共情的泪水,有开心的笑声,这般充满爱与温暖的讲述氛围,在助力语言精进、情感升华、社交升温的同时,更是给孩子们心灵注入无尽的爱,让他们学会珍视生活中的点滴关怀,懂得感恩身边人的付出,为其情感世界添上浓墨重彩且充满温情的一笔。
造成我们感冒的病毒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们在了解了感冒病毒的基础上尽情想象,大胆创作,他们用五颜六色的彩泥塑造出形态各异的“感冒病毒”,有的病毒有着巨大的“眼睛”,有的被赋予了无数条“触手”……在孩子们的手中,这些病毒不再仅仅是微观世界中令人讨厌的病原体,而是充满奇幻色彩的创作元素。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强调“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在《病毒捏捏乐》活动中,通过引导孩子们对感冒病毒的认知与想象创作,一方面,让孩子们对病毒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以独特视角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另一方面,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放飞,小手的精细动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揉、搓、捏、按彩泥中得到锻炼,他们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达。
探密感冒“君”
“小朋友们,要是咱们身边有人感冒了,咱们该怎么做呀?”老师的问题一抛出,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讨论涟漪。
要离他远一点点,不然病毒会跑到我们身上。
要提醒他多喝水,这样病才会快快好
如果他流鼻涕,我就给他递纸巾。
那如果是自己感冒了呢?
那就不能来幼儿园了,请假在家休息吧!
不能对着别人咳嗽,会传染
在热烈讨论里,孩子们逐渐明晰“感冒小礼仪”的重要内涵,大家还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感冒场景下的日常互动,有的扮演感冒的“小可怜”,有的化身贴心小伙伴,递水、送纸巾。
教师思考: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要求,本次活动立足幼儿日常社交,聚焦感冒场景下人际互动;孩子们凭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他人感冒时要帮助、保持距离防病毒的看法,谈及自身感冒时,也能想到科学防护行为,如请假、不能对着别人咳嗽等,学习到了肘捂嘴、侧身等咳嗽动作,展现出公共卫生意识与同理心,后续角色扮演是点睛之笔,通过模拟情境,让孩子们换位体验感冒者与照顾者角色,理解身体不适对关怀的渴望,这种教学实践,不止于单纯技巧传授,更强化幼儿社交实操能力,在你来我往互动中打磨相处之道,深度滋养共情能力。
近期班里纸巾消耗速度惊人,一天一包都供不应求,细究之下,原来是众多小朋友流鼻涕后的处理方式出了问题,他们随意的拿起一张纸巾往鼻子下揉搓一顿,鼻涕还拉着丝呢,纸巾就扔进垃圾桶了,过一会鼻涕又流出来了,再擦,如此往复,浪费纸巾不说,鼻头也红彤彤的了,看来掌握擦鼻涕的正确技能太关键啦,健康活动《我会擦鼻涕》势在必行了!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擦鼻涕》看似简单日常,实则是幼儿健康习惯与自理能力培育关键一环,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手持纸巾一步一步悉心示范,孩子们跟着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正确的擦鼻涕技巧,既保持了个人卫生,预防因鼻涕残留滋生细菌加重感冒,又在自我照料中增强自理能力与健康防护意识,避免了纸张不必要的浪费,为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添砖加瓦,以小习惯筑牢大健康防线,契合幼儿阶段健康素养培育需求与目标。
在之前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病毒害怕高温,发烧是身体里的细胞在和病毒战斗,那怎样知道自己的体温呢?一场关于“体温计的秘密”的探索之旅悄然开启,活动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着自己与体温计的“初次邂逅”。
这个细细长长的水银体温计,我见过,冰冰凉凉的,夹在胳肢窝可难受啦,但妈妈说能知道我有多热。
老师早上就会用这个枪给我们量体温,滴一下,速度特别快。
我家还有能在耳朵里测量温度的体温计呢,每次我生病就会用它量体温。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强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本次活动以幼儿生活中常见却又充满疑惑的体温计为切入点,从他们对体温计使用的直观感受出发,引发好奇与讨论,在观察体温计外观、探究测温原理、模拟操作过程里,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步骤,满足好奇心,明晰体温计在监测感冒体温变化、辅助健康判断上的重要意义。
“病毒太坏啦,老是让我们生病,它们害怕什么?怎么才能把它们赶跑呀?”怀揣着这样满是童真又斗志昂扬的疑问,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妙趣横生的《赶跑病毒》科学小实验。
实验现场,几个浅口透明水盆摆在桌上,水面铺满象征“病毒”的胡椒粉,盆底画着小手,老师生动讲解:“这些胡椒粉就像坏病毒,碰了东西会沾手上、进身体让人生病,今天教大家‘赶跑’它们的魔法!”
孩子们满怀期待分组行动,蘸取洗手液轻点入水的瞬间,胡椒粉“病毒”像见克星,迅速向盆边逃窜,水底小手完整呈现。“哇,病毒被赶跑,洗手液太厉害啦!”孩子们兴奋叫嚷,惊叹与欢笑交织,氛围热烈。
教师思考:
秉持《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所着重倡导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核心理念,此次《赶跑病毒》小实验,创设了极具直观性与趣味性的模拟情境,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以及洗手清洁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巧妙地具象化、可视化,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亲手操作实践、亲眼观察对比实验前后的奇妙变化,极为直观地领略到洗手液与普通水在应对“病毒”时截然不同的“战斗力”,更关键的是,通过这样生动鲜活的实验过程,孩子们深刻了解到洗手绝非可有可无之事,这般充满趣味与探索价值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
预防感冒“君”
见识到洗手的威力后,孩子们洗手细致了很多,不像以往一样冲一冲就完事儿了,规范的洗手方法是怎样的呢?七步洗手法来告诉你。
活动中,老师将七步洗手法的步骤拆解,一边念着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一边放慢动作示范,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围着,眼睛一眨不眨地跟着学,小手模仿着老师动作,一遍又一遍练习。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着重提及“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七步洗手法”看似平常简单,实则对幼儿健康防护意义重大,是培育良好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关键一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树立起牢固卫生观念,因能把小手洗干净、守护自身健康而收获满满成就感,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以小小洗手习惯守护大大的健康。
操场一角,一场别开生面的“躲避病毒”体育游戏热闹开场。游戏区域布置得充满“危机”,不断晃动的彩色沙包代表着“感冒病毒”,“小卫士”奔跑穿梭,快速灵活地躲避“病毒”袭击。
教师思考: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所倡导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躲避病毒》体育游戏巧妙结合当下防感冒话题,创设趣味情境,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身体力行感知运动对抵御疾病的价值,游戏里,他们积极跑动、灵活应变,体能素质得以锻炼,更深刻领悟到只有拥有强壮身体,像坚固堡垒般,才能有效阻挡感冒病菌“进攻”,契合幼儿体育教育寓教于乐、强身健体的导向,为预防感冒筑牢身体素质根基。
除了按时吃药、多喝热水,日常饮食里也藏着对抗感冒的“秘密武器”呢。这不,清甜滋润的冰糖雪梨就登场啦,它可是传统又有效的食疗好物,能在喉咙干痒、咳嗽不停的“小难关”上帮大忙。
教师思考:
《冰糖雪梨》这一食育活动,看似只是制作一道简单甜品,实则对幼儿健康防护尤其是应对感冒等常见疾病意义非凡,是滋养身体、培育健康观念的巧妙途径。在亲身体验制作与品尝的过程中,他们直观感受到食物对身体状态的积极影响,领悟到感冒时合理饮食辅助康复的妙处,不仅学会了基础烹饪步骤,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更树立起牢固食疗养生、主动呵护自身健康的卫生观念,因能用亲手做的美食缓解感冒不适而洋溢满满成就感,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预防感冒,大家都有什么好方法呢?“我是小记者”活动拉开帷幕,孩子们瞬间变身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小记者”,怀揣着对预防感冒知识的渴求,开启采访之旅。
有的“小记者”走向厨房阿姨,一脸认真地问道:“老师,怎样才能预防感冒呀?”厨房阿姨笑着回答:“要多吃蔬菜水果,营养均衡,让身体有足够能量对抗病菌哦。”
有的“小记者”找到保洁阿姨,好奇追问:“阿姨,怎样才能预防感冒吖?”保洁阿姨认真回应:“把环境打扫干净,病菌就没地方藏啦。”
有的“小记者”找到保健老师,好奇追问:“老师,怎样才能预防感冒吖?”保健老师耐心解释:“勤锻炼,多喝水,就不容易感冒啦。”
有的“小记者”找到保安阿姨,好奇追问:“叔叔,怎样才能预防感冒吖?”保安阿姨:“我每天接触这么多人,不生病的最大秘诀就是戴口罩”
教师思考:
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要求,“我是小记者”活动搭建起一个充满趣味的社交学习平台,孩子们主动出击、积极交流,挖掘身边不同人群知晓的预防感冒经验,在互动分享中丰富知识储备,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展现出强烈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也让预防感冒理念深入人心,在日常行为中更自觉践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与社交素养。
根据采访结果,我们进行了分组实践活动,一共四组,分别是口罩组、运动组、不挑食组和卫生组,每个小组都有独特使命。
口罩组的孩子们围坐一起,认真学习口罩佩戴方法,从分辨口罩正反、上下,到规范调整鼻梁条、挂好耳绳,再细致检查贴合度,大家边学边练,深刻明白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携带的感冒病菌传播,守护自身与他人健康。
运动组的孩子们则来到操场,在老师带领下开展各类适宜运动,跑步、跳绳、做体操,挥洒汗水间感受运动激发身体活力、提升免疫力抵御感冒的奇妙作用。
不挑食组在进餐时努力做到样样都吃,知晓丰富营养是身体抗击感冒病菌的“弹药库”。
卫生组的老师和孩子们化身为“消毒大师”,老师们平日里就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意识,每一次消毒工作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执行,精准配比消毒药水,对教室桌椅、玩具、门把手等孩子们频繁接触区域进行全面细致、无死角的擦拭与喷洒,如今,孩子们也加入其中,跟着老师有模有样地干起来。
教师思考:
健康领域关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口罩组强化防护习惯,运动组助力强身健体,不挑食组保障营养摄入,而卫生组,则凸显环境维护对健康的基石意义;社会领域强调合作分享,小组内孩子们协同学习、互相监督提醒,科学领域蕴含其中,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口罩防护原理、运动提升免疫力科学依据及食物营养与健康关联,卫生组配合老师完成消毒任务,从多维度出发,让幼儿亲身体验、扎实掌握预防感冒实用知识与技能,为健康生活奠基。
打败感冒“君”
怎样才能打败感冒呢?绘本《感冒大作战》也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从最初感冒病菌悄悄潜入身体,让主人公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小状况,到一步步凭借良好生活习惯、科学应对方式奋起反抗,当读到主人公击退感冒时,孩子们纷纷点头,仿若领悟到打败感冒的秘诀。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感冒大作战》绘本阅读活动,以趣味盎然、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感冒防治知识融入故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其专注倾听、理解故事内容能力,在感受故事独特魅力的进程里,孩子们清晰掌握了打败感冒的实用方法,明白了良好生活习惯对抵御病菌的关键作用。
知道了打败病毒的方法,那么我们就从勤锻炼开始行动吧,小朋友们人手一个沙包,瞄准病毒,开始战斗啦!
教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打败病毒”游戏巧妙结合防感冒主题,创设充满挑战情境,锻炼幼儿手眼协调、手臂力量等体能素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真切体会到主动出击、战胜“病毒”的成就感,深刻感知运动对抵御疾病、守护健康的积极意义。
有时候,吃药是打败病毒的必要方法,引导孩子们按时、勇敢地吃药,是本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单纯的说教往往难以让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深刻领会,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数学活动《病毒药丸大作战》,将抽象的数量对应概念巧妙融入对抗病毒、合理用药的情境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乐里收获认知,于探索间积攒勇气。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病毒药丸大作战》数学活动中,防感冒的情境设置将抽象数量对应知识具象化,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数数、对应匹配等数学能力,在操作实践中让幼儿明白合理用药、精准应对病毒数量与防治感冒关联。
医院是孩子们害怕的地方,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份恐惧,熟悉看病流程,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并且从中领悟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呢?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会活动《去看病》应运而生,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打开了解医院,直面疾病的认知之窗。
教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社会活动《去看病》搭建真实社会场景模拟平台,让幼儿亲身体验看病流程,减弱对医院、看病未知恐惧,培养其社会交往、角色代入、共情理解能力,增进对医疗健康体系认知,利于养成主动就医、配合治疗应对感冒等疾病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社会素养与健康意识协同发展。
艺术是情绪宣泄的绝佳通道,感冒的日子里孩子们内心积攒着对病毒的担忧、恐惧与愤怒,艺术《打病毒》恰似一扇为他们打开的创意大门,引领着稚嫩的心灵,通过缤纷多彩的艺术形式,将复杂情绪转化为蓬勃力量。
教师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打病毒》艺术活动,融合音乐、美术形式,借节奏拍打宣泄对感冒病毒情绪,借绘画创作表达对健康向往,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热情,培养节奏感、动作表现力与绘画想象力,在艺术体验中强化幼儿打败感冒、守护健康信念,实现艺术教育与健康主题有机融合。
“要是病毒能彻底消失就好啦!”带着这样天真又美好的期许,趣味盎然的《消失的病毒》实验精彩开场。
老师提前精心绘制了色彩明艳、模样醒目的彩色病毒图案在卡纸上,搭配上透明的塑封袋以及装满清水的干净水盆,简单组合却暗藏奇妙“玄机”。
实验伊始,老师仔细将画着彩色病毒的卡纸装进塑封袋,封好袋口确保严实,随后,拿起装卡纸的塑封袋缓缓放入水盆,当其浸没水中刹那,卡纸上彩色病毒像被神秘抹去,瞬间“消失”,孩子们的愿望成真。
老师示范后,孩子们分组协作,小心翼翼地将画着病毒的卡纸装进塑封袋,仔细封好,再学着老师的模样,慢慢把塑封袋浸入水中,看着病毒“消失”,个个小脸涨红、眼睛发亮,兴奋得又蹦又跳,大喊着:“我们也让病毒不见了!”
教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着重强调要用心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消失的病毒》实验借助光的折射原理,制造出病毒“消失”的奇妙视觉效果,精准捕捉到幼儿心底那份对病毒消逝的殷切渴望,紧紧攥住他们好奇心的“线头”,利用日常常见且易于获取的材料,凭借水对光线独特的折射作用,巧妙改变视觉呈现效果,让幼儿亲眼目睹“病毒消失”的神奇一幕,不仅点燃孩子们内心深处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之火,更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内心渴望病毒彻底消失的美好心愿。
课程延伸
在教室的科学探索区,精心筹备的“病毒追踪”材料投放成为孩子们课后仍持续钻研的“宝藏角落”,他们化身小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逃跑的病毒。
都说多喝水感冒就能快快好起来,可是喝什么水呢?这里面学问可不少,自主饮水区的创设不仅能增强孩子们自主饮水的意识,满足个别幼儿的身体需求,也让孩子们了解到了咳嗽要喝陈皮水,感冒要打喝柠檬水等健康小知识,成为了一个集教育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小天地”,在日常点滴中助力孩子们茁壮成长。
课程尾声,每月一次的“全勤小宝宝”奖状颁发环节总是充满仪式感与温情。当老师郑重地将写有“全勤宝宝奖”字样的奖状递到孩子手中,那不仅是对按时入园、无因病缺勤表现的认可,更是传递健康生活、远离感冒病毒侵扰的导向。
教师思考:
在这场与病毒潜在“较量”中,全勤意味着稳定作息、规律生活,降低感染风险,于集体中树立榜样力量,激励全体幼儿珍视健康、积极锻炼、做好防护,让“病毒大作战”从知识学习、环境浸润迈向行为实践,全方位护航孩子们健康成长,赋予课程持久生命力与深远影响力,助力他们在成长路上以良好状态“击退”病毒威胁。
课程总结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健康知识与防护意识的习得,主要依托幼儿在日常情境里积攒切实相关的经验,历经亲身体验来深化认知。
在这场别具意义的“感冒大作战”课程活动之旅中,孩子们深入洞悉了感冒病毒的狡猾行径,真切领会到预防和应对感冒的重要价值,用纯真且果敢的实际行动,为守护自身健康筑起坚固防线,将所学转化为生活里的点滴实践。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坚守尊重幼儿年龄特性与认知节奏的原则,于生活细微处巧妙铺陈、耐心引导,借由这场“感冒大作战”,点燃孩子们探索健康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切身体察感冒带来的不便,感知健康体魄的珍贵难得,进而在幼小心灵深处厚植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珍视,催生出浓浓的爱与强烈的责任心,这份情感与担当,将伴随他们一路成长,化作抵御疾病、呵护生活的坚实力量源泉,助力他们迈向充满活力与美好的未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