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者应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并感知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教育者还应给幼儿创造机会,支持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
为了补充区域材料,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过来了洗干净的饮料瓶,看到那么多形态各异的塑料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见小朋友们对这些瓶子这么感兴趣,而这些塑料瓶在我们的生活中又随处可见,于是我便带领孩子们开启了我们的瓶瓶奇遇记。
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认识塑料瓶的材质、形状、颜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进一步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邓老师:小朋友们,这些瓶子是什么材质的呢?
雨荷:是塑料。
邓老师?:今天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塑料瓶,那它们长得一样吗?
昊洋:不一样,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
抒洋: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绿色的。
沫含: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紫阳:它们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
邓老师:瓶子是由瓶口、瓶颈、瓶身、瓶底四部分组成的哦,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
1、能够画出平时见过的塑料瓶。
2、知道日常生活中塑料瓶的用处。
哇,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这么多的塑料瓶丢掉会极大的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些塑料瓶发挥新价值呢?《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学习准备中提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把幼儿有浓厚兴趣的问题作为集体讨论的话题,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支持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想法和行动。”那孩子的眼里废旧塑料瓶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调查问卷,看看孩子们是否留意了平时生活中废旧塑料瓶的去向。
原来在小朋友们的眼里,废旧的塑料瓶可以用来当花瓶,可以用来浇花,可以用来做手工、搭建,还有小朋友想起来之前我们班用瓶子养了小蝌蚪,也把养小蝌蚪的瓶子画了下来。小朋友们真是细心呢,个个都是生活的观察家!
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知道塑料瓶被回收后的处理方式。
塑料瓶是塑料做成的,而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成分,随意乱丢的话会严重的污染我们的环境,造成白色污染,为了树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开展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塑料瓶哪里去了》,提醒孩子们随意乱丢塑料瓶会污染我们的生态环境,小朋友们看到塑料瓶要扔到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塑料瓶就可以循环使用,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再次制成其它物品。
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发展基本的绘画能力,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瓶宝宝。
2、乐于参加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小朋友们对我们随处可见的瓶子已经非常了解了呢,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画一下你今天带过来的瓶子并用上次我们学过的线条或者你自己喜欢图案来装饰一下。
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旧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团彩泥、粘彩泥等锻炼手部小肌肉。
3、有创意的装饰塑料瓶,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身心准备中提出:“要支持幼儿进行画、剪、折、撕、粘、拼等各种活动,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塑料瓶,它们一个个光秃秃的,不太好看,怎样才能让瓶子穿上漂亮的外衣,给它来个大变身呢?于是,我提议孩子们用彩泥给它们穿上漂亮的新衣。
小朋友们想象力丰富,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做出来的装饰带给了我惊喜,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成为了我们教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健康领域
活动目标:
1、愿意利用塑料瓶进行多样化的运动,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2、了解游戏规则,乐意与同伴一起玩耍。
3、体验瓶子游戏带来的快乐。
瓶子装饰好后放在教室里很漂亮,那除了装饰教室,我们也请瓶子们来做我们的好朋友,陪我们玩耍吧。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性活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关于喜欢运动方面指出,初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幼儿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情绪,少生病,少缺勤。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能学习知识,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且能够在游戏中得到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塑料瓶废物利用,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几种利用塑料瓶来玩耍的游戏。
1、保龄球
我们把瓶子摆成三角形,当做保龄球,小朋友们来比赛,看看谁打倒的瓶子多。
2、跨越瓶子跳
瓶子排成障碍桩,小朋友们用力跳起跨越“障碍”。
3、S弯绕瓶跑
我们把瓶子前后间隔放,小朋友们绕成S弯来奔跑。
塑料瓶变身游戏器材,既可以当保龄球击打,又可以当障碍向前跳跃、绕S弯跑,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废物利用塑料瓶,不仅环保而且乐趣多多。
在本次班级活动中,小朋友们围绕塑料瓶发现、思考、操作、游戏,在探索中了解了瓶子的材质和形态;体验了变废为宝的乐趣,锻炼了手部小肌肉和身体协调性;体验了一物多玩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小朋友们有了变废为宝的意识,我想日后孩子们见到空的塑料瓶一定不会随手扔了,而我们的瓶瓶奇遇记,未完待续,因为废旧塑料瓶还有无数的用途和玩法等着我们一起去探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