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回访 助推衔接
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
为了跟进幼儿毕业后的学习发展状况,促进幼小衔接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10日,我园与庙前街小学、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联合开展了“2022届毕业生及家长代表回访座谈会”活动。
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石俊霞园长、栗海玲副园长、赵静主任;庙前街小学李世奇校长、刘新红主任;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王瑞芳校长;以及各园校家长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家长们在焦虑中找到教育的最佳平衡点,让家长和老师成为孩子们心理上、情感上最大的支持与帮助,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
家园(校)合力答疑解惑
家长交流
座谈会上,庙前街小学和一小的家长代表与我园大班家长代表畅所欲言,从生活习惯入手,对孩子们步入小学后遇到的作业书写、阅读兴趣、体育锻炼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对于大班家长的疑虑,一年级家长也从自身角度,结合实际事例一一解答,他们均提议:“要培养孩子遇到困难敢于探索的品质”,“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慢慢来”,“家长不要太焦虑,这种情绪会感染给孩子”……从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教师答疑
一年级的老师和大班的老师也根据《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建议家长需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孩子快乐情绪的培养,通过陪伴、接触和引导,激发孩子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二是注重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三是注重孩子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专业解惑
我园石俊霞园长秉持“零基础不等于零起点”的观点,特别提出了基于“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等需求,给予家长们明确的幼小衔接工作准备方向。
庙前街小学李世奇校长以《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简明扼要的让大家明白孩子的教育是长期的、持续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第一实验小学王瑞芳校长认为,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加强对孩子思维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规则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这样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园栗海玲园长为家长献策: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三年的幼儿园时间我们都在为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是全面发展的,要注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
庙前街小学刘新红主任从小学适应教育的角度介绍了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思考与定位。她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四个方面着手,为大班幼儿家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和解读。
幼儿回访 回忆童年
童言稚语谈小学
本次活动还有个特别环节,邀请已毕业幼儿回到幼儿园,作为特邀嘉宾,他们也是带着小任务的,就是帮大班弟弟妹妹解惑。
你们的操场是什么样子的?桌子椅子呢?
你们的老师有男生吗?
你们都上什么课呀?
下课十分钟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
你们几点上课?几点放学呀?
………
兴致高昂忆童年
孩子们解答完问题,看着熟悉又发生了变化的幼儿园,兴致高昂地谈论着幼儿园的变化,回忆着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通过本次“毕业生及家长代表回访座谈会”活动。我们更加明确了幼小衔接的方向,也将继续联合庙前街小学、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共同努力,以“匠人”精神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寻方法、探出路、促合力,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落实,帮助大班孩子们自信从容地走进小学校园。
END
供稿:郝瑶瑶
编辑:董方园
校对:赵 静 周玉红
策划:栗海玲
审核:石俊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