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为进一步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坚持以幼儿为本,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推进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涵。
01
一:区域环境创设交流。
我们要创设怎样的班级环境?环境给孩子带来了什么?班级内部的区域如何划分?围绕这些问题,永红幼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为之后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打下了理论基础。
02
二:环境评比观摩研讨。
为了提高教师创设环境的激情,我们开展了游戏环境园内评比,老师们走进各个班级,各班教师以幼儿为本,结合本班特色向大家讲解班级区域创设的亮点和意图,大家互相学习环创经验,收获满满。
之后,永红幼的教师们还来到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参观学习,和西林幼的老师们互相探讨,在交流中成长。
03
三:结对开放促进提升。
11月18日上午,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与西林幼儿园结对开展区域游戏观摩和经验分享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为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提升教师创设区域环境、开展区域自主游戏活动的能力,永红幼邀请西林幼走进来,一起为扎实推进幼儿园区域游戏化建设出谋划策。
1.沉浸现场、走进幼儿
在薛霞萍园长的带领下,西林幼儿园的老师们走到班级进行实地观摩。教师们走进每个班级,仔细倾听,细心观察,从区域材料的投放、幼儿游戏的兴趣、活动的指导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观摩和记录。
2.经验分享、提升能力
区域活动结束后,各班老师组织“游戏经验分享”活动。老师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独特的教育视角,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分享,有助于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
3.聚焦研讨、共促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观摩了孩子们的区域游戏活动后,儿童化、游戏化的环境,孩子们积极、专注、沉浸于活动的游戏状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简短小结后,永红幼张柯淼、邵亚琴与西林幼董静、吴芝玉四位老师,进行了微课程的经验分享讲座。四位老师立足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给老师们提供了新的价值认识与探索方向。
最后,永红幼薛霞萍园长对此次区域活动观摩进行了总结发言。薛园长表示,此次活动,为姐妹园的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一次观摩活动其实是一项双向的促进,不论是组织活动的教师、还是参与观摩的教师,都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思考,为进一步优化支持策略、提高游戏的有效性引发了新的思考。
编辑/潘志豪
审核/薛霞萍 羌晔
0519—86961973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