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哪里见过桥?我们周围都有什么样的桥?
小朋友化身“桥”探,踏上了寻桥之旅,一起看看他们找到什么样的桥?
我们见过的桥
我们附近有灞河元朔大桥、陆港大桥。
还有跨灞河慢行桥,中间横跨河心岛,就像一条银白色丝带飘浮于灞河之上。
港务区地铁站有带顶的人行天桥。
游乐场还有荡桥,但是和幼儿园的荡桥不一样,它旁边会有网保护我们。
我们家小区门口有一个人行天桥。
分享我们的调查
分享完自己找到的各种各样的桥后,孩子们开始讨论:桥会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有桥?
我们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样的地方会有桥?
1
人多车多的地方会有桥,比如人行天桥,有了人行天桥人们过马路会更方便更安全。
2
交通容易堵塞的十字路口会有环形的天桥,也是为了方便我们出行。
有水的地方会有桥,比如跨河大桥,还有公园湖边的小桥,都是方便通过。
河上边
湖上边
游乐场有桥,我们可以探险
还有铁路桥、公路桥
问题二:桥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桥会发生什么?
海上没有桥就去不了海的对面
山上没有桥就要走好久才能见到好朋友
河上没有桥就要撑船去对面
问题三:为什么生活中见
到的桥墩大多数都是圆的?
圆的桥墩更结实,可以让更多的车从桥上过。
圆形的柱子可以搭建的更高。
圆的柱子更漂亮,更好看。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用卡纸折成不同形状的柱子,拿来图书区的绘本,做起了承重小实验。
探索组合
实验展示
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圆形纸筒的承重最强,可以承受5~6本的书的重量,所以桥墩都是承重力比较强的圆柱形。
随着对“桥”探索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想搭建一座大桥。要搭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我想要搭立交桥,有很多条路,很多层。
我要搭陆港大桥,桥上像彩虹一样,看起来非常漂亮。
我想搭一座元朔大桥,那两个高高的铁塔非常的漂亮。
灞河元朔大桥
彩虹立交桥
灞河围墙村大桥
每一天立交桥
第一次搭建
追随幼儿,自主探索
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梳理初次搭建问题与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
解决思路 |
材料单一、 缺乏合作 |
打开思路,搜集各种适合 搭建桥的材料 |
积木之间的 组合不熟悉 |
搜集建构图片,拓展建构思路 |
同伴之间 分工不明确 |
小组之间确认分工、 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
第二次搭建
倾听幼儿,聚焦搭建核心——立交桥
01
倾听幼儿,问题前置
基于第一次尝试经验,孩子们决定先共同搭建一座立交桥。老师鼓励孩子们想一想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充分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及需求。
借助蜘蛛网,理解立交桥四通八达的特点。
制作纸条建筑,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平面立交桥图纸的设计到立体的立交桥创意表达,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立交桥的四通八达,和上下左右错综复杂却又有序的交错感。了解了立交桥的特点后,小朋友们开始第二次建桥之旅。
02
立交桥初尝试
寻找材料
建桥中
桥面太窄,无法双向通行,孩子们开始加宽桥面。
连接处的桥墩与桥面不平整,通行不畅,调整桥墩高矮。
调整
加高
环岛的困惑,弯弯的半圆形积木可以解决。
创意瞬间
立交桥初建成
虞永平教授说:“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高质量陪伴,让幼儿与桥建立了深度的情感联结,实现了造桥的教育价值。造桥之旅更萌发了幼儿爱幼儿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文 稿 | 中一班
编 辑 | 陈子枭
校 核 | 黄振双
审 核 | 李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