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伊始
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旁,孩子们围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本学期要种植的作物。他们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以往的管理照料经验,眼中闪烁着对收获场景的憧憬。
基于孩子们对种植活动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够开展一系列与种植相关的主题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以及家长的期望,我们首先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孩子和家长同时展开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需要为孩子提供更多参与种植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肩负着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的重任,让家长明白孩子才是种植活动的主体。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们亲近自然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宝贵的经验。
结合日常对孩子们的细致观察,我们梳理出了孩子们目前所具备的种植经验(详见图 1)。同时,围绕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精心预设了主题目标(详见图 2)。我们力求在顺应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关注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切实获得的经验,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 1:幼儿种植经验与价值判断
图 2:课程预设目标
一、活动推进
(一)白萝卜种植初探
当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地时,发现经过多日的暴晒,泥土变得坚硬且开裂。显然,首要任务便是翻土。孩子们兴奋地自由选择小锄头、小铁耙、锄耙、小铲子等工具,开始尝试翻土。他们不断变换翻土姿势,互相交换工具,更换翻土位置,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就在孩子们有些气馁,想要放弃的时候,老师适时介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尝试从前往后的方法翻土,经过对比,大家惊喜地发现铁耙在翻土时最为得心应手(图 3)。
图 3:幼儿尝试翻土
解决了翻土工具的问题,接下来便是白萝卜的播种方法。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心中的播种方式(图 7 – 图 9),经过讨论,最终选定了点播和撒播两种方式。为了区分不同的播种区域,孩子们还用鹅卵石巧妙地划分出了点播区和撒播区(图 10、图 11)。
图 4:划分点播区和撒播区
在播种当天,孩子们用小铲子挖洞时,意外地发现,尽管之前已经翻土,但地里的泥土依旧坚硬。这一情况让孩子们十分困惑,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回顾翻土过程,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是翻土的方向出现了错误!于是,孩子们干劲十足地按照正确的方式重新进行翻土。
倒退翻土,土很硬
正确的翻土方法
随后,孩子们运用之前讨论确定的撒播、点播方式,小心翼翼地种下了白萝卜种子。随着萝卜苗一天天长大,孩子们逐渐认识并能够熟练区分真叶和子叶。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在这次种植活动中,教育真正成为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共同获取了正确的种植知识和宝贵经验。
(二)探索白萝卜的测量之旅
在日常观察萝卜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用手指、手掌简单地比较叶子的长度和宽度,这表明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测量的意识和兴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测量活动不仅仅是认识量的手段,更有着丰富的拓展空间。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材料为萝卜 “量身高”。他们不仅测量萝卜,还将测量的范围拓展到教室中的桌椅、小床、洗手台等物品,甚至运用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测量户外小树林中大树之间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渐认识了尺子这一标准测量工具。随后,孩子们还成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 “榉树有多高?”“跑道怎样划分?” 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图 7、图 8)。
萝卜有 4 个雪花片高
测量榉树的方法
我们积极支持孩子们从班级的自留地,逐步拓展到教室、户外小树林、运动场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从非标准测量到标准测量的深入探究。
同时,引导孩子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测量活动,孩子们的合作互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前书写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幼小衔接在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图 9)。
图 9:测量活动历程
(三)守护萝卜的精彩战役
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意外情况,然而,孩子们也从这些 “意外” 中收获颇丰。
1.
台风突袭应对
一天,萝卜芽刚刚冒出一点头,晨晨带来了一个消息:“天气预报说,台风要来啦。” 孩子们听闻后,不禁担心起来:我们的萝卜会不会受到影响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黑网盖住小芽,这样既能挡风又能遮雨(图 10)。
图 10:盖黑网
台风的突然来袭,让孩子们对天气情况越发关注。从那以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在晨间进行天气播报,并认真记录。当他们在天气预报中发现雾霾、沙尘暴等不常见的气象符号时,集体活动《有趣的符号》应运而生。
2.
寒潮来袭守护
一次,柔柔在晨间天气播报时说:“寒潮要来啦。”“什么是寒潮?” 孩子们充满疑惑。通过向种植经验丰富的徐老师请教,大家了解到寒潮是一种强降温天气过程,会带来霜冻,可能会让萝卜受到伤害。于是,孩子们想出了给萝卜盖上 “稻草被子” 保暖的办法(图 11)。
图 11:盖稻草
寒潮来临时,气温变化究竟有多大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在集体活动《认识温度计》中,孩子们认识了摄氏度,学会了读数和记录,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观察日记中。我们积极支持孩子们以读记录的方式分享 “观察日记”(图 12 – 图 13)。
图 12:观察温度计
图 13:观察日记
我们充分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能力较强的孩子挑战连续记录气温,形成气温变化曲线图。这样,其他孩子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到寒潮来临时,气温直线下降的情况(图 14)。通过引导孩子们尝试归纳总结温度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让孩子们真正做到 “在劳力上劳心”。
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紧密链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通过个别化、小组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让每个孩子在参与不同的挑战中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前书写能力。
图 14:记录气温
(四)丰收的喜悦:拔萝卜啦
12 月,终于迎来了萝卜的收获季节。孩子们自主选择工具,积极寻找拔萝卜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拔萝卜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不仅需要耗费力气,还需要掌握适宜的方法;对比点播区和撒播区的萝卜,明显可以看出点播区的萝卜普遍更大,这表明点播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萝卜生长;此外,间苗区的萝卜比未间苗区的萝卜更大,原来间苗能够为萝卜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图 15)。
撒播、点播区萝卜对比
收获之后,孩子们充分发挥创意,利用萝卜制作萝卜印章、萝卜干、萝卜丝饼等(图 16 – 图 17),尽情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图 16:晒萝卜干
图 17:制作萝卜丝饼
二、活动感悟
历经三个多月的探索,季节从炎热的夏天渐渐步入寒冷的冬天,我们身上的衣物也从薄薄的夏装换成了厚厚的冬衣。而萝卜,也从最初常见的一种蔬菜,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勇敢地面对 “恐怖” 的青虫,还学会了通过追踪黑色的便便来发现虫子的踪迹;当萝卜遭遇 “被偷” 的情况时,孩子们能够齐心协力合作制作警示牌,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图 18)。
图 18:插上警示牌
通过这次种植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与萝卜之间的精彩故事,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了一座孩子与有效学习之间的桥梁,成功建构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生成路径(图 19)。
图 19:幼儿学习经历图
1.经验源自真实体验:种植萝卜这一活动,是孩子们基于真实生活与已有经验,对劳动、生命、自然发起的勇敢探索与挑战。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亲身感受劳动过程,积极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深入辨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积累丰富且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2.支持基于细致观察:
一方面
教师亲自参与到 “做” 的活动中,与孩子们一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关于植物生长和种植管理的经验;同时,在与孩子们的观察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解读儿童行为的能力。
另一方面
我们时刻保持敏锐,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生成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活动。我们为幼儿搭建思考的脚手架,建构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生成路径,帮助幼儿将知识内化,有力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和体验。
3.课程源于真实需求:我们的课程紧密链接本土地域特色、园所实际条件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始终追随儿童的学习步伐,充分发现儿童的潜力,致力于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协同发展。我们坚持儿童立场和师幼共生的原则,不断丰富课程途径,巧妙利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晨间谈话等多种形式,发展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和联系性。
我们的课程探索并未就此止步。第二年春天,我们又开启了春萝卜的种植探索之旅。萝卜课程 2.0 升级版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和突破呢?我们满怀期待,将继续和孩子们一起在深度学习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文章作者:钱思凡
图片来源: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幼儿园
特别说明 :《学前洞见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出版征集
往期回顾
我们的使命:传递优质咨询,推动学前教育事业进步!
点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