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书院幼儿园开展了音乐领域公开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音乐活动《独木桥》中,范老师带领幼儿认识乐器刮胡,结合图谱的不同动物角色进行乐器的分配和演奏,有助于幼儿进行乐器演奏时对角色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该音乐蕴含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探索的教育思想,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在音乐活动《快乐椅子舞》中,常老师以《指南》为指引,以境传情,让幼儿跟随打招呼的情境感受音乐,然后分段细化游戏情节,了解旋律特点,创编动作。为了让情境更深入,还引导幼儿创编了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感知音乐,大胆表现创造。
周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贪吃的小熊》以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和趣味故事情境为载体,通过音乐游戏、肢体律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节奏感、表现力及合作意识。小熊“贪吃”的情节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能自然引发情感共鸣,同时融入健康领域“动作协调”目标,促进幼儿肢体表达与音乐感知的协调发展。
王老师执教的《哪吒学艺》这一活动,通过音乐与动作、乐器演奏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哪吒这一经典形象勇敢、坚毅,其学艺的故事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投入活动,同时,通过合作演奏乐器和游戏环节,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展,以及对困难不畏惧、努力克服的品质的养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体验。
马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划船》,通过模拟“划船比赛”情境,引导幼儿在音乐中感知节奏变化,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结合肢体动作创编与游戏互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及集体荣誉感,同时渗透运动安全意识。
在音乐活动《火车轰隆隆》中,刘老师利用开头的嘶、呜、轰隆隆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等拟声词通过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演唱,让幼儿感受声音的长短,本歌曲曲调欢快,乐段简洁明了,既可以做集体的韵律活动,也可以让幼儿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在音乐活动《小象玩水》中,李老师引导孩子在想象中、创编中、合作中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尝试变出多样多样的“望远镜”,两人合作,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音乐活动《走路》中,靳老师根据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不同的走路姿势,引导进行肢体动作的模仿,再配合组合节奏的练习与感知,既能让幼儿感受嗓音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
在音乐活动《开汽车》中,冯老师以小班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以音乐为载体,将趣味性、教育性和互动性融为一体,结合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动作协调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发展其倾听、表达、协作等综合能力。
在音乐活动《理发师》中,王老师采用歌词与衬词的方式进行演唱,强化幼儿运用衬词唱歌的嗓音模唱能力,同时让幼儿进行分组演唱歌词与衬词,带领幼儿体验不同的唱歌角色,培养幼儿对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演唱角色的责任意识。
本次音乐活动,王老师以图画书《好饿的小蛇》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故事中拟声词的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贪吃的模样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幼儿在音乐中,跟随好饿的小蛇一起进入有趣的故事世界中,用身体动作、乐器等方式感受图卡中不一样的节奏型,促进幼儿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
张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早安》,以各种动物有趣的嗓音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带领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社会礼仪及语言习惯。
编辑:靳梦楠
图片:王星炜
文案:各班教师
审核:保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