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越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
为搭建一座学段互通、理念共生的桥梁,帮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我园联合东亭实验小学开展“聚焦语言能力,共探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
幼小衔接,是童年向少年的诗意跨越;语言教育,是思维与表达的双向滋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学前儿童,侧重语言启蒙和兴趣,以游戏和生活化学习为主,更关注基础能力和准备。奚红老师带来的大班语言活动《快一点 慢一点》,趣味启蒙,情感浸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低年级,要求系统化学习,在阅读理解、书写规范、语言运用等方面要求更高。张益嘉老师带来的大班语言活动《我的幸运一天》,思维引导,提升表达。
当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的游戏区,当家长俯身倾听孩子们的童言稚语——教育的“双向衔接”便在这一刻真实发生。
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中展现的不止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是未来学习力的萌芽:积木建构里的空间思维、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科学角中的问题解决……这些看似“玩”的过程,恰恰是幼小衔接最生动的课堂。
真正的幼小衔接,从来不是幼儿园向小学的“单方面奔赴”。家长与老师分为三组,聚焦生活中幼小衔接的高频难题,结合实践经验、剖析难点、共谋策略。
语言教育不在“教”而在“聊”,把日常生活变成孩子的“词汇”乐园。“分层目标设定、家校精准协同、兴趣激励驱动、小步进阶反馈”四大策略,为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从主动阅读到书写准备,从互动场景到个性化支持,我们深刻体会到,幼小衔接的密码,正是家园共识、方法适配与爱的联结,由陈园长对本次活动的总结提升。
幼儿园课堂充满童趣,老师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孩子在情境中自然习得生活经验;小学课堂则注重思维引导,教师以清晰的提问和积极的鼓励,为每个孩子创造表达机会。幼小教学虽形式不同,但目标一致让教育自然发生,让孩子快乐成长。
从班级签到台到区域游戏,环境始终追随儿童的需求,环境不是静态的装饰,而是会“呼吸”的成长伙伴。
家庭需营造书香环境,“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要“适当示弱”,创造孩子表达的机会 ,避免包办代替,在生活中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幼小衔接不是冲刺,而是马拉松式的陪伴。幼儿园与小学将持续优化活动,通过参观小学、专题讲座等,让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
从童言到诗行,
我们用倾听浇灌成长;
幼小衔接的土壤里,
埋着对话的星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锡市新光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