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转折期,小幼如何有效衔接是幼儿园与家长一直以来共同关心的焦点。为探寻幼小衔接有效策略,明晰幼儿园与小学融合衔接的多元途径,我园围绕科学、社会领域,开展了“幼小衔接领域教学活动有效实践”观摩研讨,以期在研讨中推动我园科学、社会领域的深化研究,全园班主任、青岛大学何京玉博士及其研究生参与此次研讨。
活动中,高玮老师模拟组织小学一年级科学活动《认识耳朵》、陈晨老师组织大班数学活动《骰子大战》、张瑶老师组织大班社会活动《百家姓》。
高玮组织小学一年级科学活动《认识耳朵》
陈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骰子大战》
张瑶组织大班社会活动《百家姓》
活动后,观课老师形成小组进行参与式研讨,围绕3个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启示展开热烈讨论。
老师们纷纷表达:3个活动视听结合、图文启智、精准提问、新知梳理、游戏激趣的教育理念与策略带给大家诸多启发,回顾自己日常数学、科学、社会活动的教学实践,还需加大幼儿思维、规则意识、操作习惯、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视与培养,教学策略的趣味、有效和层次性也待完善,要学会基于“幼儿发展需要”有深度的教育思考与教学设计。
研讨中,老师们细致比对小学与幼儿园活动思路与设计的异同,发现小学低年级与幼儿园的活动在教育理念、设计思路、组织方式上契合共通。图文并茂、多感官调动、体验为先的教学方式遵循儿童学习特点,对《3-6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体现充分。结合幼儿园教育现状,大家从活动层次清晰度、目标指向、问题递进性、语言精准度、幼儿学习能力支架培养方面进行了反思分析,深刻意识到教育者的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方法,教师素养影响幼儿能力。师者,是决定幼儿发展水平的“重要他人”之一。
活动后,朱泳副园长就我园幼小衔接教育实践进一步提出要求。希望老师高度树立落实《指南》精神的意识,持续转变观念,正确理解“零起点”的教育指向,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经验自主回顾等核心学习能力培养。
此次研讨,引领老师们深刻理解学前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奠基时期,幼小衔接“动程化”是幼小有效接轨的关键,幼小衔接不是大班“专利”而应贯穿幼儿园一日活动。我园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收获和启示切实转化为教育实践,为幼儿未来顺利步入小学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