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就
点赞分享
哦~
幼儿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家园双方评价助力,为进一步激发我园在“五养课程”滋养下获得全面而有益的发展,“班级积星评价制”幼儿评价激励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实施“评价细则拟定—评价模式宣传—评价实践激励”的全过程幼儿成长评价,家长共育热情提升,幼儿成长目标明确,教师指导方向清晰。“班级积星评价制”充分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激励性作用,让过程性、正向性、发展性评价走进幼儿的生活与游戏,不断完善幼儿学习发展多元评价体系,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多维度促成幼儿发展,真正让幼儿成长“看得见”。
“班级积星评价制”的背景来源
幼儿园在“养正教育”理念引领下,提出了“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办园理念,并建构出了符合本园实际的“五养课程”体系。该体系以五大领域活动为课程基础,融合幼儿自选课程,创建了养健、养语、养智、养艺、养心“五养课程”体系,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也围绕“五养课程”衍生与展开,我们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在“五养课程”滋养下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但在开展“五养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专属的兴趣点,对于“五养课程”的喜爱也有自己的选择与倾向,导致部分幼儿过分喜爱某一类或某几类型课程,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则避而远之;与此同时,不同幼儿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也分别表现出了差异化的优缺点,如有的孩子通过“养心”课程的培养,具备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基本礼仪素质,但在“养智”课程的知识素养学习方面又有所欠缺;有的孩子擅长学习,但在“养健”课程的运动能力方面又有待提高。
基于现目前幼儿在“五养课程”实施中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幼儿园特创设了“班级积星评价制”。拟从“五养课程”的五大维度分别对幼儿参与学习游戏过程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与积星评价,并及时用红五星的形式奖励孩子们做得好、有进步的地方,同时也对孩子们有待进步的方面提出鼓励与期待。每学期末,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本学期所获小红星数量的多少兑换不同类型的吉祥物“课程娃娃”。“班级积星评价制”期望园所幼儿都能在已有基础上获得不同层次、全面而有益的发展,实现并成长为“健体魄、长精神,正人格、养习惯,爱探究、乐生活”的“全儿童”。
图1“班级积星评价制”评价细则(部分)
图2“班级积星评价制”贴星评比墙
“班级积星评价制”的细则建构
(一)幼儿园初拟评价维度
幼儿园教研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领域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园开展“五养课程”的实际情况,初拟了“班级积星评价制”的维度,分别将“蒙娃爱养健、蒙娃爱养心、蒙娃爱养语、蒙娃爱养智、蒙娃爱养艺”五大维度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对幼儿参与该课程领域的学习及游戏表现情况进行分类评价。此外,幼儿园还多次召开教研会议及养育联盟家委会会议,组织全园教师及家长一起建言献策。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孩子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年级组共同商议并确定了五大维度每一维度下二级指标的具体评价范围与类别,从而为积星评价细则的进一步细化指明了方向。
(二)各班级具化评价细则
在幼儿园初定的五大维度及二级指标评价基础上,幼儿园各年龄段班级结合本班“五养课程”教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年龄段幼儿能力水平的发展,分别拟写了二级指标指引下三级指标的具体评价细则,评价细则内容依据幼儿不同阶段发展水平每月进行调整与提升。我们还将幼儿的发展目标以“一点一条”的形式呈现并拟写出来,配以生动形象的卡通图画,便于幼儿看懂图画内容后进行对照自评,也便于教师快速对照要求进行积星评价。具体评价的细则见图1(以正阳二班为例)。
“班级积星评价制”的实施过程
(一)宣传引导——助评价之势
在制订好幼儿园“班级积星评价制”具体评价细则后,为了激励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共促孩子全面发展,幼儿园借助每学期开学时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平台,向全园家长宣传并详细介绍了“班级积星评价制”的意义、评价方式与具体评价细则。帮助家长更清晰地明确自己以怎样的角色、怎样的方式与幼儿园融为一体,携手参与幼儿成长,共同支持、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当然作为被评价同时也是自我评价主体的幼儿,幼儿园教师在正式实行“班级积星评价制”评价之前,详细完整地向班级幼儿介绍了我们积星评比墙的作用、怎么评、如何才能获得小红星、小红星兑换印章和小红花的规则以及小红花最后如何兑换成“课程娃娃”等。帮助幼儿树立好成长小目标后,用积星评价的方式不断激励幼儿朝着更好方向努力与进步。
(二)积星兑换——铸评价之魂
在不同领域活动中教师会提前告知幼儿本次获得积星的要求与规则,激励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争取小红星。如在集教活动前,教师会事先告知幼儿今天“蒙娃爱养智”维度的评价规则:一是遵守规则,安静倾听;二是开动脑筋,大胆表达;三是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只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达成了以上一到两点成长目标,教师会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当场给予小红星奖励,并给幼儿讲明奖励的原因,以此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异表现并对薄弱之处提出鼓励与希望。诸如此类的幼儿积星评价会共存于幼儿园“五养课程”实施的各大活动领域,幼儿在这种积星评价激励模式下,会带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目标去认真完成好每一项活动,以此激励幼儿持续获得向上动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观察班级积星评比墙,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班级幼儿在不同课程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大胆表扬幼儿做得好的地方,并对未得到积星奖励的幼儿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与鼓励,督促其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的积星评价采取幼儿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多主体多场景的形式进行。在幼儿园,教师会利用餐后自由活动时间或一些过渡环节,根据每名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情况集中统一地做出评价,并当即以小红星的方式奖励达到要求、表现好的幼儿,请他们将小红星粘贴在自己的积星墙上。除此之外,老师也会引导幼儿展开积星自评与互评,及时发现总结自己在不同领域活动中的优缺点,对于表现优异的幼儿及时给予积星肯定,强化其良好行为。除此之外,作为家园共育中坚力量的幼儿家长们同样肩负着共评、共育的重要责任。幼儿园教师会每周定时给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积星的整体情况。表扬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进步,鼓励家长继续引导孩子有待改善的地方,共促孩子全面成长。家长在家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开展积星兑换活动,并定时将积星结果反馈给班级教师,形成双向互通的积星评价模式。真正实现了家园共评共育,同生共长。
积星兑换也建立了系列兑换规则,如每周哪个维度得到三颗星以上,便可兑换一个印章;每月哪个维度累积3个印章以上便可兑换一朵小红花;每学期哪个维度累积3朵小红花以上便可获得该维度相对应的“课程娃娃”。“班级积星评价制”的层层落实,激励着幼儿向获得更多“课程娃娃”,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与愿望而迈进。
(三)表彰奖励——提评价之质
幼儿园对应“班级积星评价制”的实施,建立了相应评价奖励机制,每学期期末定期开展全园幼儿发展与评价表彰活动。依据幼儿本学期在“班级积星评比墙”上所获小红星、印章、小红花数量的多少以及幼儿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较大进步,数量累积靠前或进步较大的幼儿会分别获得“进步小明星”“文明小天使”“阅读小榜样”等荣誉奖励与课程娃娃。幼儿园拟通过积星奖励的方式,形成一整套评价幼儿发展与进步的奖励与激励机制,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真实可见”的进步。
“班级积星评价制”的实施成效及分析反思
班级积星评价制的创新运用,建立起了幼儿、家庭、幼儿园教师三方的紧密沟通与联系,形成了互助互促的良好家园、师生氛围。在“班级积星评价制”推动与激励下,家长共育热情提升、幼儿成长目标明确、教师指导方向清晰,三大主体都在各自轨道上朝着“共促幼儿成长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坚定迈进。
我们也深知“班级积星评价制”教育评价模式的最终落地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的过程,我们也在反复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拟定好班级统一评价细则后,是组织集中评价还是分散评价,幼儿自主贴星还是教师贴星,幼儿对于评价细则模糊、不清楚贴星的具体位置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这也是我们在后续实际评价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特别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幼儿园将继续着手“班级积星评价制”细则完善与实践探索,多方征求学前教育专家、养育联盟、班级家长及老师的想法与建议,汇聚集体智慧,不断深化“班级积星评价制”教育评价改革与实践,真正促使每位幼儿得到正向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全面落实共育评价,我们一直在路上!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