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梳理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全国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丁海东教授在烟台的一次专题报告,作为幼教人最不陌生的就是游戏。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游戏的精神存在乃是儿童天性的表达与呈现,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也体现着国家的政策要求导向。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游戏到底是什么样貌,如何以游戏为切入点,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大家可以听全文,用你的耳朵感受文字的力量,了解最前瞻的教育理念。
丁海东:好,谢谢大家。我就坐着了哈,不站着了。因为我站着,我对自己的身材非常不自信,这样可以藏着,大家听我的声音就可以。
今天下午啊,这头半截,这个时间呢,是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后面呢是我们临沂的杜主任跟大家分享。
我这里可能更多的关于游戏的思考和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强调一种逻辑的清晰。因为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情啊,都应该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因为思路清晰了,实践才不会摇摆,实践才不会陷入盲目。所以我觉得,当我们聚焦在游戏这个话题上,一定要有一种意识,什么意识呢:幼儿园的游戏它绝对不是单纯的就是一种游戏的活动。然后在那个活动里面,孩子解决什么问题、掌握什么技能、获得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挑战、达成什么任务。我觉得最主要的其实尤其是一种童年的状态,小孩子就是游戏的。一个人要是处在游戏的状态上,那就是回到了童年的状态上。所以在一定意义来讲,我们在学前领域关注游戏,其实就是强调儿童中心、儿童为本、儿童立场、儿童意识,这恰恰是我们的专业信念。这是我们的专业操守。凡是我们的教育的问题的思考,都强调儿童是中心,儿童是本。儿童是我们不能放弃的第一立场,也就意味着我们坚守做的自己的专业立场,也就是科学立场。
现在我们学前教育也特别强调:提质,就是提高质量。其实我觉得质量的核心啊,在幼儿园课程实践层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游戏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游戏的质量是怎样的,其实意味着我们的保教实践水平是怎样的。和游戏在整个的幼儿园保教实践体系中,它的这种核心的地位,他这种独特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那么游戏它在我们国家政策层面,都是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其实他不外乎就是两句话:一句话就是幼儿园教育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再一个就是要展示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其实最关键的就这两句话。那么表述这样一种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对游戏的重视的这样一种观点,政策文件只要涉及到科学保教,只要提到了幼儿园保教质量,只要提到了学前教育,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这种科学的要求,在具体的行动和操作上,他必然会提:要支持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基本如此。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八九年版,就第一次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后来96年实行,16年修订,三个版本,它对这个表述是没有变化的。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到了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里面,它提到了:学前教育要坚持科学保教立场。它也提到了: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展示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也提到了:游戏和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基本路径。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里面,他在强调保教质量的时候,他也提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20年的时候,中国中央、国务院有一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们学前领域的往往不知道这个方案,因为这个方案不只是针对学前教育的。他提到的教育评价,我觉得教育评价其实就是质量评价。教育的质量,最核心的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我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觉得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取决于教师。是取决于人。不是说你这幼儿园这个场地很宽敞,你这个玩具种类很多,你这个教室很漂亮,就意味着高质量的。其实不是。最关键的是人,最关键的就是老师。所以这里面呢他提这个教育评价,他都提到了教师的评价,谈到了幼儿园教师的评价,谈到了幼儿园教师的关键能力是什么?他都提到了游戏。
2022年,也就是去年刚出台的这个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这个文件里面。我们不看他那个评估的具体的小指标,就看这个指南的总政策文件的相关表述。他两次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看,我们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有的是在大的教育的政策文件里提到了学前教育,有的是专门聚焦学前教育的。那这里面我们要知道哈,像《规程》《纲要》《指南》,包括《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这叫专业规范的政策文件。像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的。还有这个201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这个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一类政策文件叫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家要分清楚。说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一般是由国务院出台的,专业规范的政策文件是由教育部出台的,也注重这个区别。因为事业发展涉及到各个部门,不只是教育。但是涉及到专业规范的建立的话,它主要是教育。所以你要知道这些文件它颁布的部门不同,意味着这种政策文件的类型不同,功能不同。那不同的政策文件,它都指向于学前教育的一些专业要求。按说事业发展你都定出老师什么工资提高呀、保证待遇呀啊、做好什么入园率的这个考核呀、定好标准呀,这是事业发展。关键的是有没有质量,这就必须涉及到专业规范的建立。这就是教育部出台的那些文件。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教育部它没这个功能,只有国务院有这个功能。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这个政策文件的类别。当然了,在教育部到教育厅,到教育厅、到各县区教育局,自上而下的这种关于什么的那个行政函件的通知。那也是政策文件,但是那个更具体。它是阶段性的工作的一个推进。里面它也会提:游戏的重要性。去小学化的工作的推进,去消除小学化。其实在2011年,教育部有个专门的通知,2018年又有一个专门的通知。这个实际上它也属于政策文件,但它偏于内部教育行政管理,它也是政策文件的一种,也就是政策文件是三种。其实三个类别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它从各个角度都会提游戏的重要性。专业规范强调游戏很重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一个操作的专业化的一个要求。那宏观的事业的发展,它按说不应该涉及到课程的操作,但是它还是要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这个专业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关系到整个事业的发展的方向的问题,是不是科学立场?关系到整个事业发展的健康不健康的问题,是不是高质量发展?所以,即便是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它也会提这种专业要求。那具体的工作的推进,那更是如此。
我们来看一下。指南里面有一段话,你看这里面它提到的游戏重要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特点。为什么要理解?理解是为了尊重嘛。在实践当中就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我们的实践才是科学的,我们的实践才是有质量的,我们的实践才是有水平的,我们的实践才是专业的,我们的实践才是规范的。理解是尊重的前提,那么,怎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其实凡是讲幼儿心理学、讲发展心理学、讲儿童身心发展的这个学习特点,其实都在聚焦解释孩子是怎么学习、怎么成长的。他聚焦到就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上。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那就必须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而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的。他怎么学习的?他怎么发展的?你应该要知道这个规律教育才有可能适应这个规律,教育才有可能是科学的。
那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是怎样的呢?在下一篇我们继续。
以上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禁止商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