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中班幼儿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能够理解事物的一些内在特征。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通过点、数对应,路线规划及虚拟货币,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获得买的经验,体验到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让幼儿初步感受货币与物品的等价交换,从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1.通过买菜的生活情境,理解数字和价格之间的联系(重点);
2.快速目测出10以内的数字,能够根据提示顺利走出“迷宫”(难点);
3.初步积累货币与物品等价交换的经验。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和成人一起买菜的经历;
物质准备:打印的一元纸币若干,水果蔬菜若干及价格标签(5元、4元、3元、2元、1元),大型地图1幅,A4大小的地图10份,数字密码两人一份,篮子若干。
一、《买菜》童谣导入,激发兴趣,引发“买菜”活动
▪️刚才在歌曲里你们听见了什么呀?
▪️这首歌曲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买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
师:今天兔妈妈让兔宝宝去买菜,但是兔宝宝身上没有钱,有一张银行卡,怎么办?
二、买菜前的准备:去取钱
1.亮出地图吸引眼球
师:要到银行里去取钱,怎么走?我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在上面看到了什么?
2.介绍“数字密码”与银行,分组“取钱”(俩人一组)
师:小兔家在这,银行在那边,只有按照兔妈妈为你们准备的数字密码,才能顺利到达银行,取走兔妈妈给你们准备的买菜钱(指着银行上的数字)。
师:对了,银行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5元”就是5块钱的意思,银行里只有1元钱的纸币,那要从银行取出几张1元钱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一个自己的好朋友,按照我们的数字密码,用笔在我们的地图上先画出取钱的路线,然后取走买菜钱。取到的小朋友可以拿着钱回到座位上。
3.检查“取钱”路线
教师在大地图上按照数字密码“取钱”一次(按照数字密码,数字对应点数,在不同的路口进行选择),然后检查幼儿的完成情况(两三组)。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取到了多少钱,他是怎么取的呢?这样走对吗?(幼儿重新检查自己的路线和所取金额。)
▪️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检查一下,你取对买菜钱了吗?待会儿我们要去买菜咯!
三、拿纸币去菜市场自由买菜
师:现在我们要去买菜了。请小朋友们看清楚自己手里的钱,再看看那边每一种东西的价格,可不要买错了。
四、买菜后的交流
▪️你们的菜都买好了吗?钱用完了吗?买了什么?
▪️怎么样买菜才不会买错呢?这个菜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介绍蔬菜的价格标签)
小结:买菜的时候要清楚自己有多少钱,蔬菜卖多少钱,这样才能知道你可以买几样,最后不要忘记付钱。
五、延伸活动
让家长带孩子体验一次买菜,并在班级中设置一个区角进行“买菜”活动。
童谣买菜
今天的天气 真呀真正好
我和奶奶 去呀去买菜
鸡蛋圆溜溜呀 青菜绿油油呀
母鸡咯咯叫呀 鱼儿蹦蹦跳呀
萝卜黄瓜西红柿 蚕豆毛豆小豌豆
哎呀呀 哎呀呀 拿也拿不了
哎呀呀 哎呀呀 拿也拿不了
嘿!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