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
对于“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我们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要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忽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但是,让幼儿动手操作并不等于他在进行科学活动,我们还需思考科学活动更深层次的内涵。
如果幼儿操作到最后除了开心,没有获得任何科学经验,这也不是一个好的科学活动。幼儿只有经历一个科学思考的过程,才能主动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操作材料呢?
一起看看刘艳明老师的中班科学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吧!
《吹泡泡》
活动名称:科学活动《吹泡泡》
1、探索各种吹泡泡工具,发现有小洞,有缝隙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2、尝试改变物体形状,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1、泡泡液、吸管、盆、毛巾、小框、袋子等。
2、苍蝇拍、漏勺、梳子、铜丝、鞋刷子。
3、实验统计表两张
活动重点:了解有小洞,有缝隙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活动难点:幼儿自己制作吹泡泡工具,并吹出泡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吹泡泡,引出活动(吸管1+泡泡水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呀?”“快闭上大眼睛”教师吹泡泡,幼儿自由拍、追泡泡。
“是不是泡泡太少了,你们都没玩够吧?那我们小朋友自己也来吹泡泡好不好?”
(二)幼儿尝试,掌握技能。
1、调动幼儿经验,了解吹泡泡的方法。(四个泡泡水盆+吸管16)
基本技能:“怎样用吸管吹出泡泡?”用管蘸一蘸泡泡液,管头上有一层水膜,轻轻吹。
注意事项:“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
不把泡泡液吸到肚子里不然肚子会疼的。
吹泡泡的时候,不要吹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脸上。
如果不小心吹到脸上就用毛巾赶紧擦一擦。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把气吹出去,
2、幼儿通过自主尝试,掌握、巩固吹泡泡的技能。(四个泡泡水盆+吸管16)
“泡泡吹出来了吗?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让泡泡吹得越来越大?”
“你吹大了吗?想一想你要用多大的力气。是使劲的吹还是轻轻地吹,”
“请吹出泡泡的小朋友把吸管放到你面前的小筐里。”
总结经验:“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么成功的?”教师演示总结,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轻轻地呼…要轻轻地用力, 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对吗?太棒了!”
(三)自由探究,感知特征。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吹泡泡工具的特性。(记录表、魔法袋)“那么除了吸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呢?你们还用过其他的东西吹过泡泡吗?”
“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魔法袋!里面装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
出示苍蝇拍,“这是什么?(苍蝇拍),是用来干什么的?
出示漏勺,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盛饺子,面条用的),出示梳子,筷子、玩具你们觉得这五样东西能吹出泡泡来吗?
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证明吧,看看跟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如果能就请你在它的后边写上成功小朋友的人数。
2、教师巡视观察,幼儿小组探索。
适当给予帮助和提示,试试看是不是和你们想得一样,你们可以多试几次,实在吹不出来也没关系,没有人成功就写上0。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工具有孔,或者有缝隙就应该能吹出泡泡来对吗?
(四)创造迁移,运用经验。
1、尝试用树叶来吹泡泡,自制吹泡泡工具。
出示树叶,树叶能吹出泡泡吗?那你们能想什么办法使树叶吹出泡泡呢?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
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须有什么,(有孔,洞洞,缝隙)提醒幼儿可以用手指掐,用吸管戳,洞洞,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你的洞洞形状不一样,吹出得泡泡是一样的吗?是什么形状的?
2、引导幼儿改变细铁丝的形状吹泡泡,感知材料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
“我这儿还有一样宝贝,大家看是什么?你能用细铁丝变魔术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可以用扭,绕,团,折等多种方法来制作工具)谁想勇敢地挑战一下?
(五)、自由游戏、活动结束
1、吹泡泡大赛:比比谁吹的泡泡最大?
2、不同形状的工具会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吗?
3、你成功了吗?吹出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在借鉴别人的经验上,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改变铁丝的形状,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铁丝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小编结语:
本次《吹泡泡》活动中,刘老师贯彻指南中的三个关键词“操作”、“探究”和“发现”,准确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对泡泡已知经验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亲自探究解决问题。
此外,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刘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
看完本节公开课,关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你有没有哪些新的感悟和思考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