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多变化,有的不听话了,变得固执、任性;有的开始情绪不稳定,时常爆发;有的出现严重的依恋行为(恋父、恋母等)……若单是孩子的父母,你也许只需要应对其中一项,但作为老师,所有这些你都需要面对!此时,小编的一句心疼已经毫无意义,只好来点实际的向大家表表真心。
黏人
️
案例一: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家里总爱黏着妈妈,在幼儿园黏着我。早入园要拖很久才进班,而且必须我接,上课也搂着我的胳膊不撒手。
表达喜欢
喜欢谁就黏着谁,不管老师还是小朋友,看不得喜欢的人对别人一点好。这样的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表达的方式需要成人多样化的引导。
如:你很喜欢老师对吗?你一直围着我就是因为很喜欢我对吗?别的小朋友也很喜欢我,他们用跟老师做游戏、遵守区域规则、坐在椅子上安静听我说话来表达,这种方式我很喜欢,这样的孩子我更喜欢。
缺乏安全感
1、幼儿长时间由某一个人带,时间一长形成对这个养育者特别的依恋,这种依恋会成为孩子的内心安全的保障,在分离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进入幼儿园,幼儿需要找另一个依恋对象来弥补安全的缺失。
需要班级老师与家长共同配合。在日常照料与游戏活动中多让其他老师与孩子接触,有意让大一点的孩子带他玩;询问家长是否经常向孩子提起某一位老师,尽量减少这种无形的暗示,多问一些“和哪个小朋友玩了?”“有什么开心的事?”等,并多给幼儿做按摩、抚触。
2、秩序敏感期混乱。一个稳定有序的的生活环境是敏感期内所必需的,从出生到6岁,特别是4岁以前孩子都在建立自己内在的秩序。有的妈妈在孩子三四个月大时回到工作岗位,虽然只是几个小时的分离,但会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恐慌,致使孩子5、6岁了也总会缠着妈妈。
与家长沟通,在送园离别时一定要果断,有时间多来接孩子,多陪孩子一起玩,哪怕是家务整理也让孩子一起参与。在一起游戏中适当穿插亲昵的动作,但要减少单纯的拥抱时间。
任性
固执
案例二:做操时圆圆总喜欢在队伍里乱跑,老师劝说,她只是不说话,然后站着动也不动。
孩子任性与成人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1、没耐心
幼儿任性的手段不止哭闹,赌气、不说话、不吃饭、哀求等都是他们惯用的招式。很多家长没耐心、一时心软只好同意孩子的任性要求或用欺骗、引诱的方式变相妥协;班里孩子太多,一日活动各环节太紧凑,这些情况老师也偶尔忽视,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因此成人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积极引导。
如:班级老师统一态度,挑一个圆圆喜欢的老师严肃而正式地聊一下,听听她的真实想法,最后告诉她“老师知道你心理也很想一起做操的,只是今天还没准备好。期待你明天的表现哦!”。每天做操结束时及时表扬积极运动的幼儿,并继续关注圆圆“你今天有盯着老师,是不是在学动作?”“你今天做了一节动作,很不错!”
2、讲了太多道理
有的家长喜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主张孩子自己做主,到了4、5岁孩子的小嘴叭叭叭总能找到反驳理由,做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意愿来。在幼儿园,老师本打算坚持原则,但考虑到向家长解释的麻烦,察觉到孩子要哭了就开始妥协,然后温温和和地讲一堆道理。
年龄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许多言语、行为都是需要成人指导的。过于民主与讲太多道理都会让孩子变得任性、固执。因此,适当强制性的教育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即:活动前明确制定好罪责,并坚持执行,一旦违反要让孩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