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特别是学期初,常听到家长们一个接一个问题地问孩子:
“今天吃的什么?
今天老师教了什么?
有没有人欺负你?”
我们恨不得用各种问题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经历重放一遍,但我们的孩子是怎样回答的?您是否注意过孩子的表情?是确实跟上了我们的节奏还是一脸懵懂?相对于我们对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很多国外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感受和成果,他们喜欢这样问:
“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
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今天在幼儿园又学了哪些新东西呀?”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体现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的思维和性格也会因为这小小的一句话发生天壤之别。
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吃饱?/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有没有带你上厕所?/每天回来都脏兮兮的,老师干嘛呢?……这样的问话会传递给孩子:上学总是不愉快!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番照顾,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我不高兴都是别人的责任,明天不想去幼儿园了。它会引导孩子渐渐学会抱怨和推脱责任,甚至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案例1
生活没有十全十美,孩子总得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要学会多看开心的事情。
案例2
与其让孩子学会埋怨他人,不如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幼儿园老师要同时照顾多个孩子,精细程度定不如在家里。如果确实出现了老师特别不负责的情况,也希望您及时与我们反馈。
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具体明确的提问会让孩子知道如何回答,有回答的欲望。孩子说得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生活、活动情况,同时这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又能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今天班里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
其实是在调查孩子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在孩子回答时,父母不要急于给予是非评价,而应注意倾听,引导孩子大胆表达。在孩子表述完以后,多和他讨论,既可以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增进感情,也可在讨论中传达对事件的正确看法,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收获?帮助老师做什么了?
实际上是在激励孩子,是让他回顾确认当天在生活、交往中具体收获了什么。提出问题后,父母可引导孩子启动“回想”模式,试着和他一起梳理一天中与老师和小朋友相处的心得,帮助老师和小朋友,让他既增强了自信又增强了荣誉感。
3.有什么需要爸妈的帮助吗?
一方面给苏孩子父母很关心他,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得到父母的帮助。另一方面提醒孩子,处理生活、社交、学习等是孩子自己的事,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对一些因内向而不愿说的孩子,即使一两次并没有得到孩子的“回应”,坚持每天问,则可能因“心诚则灵”而得到孩子的信任,从而帮他敞开心扉。
4.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和小朋友沟通交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同时,让他知道小朋友的优点,树立价值观,也强化孩子对优点的记忆。
通过这些问题,父母在无意中会传递给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关注值得关注的事,我们才能快乐。带着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孩子自然爱上学。
1、爸爸妈妈尽量亲自接孩子放学
现在爸爸妈妈工作忙,但最好每周能保证一次以上亲自接孩子,和孩子第一时间交流,和老师聊一聊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2、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老师千方百计让孩子们掌握各种本领,当然不希望孩子们一出校门就变回“小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把遇到的困难、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给他们一个安慰的拥抱,但尽量不替他们处理。因为孩子正是在这些不如意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处理问题。
3、不要带零食、帮孩子拿东西
很多家长接孩子的时候,会带着零食,接到孩子之后,直接就把孩子的小书包接过来。而在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少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家园一致,共同努力,才会让孩子取得长足进步。
上学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他们永远不能在大人的庇护下成长。在您接孩子时,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爸爸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本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