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上了一课,让我们对生命的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特殊时期,成人需要心理支持,幼儿更需要心理的抚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因此,本文对疫情环境下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康教育,保证幼儿的身心康进行探索,家园携手,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防疫心态,共护幼儿安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指南》中还指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心理发育与发展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疫情环境下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康,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康。
为了增强幼儿身体抵抗力,我们会在身体方面更多的去督促幼儿,比如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监督幼儿勤洗手,不乱摸乱碰等,但是却很容易忽视疫情对幼儿造成的心理冲击。
其实,对疫情毫不知情的幼儿,和家长一起经历、感受着疫情下的隔离、消毒、限行的紧张氛围,这样的情况也会加重幼儿内心的不安、烦燥,由此产生压抑、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
01
疫情环境对幼儿心理康的影响
宅家期间幼儿不能外出,生活模式、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被改变。比如生活作息不规律,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着;缺乏运动和娱乐活动单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活动空间受限,没有同龄伙伴;电视反复播放疫情新闻,家人反复谈论疫情话题等,都会引起幼儿心理出现一些波动以及行为状态的反常。
案例一:阳阳的紧张和焦虑
阳阳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爱说、爱笑,但是在居家防疫期间,爸爸向我反映:
有一天阳阳爸爸拿着有一本书给孩子讲述《我要去旅行》的故事时,刚刚讲到书中的小朋友说“妈妈,我要走了,再见”。两岁呃阳阳突然哇哇大哭,我一头雾水,等他平静下来,和他聊天他告诉爸爸“外面有病毒,不能出去。”
根据阳阳的情况不难看出,平时我们在讨论疫情问题的时候孩子全参与了,孩子对于陌生的这个“病毒”,产生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案例二:钱钱的恐惧
根据钱钱妈妈的反应,钱钱居家防疫的这段时间,先是吵闹着要出去玩(突然被改变的生活模式让幼儿感到不安、烦躁和抗拒),后来只要听说病毒,她就会感觉到很害怕很恐惧,告诉妈妈不要看不要听,然后扑倒妈妈的怀里哭起来。
钱钱这样的反应也是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康所引起的。
02
疫情环境下幼儿心理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成人对待疫情的样子都都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他们是切实的感受者,但很多时候成人只是向孩子宣讲防护措施,但没有讲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很多孩子的恐惧是对于当下事情的不清楚不了解,对此成人可以找寻孩子能听得懂或看得懂的方式向他们讲述正在发生的一切。
在复学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出的开学第一课“如何预防新冠肺炎”(幼儿园篇),以生动形象又不失可爱的画面和问答的方式,向幼儿清楚地介绍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是如何来的?”、“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什么?”以及“小朋友该如何保护自己”,幼儿可以跟着视频的逻辑慢慢理解这个事情。
目前也已经很有平台包括自媒体、医院、画家等把这次的疫情描画成图画,配上生动易懂的文字,成人和幼儿一起阅读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这样孩子会更加理解现实的状况,也能知道为什么不能随便出去玩了,也会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防疫心态。
2)设计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
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提出游戏力的概念,也就是如何用既保持底线又不伤害孩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无论何时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充满想象的世界里,孩子可以毫不费力的随意进出。安慰哭泣的孩子,处理孩子的沮丧,增加孩子的自信,都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
比如在宅家时光,玥玥妈妈和害怕病毒的玥玥一起玩了“我是小护士”;轩轩爸爸为因为不能出门玩而沮丧的轩轩设计了游戏“病毒逃亡记”等。邀请孩子一起玩游戏,边玩边弄清楚这件事情,处理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在玩的过程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了解病毒。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但居家防疫的阶段幼儿各方面因生活习惯的打乱被而影响。
所以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安排,规律的生活,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帮助幼儿尽量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还有利于调节幼儿在疫情下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感受,帮助幼儿积极的面对疫情。
比如我园在防疫期间,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开展的活动“宅家哆来咪,成长不延期”,为家长、幼儿选择了各种亲子活动——科学小实验,锻炼培养了孩子爱动脑爱动手的科学素养;绘本阅读,让孩子隔离病毒不隔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手工,既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亲子感情;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爱运动的习惯,保持身心愉悦。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支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成人给与的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可以让幼儿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并形成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有助于幼儿心理康发展。
幼儿是成长中的独立个体,成人需要尊重他们,用心感受他们,只有当幼儿的感受被成人所接受,幼儿才会集中精力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尊重和接纳。当面对孩子负面感受时,则需要一些沟通技巧,需要我们抛弃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设身处地的把孩子的负面感受想象成孩子身体上的伤痛。
疫情环境下,幼儿不能像往常一样出去玩,出门要戴口罩,可能会失望、愤怒或者大声喊和哭泣。我们需要承认和接受他们的感受,比如简单回应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哦……”“嗯……”“这样啊…….”
“不能出去玩球了,你肯定感觉很失望”
“口罩戴着并不舒服也不方便,所以你不想戴”
“你见不到其他小朋友,感觉到很孤单”
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身体力行,千万不要嘴上说“我明白你的感受,你可以哭一会儿”,行为却在说“这有什么可哭的”,一走了之。
给予陪伴孩子才能感到你是真的理解他,比如看着他的眼睛,轻抚他的背,也可以示范深呼吸,给他一个拥抱,这种温柔而坚定的陪伴方式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虽然现在疫情仍未结束,但是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到不了的“春天”,让幼儿在我们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的氛围里康成长,迎来“春天”。
本文内容由作者编写,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