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
一、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学习数学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例如:我告诉幼儿:“小红的个子比小明高,小亮的个子比小红高。他们三个人,谁的个子最高?”幼儿会感到非常困难。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幼儿面对三个不同身高的人,能够通过直接地感知判断出谁是最高的,不过一旦脱离了具体的形象,幼儿就很难自己在头脑中想象这三个人的形象,并对他们作一番比较了。
2、还没有“去中心化”,自我为中心较明显。小班幼儿只是关注自己的动作并且还不能内化,是不可能和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的,也没有真正的交流。比如一位小班幼儿在给雪花片归类,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旁边的小朋友是按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候,就说别人“是乱七八糟分的”。这时对方也发现两个人分得不同,就对他说“你是乱七八糟分的。”当教师问幼儿“你是按照什么分的”,他们都不能回答。由此可见,小班幼儿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更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别人的作业加以判断。
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是我们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让幼儿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动地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必要的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和学习是交织在一起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数学活动游戏化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游戏,有动作,有活动,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思维;而数学也需要摆弄物体,他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操作性。因此,游戏为数学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概念
游戏化: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客观特点,将游戏的特点融入活动之中,使活动主体更加富有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获得乐趣。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的知识和经验。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三、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充满兴趣。使以往的被动状态发展为主动状态。
2、综合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如:操作活动、体育、绘画、玩沙、角色游戏等等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知识,力求产生综合效应。
3、愉悦性。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心情体验,让幼儿觉得学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好玩的,有趣的。
4、全面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位幼儿,使他们都有公平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手段
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手段在新《纲要》中,数学没被单列成某个领域而且被放在科学领域之中。从中可见人们对儿童数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和当前基础改革的新理念和新原则。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游戏是进行数学教学最强有力的教育手段。那么,如何将幼儿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概念、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呢?
(一)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游戏活动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将小班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三只熊》的主题活动中,老师预设了集体活动“给三只熊送礼物”。(幼儿思维数学P67)“三只熊搬新家了,我们一起来祝贺它们。”“恭喜恭喜!”在老师的引导下,活动开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三只熊的新家真漂亮,幼儿很快帮大、中、小三只熊送到了与其匹配的大、中、小三间房子里。“老师准备了很多的礼物,我们一起来送给三只熊好吗?”老师将各种礼物展示出来。“我来送、我来送……”小朋友们边举手边迫不及待地要求着。老师的第一步目标达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老师预设的活动上。
送礼物时,孩子的比较、匹配没有遇到困难,老师就针对性地进行深一步的追问:“为什么要把大床送给大熊?”“因为大熊很大,要睡大床,小床它睡不下”。“为什么不把大牙刷送给小熊?”“因为小熊很小,送它小牙刷。”“那么可以送它大牙刷吗?”“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请你讲出道理”。就在大家不知怎样回答时,杰杰举手了:“小熊的嘴巴太小了,大牙刷放不进去”。“是不是这个道理?”老师边问边将大牙刷放到小熊嘴边,大家马上附和杰杰的说法。
“送给大熊小锅好呢?还是大锅好?”我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送大锅好”。“你为什么说送大锅好?”“大熊要吃很多东西,大锅能烧很多饭,小锅只能烧一点饭,大熊吃不饱……”飞飞用清楚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小电话机送给大熊,它能用吗?”“听筒太小了……”玮玮边比划边着急地说,看着他一下子表达不清,老师帮他解围:“是不是听筒够不到耳朵,听不清。”“是的、是的”玮玮连忙点头。“小电话机数字很小的,大熊的手很大……”杰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就边问边帮他梳理提升:“是不是数字按钮键太小,大熊的粗手指会揿到旁边的数字,电话号码就会揿错?”……小朋友们都积极地参与在数学活动中,有幼儿又不时地提出新问题,大家动脑筋帮助来解决。
在这里,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游戏化的生活情境”中,这种“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
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操纵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如:主题活动《小不点儿》中的集体教学活动《爱整理的小兔》(建构式课程小班上册P172),一开始以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小朋友去玩,在欢快地音乐声中带幼儿进入情境:(小羊的家、小牛的家、小鸡的家和小猴的家),让幼儿发现问题(动物的家里乱七八糟),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老师请幼儿扮演小动物,通过自主选择去帮助动物整理房间,在整理中感知分类。整个活动幼儿都处在游戏的快乐之中,不仅学习巩固了根据大小、颜色、材质、形状来进行归类,而且培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操作活动中的数学游戏化数学
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为了引起小班幼儿练习简单分类的兴趣,教师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的区角游戏(幼儿思维数学P37):用鞋盒做成小兔、小猫、小狗三种不同动物的头,将不同动物的嘴开成不同的形状,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变式1:
做这三种形状的饼干;幼儿拿到圆形的饼干,就应该送给嘴是圆形的小动物吃。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变式2:
胡萝卜、小鱼和骨头小图片若干;把动物爱吃的食物放入相应动物的嘴巴里。目的是引导幼儿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变式3:
在动物身上贴上不同数量的纽扣(1-3颗)。让幼儿根据动物身上的纽扣数量喂相应数量的饼干。巩固3以内的点数
变式4:
让幼儿根据纽扣数量喂给动物相同数量的食物(胡萝卜、骨头、小鱼)
数学和游戏都具备操作的特点,操作是一种探索,不是验证或机械地模仿。整个操作过程由于采用的是游戏的方法,幼儿对活动十分有兴趣。
(四)寓数学教学于各种游戏之中
幼儿园的教育游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操作游戏、语言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等。数学教育内容不仅可在数学游戏中进行,也可以融汇到其它形式的教育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与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着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例如,积木游戏可使幼儿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做各种事情;玩水、玩沙游戏使幼儿对量和量的守恒有所感知和体验;而超市游戏(或商店游戏)使幼儿学习了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学习记数、认识钱币和数的运算等。而各种体育、音乐、语言和民间游戏中,也都蕴含着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因素。
例如:音乐游戏《鱼儿好朋友》(建构式课程小班上册P41)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许多鱼,水里游,转个圆圈做朋友。幼儿在唱唱跳跳中感知了数量。
在体育游戏《开心跳跳糖》(建构式课程小班上册P62)中,发给幼儿不同颜色的胸饰,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跳,如“红色的糖跳跳跳”、“绿色的糖跳跳跳”、“两颗糖跳在一起黏住了” 使幼儿在玩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幼儿的敏捷性和弹跳力。
四、开展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注意点:
(一)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游戏内容
幼儿的心理水平和智力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游戏内容。例如:小班幼儿注意持续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突出游戏的趣味性,以此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小班阶段中,让幼儿按图形标记送“图形宝宝们”(幼儿思维数学P71):让幼儿根据图形家门上的标记,来辨认、送取相应图形,并能边讲边送。中班阶段,请幼儿按数字的大小,为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将类似的“形状宝宝”进行比较、测量,从中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征。幼儿通常一边操作,一边认真地观察、辨别、数数。这一游戏教学方式,不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中大班幼儿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游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较强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可选择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创造性的游戏。如下棋、玩牌、接龙等。
(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游戏
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近的。每一时期、每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其中,教学游戏比较适合新课的传授。而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结构游戏等则较适合幼儿在巩固复习时使用。如幼儿在学会比较两种以上物体的长短时,通过游戏“揪尾巴”来巩固复习区别长短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将“尾巴”别在腰上奔跑追逐,互相揪对方的“尾巴”,将揪下的“尾巴”进行比较,找出一样长和最长、最短的“尾巴”,幼儿在新奇有趣的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
(三)要理清方法与目标的关系
游戏是教学工作的手段,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绝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四)游戏组织形式应多样化
幼儿获得某方面的数学知识,并不是通过一种游戏、一次游戏就能够实现的。由于幼儿注意力易分散,兴趣易转移,游戏时不能长时间进行单一的活动,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为同一活动内容设计多种形式游戏,灵活运用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别游戏。像《爱整理的小兔》中幼儿进入场景,认识动物是集体游戏形式,初次尝试整理物品是小组游戏的形式,最后的实物图片操作是个别游戏的形式。
(五)游戏中材料的投放要适宜
在第一次试教时发现,幼儿一到“动物的家”,注意力就被里面的物品吸引了,根本不来听教师讲,开始自己玩起来了。原因是投放的物品种类太多,不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分类整理。经过研讨进行了调整:
(1)活动前先让幼儿痛快地玩一玩教师提供的材料。
(2)在每一个“动物的家”投放的材料种类减少,比如在小羊家投放木制玩具和毛绒玩具;在小猴家投放形状一样、大小一样、但颜色不一样的积木......让幼儿根据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整理。到最后环节的实物图片操作有一个层次上的提升。
(3)提供的材料要特征明显,直观形象,产生的情境氛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材料应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和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图片、《数学》操作材料)
(六)注重个体差异,公平对待每位幼儿
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而是应该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了能使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教具及可操作材料,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加以引导,以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总之,我们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来让幼儿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注意游戏情景的选择与推进,有利于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的经验。在组织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
通过对新课程的尝试,使我们不仅明确了建构式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对建构式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完全照搬某一种课程模式是不科学的,它必须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创造、会融合地去实践,并逐步创设出自己的园本课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不断的学习―总结―反思―调整,树立终身学习,开放合作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总结,使教学理念和水平能够不断的提高。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