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介绍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常见模式,并结合实践分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中面临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促进自身发展,适应国际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结合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概述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从战略角度将学前教育提到国家发展议程之中。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用以全面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已经表明,学前教育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推动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战略的革新[1]。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的幼儿师范学校,建校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幼教人才为使命,为社会输送了无数幼教精英。近年来,面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一方面,学校坚持内涵建设,将工作重点放在学前教育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及课程体系完善等方面,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拓对外交流合作渠道,邀请海内外学前教育领域资深专家莅临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及洽谈合作事宜,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层次,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型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学校先后与法国ClubMed、美国塞基诺州立大学、泰国格乐大学、丹麦VIA大学学院在校际合作、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师生交流和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以满足广大师生国际交流与学习的愿望,开拓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系统地引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拓宽了实习与就业渠道,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概述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国务院于2003年3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旨在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依据合作办学机构运作情况可分为独立机构办学与非独立机构办学两种模式。独立机构办学是指中外教育机构双方共同举办一个教育实体来开展合作办学。非独立机构办学是指中外教育机构双方并不设立合作办学的实体,而是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以签订项目协议的形式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办学是现阶段我国较为普遍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概念,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界定。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依据办学任务、培养目标、管理体制、办学基本属性、办学机构主体、文凭颁发、学生接受教育方式、生源属性等不同角度来进行分类。其中,较为普遍的是按照教学和管理角度将中外合作办学分为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三类。融合型是指合作的中外院校将双方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通常的做法包括引进外方院校优质课程资源、教学与评估体系,实现课程资源与师资资源的共享。融合型模式能够较为直接地推进专业在教学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2]。这种模式虽然对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实力有一定要求,但是相对出国留学的高额费用仍具优势。嫁接型是指合作院校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基于双方各自对外方学校开设专业的评估,互认学分及对方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目前,这种办学模式在国内本科教育中较为常见,如“2+2模式”“3+1模式”等。学生在完成国内课程的学习后,通过国际语言考试赴国外院校学习,完成学业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获得由中外双方院校颁发的文凭。嫁接型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满足了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的要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费用,为学生深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课程设置的阶段性可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国外的教学与评估模式。松散式合作模式主要通过学生到外方合作院校进行短期学习,聘请外方教师来中国讲学,派教师赴外方院校进修等多种手段来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这种模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对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更具实际操作意义,因而普遍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的认可。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松散式合作模式的经验表明,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增进中外合作院校间的了解,拓宽学校国际教育资源的利用渠道,为学校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提供了机遇,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的原因

我国承担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地域、管理和类别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总体来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中外合作项目的实际开展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优质合作资源匮乏、合作形式单一、师资配备不足、项目后劲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第一,高职院校自身因素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运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涉及外事活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项目运营等不同方面的大量工作。不同于本科院校及示范类高职院校拥有国际交流学院和具体的职能部门来负责具体事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外事团队来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对合作院校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了解,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助海外招生和引智工作等。受人力、物力资源的限制,高职院校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面临合作院校的层次不同,无法开展持续、深入、体现高职特色的合作办学项目等困境。部分院校将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办学道路作为体现其办学特色和提升专业知名度的手段,无法真正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二,双语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支稳定的、具有国际教学经历和国际化视野,能够运用双语开展专业教学与评估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面临能够承担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数量不充足、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专业师资队伍的薄弱无法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合作院校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的实施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探讨和修订。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制约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英语是当今世界主要的通用语言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生源限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少有学生能够达到完成课程需要的英语水平,这使得引进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本土化成效微弱,借鉴难度较大。另外,在保证学生专业课学习时间和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语言考试相关的培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实际的教学组织中不易实现。

四、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第一,加大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力度,打造专业品牌。构建适合项目运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水准、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管理评估及教学团队等方面都应具备国际水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顺应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发展趋势[4]。重点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国际接轨,逐步形成以“英语+专业课程+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面要体现“课证融合”的原则,把握国际就业市场和先进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力求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国际人才需求接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重视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出国继续深造做好课程衔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学习评价机制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将调研报告、书写等形式融入考核之中,形成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拓展实践活动的机会,构建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高职幼教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打造高职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授课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前教育承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的人才的任务。为了实现复合型幼教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下的教学环节应当体现出独特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我国高等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采用不同的双语授课形式,依据学校生源、师资与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使用、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估中英语的比例进行安排,例如全英授课、过渡性双语及中外结合等教学模式。全英教学模式是指采用全英教材,全部运用英语开展教学与评估的模式。过渡性双语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全英的教学资料,课堂教学中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方式。中外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指由外方教师进行英语授课,中方教师全程参与,协助外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全英授课模式对教师及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现阶段还不适宜在高职院校推行。中外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中外双方教师长时间的合作、磨合,教学成本较高,不易实现。相比而言,过渡性双语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适合在高职院校推行。这种双语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课程衔接,适应英语学习和考核。教材是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适合高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教材十分匮乏,急需中外合作共同开发高职学前教育双语教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材的开发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资源和方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中外合作开发、编写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体现我国幼教行业职业特色和岗位需求的专业双语教材。第三,中外合作共建国际化教学团队。外教团队和专兼结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引进师资时,应当有意识地储备具有海外学习背景、国际教学经历,能够运用双语开展专业教学的教师。另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赴国内外具有多年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的院校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政策待遇方面激励专业教师投入到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之中。此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社会招聘、行业专家推荐等渠道引进具有丰富国际教学经历、学前教育领域的外籍专家,建立学校的外籍专家库。第四,加强国内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就合作资源的拓展与评估、特色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引进和整合、教育人才引进、学生管理等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国内高职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规避中外合作办学中不必要的风险,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本土化,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国际化发展。第五,优化管理机制,转变办学思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涉及外事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三大部分。鉴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当优化整合部门职能,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专人、专项管理,协调和解决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程评估、学分互认、师资派遣等诸多具体问题,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制定相关文件,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法、有序、有效地运行。此外,与中方院校不同的是,外方院校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项教育产业来经营,是学校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增强品牌意识,拓宽合作办学口径,确立质量、规模与效益同步发展的管理理念,重视合作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进”与“输出”双向并举,在借鉴外方先进经验、吸纳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勇于推广自身的文化和教育理念,为外方院校输出优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经验。注重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环境,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华交流和学习。互利互惠、各取所需才能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腊梅.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的学前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117—119+152.

[2]向成军,李戈.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模式选择与实践途径[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2):81—85.

[3]黄华.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66—72.

[4]宋梅梅,高雪松.高职院校基于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57—60.

作者:朴婧 王琦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