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清家长类型,对症下药
家长虽然有很多类型,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基于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打破隔阂,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对症下药,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不同的指导。家长的类型大致有防患未然型、盲目跟风型、梦想转嫁型、无为而治型几类。对于不同的家长应有不同的策略。对待防患未然型的家长,要让其明白提前教育的弊端,把握幼儿真正的发展规律;面对盲目跟风型的家长,要建议他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梦想转嫁型的家长,要建议他们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明确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对于无为而治型的家长,要建议他们配合教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不是放任自流。
二、抵制不良宣传,明辨是非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一些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和不良宣传难辞其咎。这些衔接班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内容包括幼小衔接班传授面试技巧、幼升小真题等,可谓名目繁多,种类齐全。更以所谓的“包过班”、“一对一辅导”等作为噱头,利用“小学拼音只学一个月”、“一步慢步步慢”等语言干扰家长,刻意制造小学高起点教学的假象,让家长只重视小学要学习课程,忽视幼儿园的教育作用。这些信息对家长产生了误导,让家长只重视孩子在幼儿园能否真正学到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因此,园长要帮助家长认清“小学化”的真实面目。除了《家园联系册》、家长委员会等常规性交流形式,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育儿论坛、贴吧、微博、QQ群等各种网络媒介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传递有关幼小衔接的信息,也可以投放一些相关的教育新闻、教育政策法规,推荐优秀的教育博客,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走向,认清“小学化”的危害,使之在面对一些伪科学的宣传时能保持清醒。
三、多种手段并举,坚守阵地
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不能因为家长的不合理要求而放弃科学的教育观念。作为园长,面对生源流失和坚持科学教育理念的抉择,我们应该坚守阵地,指导家长获得科学的育儿观念,采用多种手段,共同抵制“小学化”。
1.让家长成为家园工作的主人。
家长的宣传往往比幼儿园的引导更能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我们可以建立家长沙龙,定期针对一些幼小衔接中的困惑进行讨论。如,针对“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怎样教会孩子整理文具”、“怎样解决孩子拖沓”等常见问题,让家长畅谈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整理。思维的碰撞往往会让家长印象深刻。也可开展育儿经验交流会,可以请一些有科学育儿经验的家长做专题讲座,讲讲自己的育儿经。由于他们身份相同,更能被其他家长所接受。还可以在班级的“家长园地”中为家长留白,请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分享科学育儿的心得体会;请那些做小学教师的家长给大家作讲座,告诉家长真正的小学生需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需要哪些能力,帮助家长分析那些所谓辅导班的弊端。
2.家、园、校三方联动揭开小学的神秘面纱。
邀请小学教师、校长与家长共同座谈,请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谈谈小学的入学准备、小学生最需要的良好习惯,请家长畅谈自己在幼小衔接中的困惑等,让家长通过小学工作者来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还可安排现场答疑,解除心中顾虑,不被外界虚假宣传蒙蔽双眼。邀请孩子与家长一起参观一年级的公开课,体验真实的小学课堂。让家长通过真实地观察了解学校,打消不必要的顾虑。
3.注重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百闻不如一见,幼儿园应该多向家长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成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如,可以将幼儿的幼小衔接课程记录下来,在家长会上与大家分享,并为家长解释幼儿园活动的目的,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在园活动并非纯粹的玩耍,而是为了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习惯。通过展示,让家长理解幼儿教育,认识幼儿教育的本质,关注幼儿的真实需要。
4.双向衔接和跟踪衔接并行。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任务,需要双方保持紧密的联系。园长和校长应该紧密联系,相互了解情况,一起面对幼小衔接。园长可以积极创造条件促成小学和幼儿园的合作,请一年级与大班教师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共同商讨课程设置;组织大班和一年级教师相互听课,观察教学特点和课程特征;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档案(身体情况、个性特点等)移交给小学。此外,还可以对孩子实施跟踪衔接,搜集孩子上小学以后的表现,进行跟踪。这样既可以反思幼小衔接的实施情况,也可以查漏补缺,以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及时进行调整。
作者:时康洁 秦旭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园长抵制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