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含义
幼儿教师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并通过教育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专门人员。职业是伴随社会分工出现的,并在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中构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职业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个体所具备各种能力与条件的综合。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自身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品质等方面。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是对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人员的整体要求,并依据幼儿教育思想的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开展幼教工作。学者李季湄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等”。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如有的幼儿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幼儿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弱,同时,专业的自我提升能力及科研能力欠缺等。面对这样的现状,明确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教育观念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心审美素质和幼教能力素质,其中教育观念素质是先导、文化知识素质是基础、幼教能力素质是核心、身心审美素质是保障。
(一)教育观念素质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决定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并进一步影响着对幼儿所采用的教育行为。幼儿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包括热爱幼教事业的教育价值观、热爱幼儿的儿童观、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和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热爱幼教事业的教育价值观是指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感、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的体现;热爱幼儿的儿童观是指幼儿教师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是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对待幼儿的观点、看法及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观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教职业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幼儿教师内化的人格品质的体现;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身能否顺利完成幼教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这些观念是幼儿教师的先导性素质,也是幼儿教师自身特征中影响儿童发展最为直接和突出的方面。因此,幼儿教师应形成积极而正确的教育观念,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个人的幼儿教育观念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保教工作中,牢固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情感。
(二)文化知识素质
文化知识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幼儿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具备通识性知识,主要包括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为幼儿上小学做知识上的准备,也有助于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要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知识、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以及自我分析、评价的知识。
(三)幼教能力素质
幼教能力是幼儿教师素质的核心,直接体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保教工作中,影响着幼儿的教育与发展。幼教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2、方法能力
幼儿教师的方法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能掌握运用观察法、谈话法、记录法、家园联系法、作品分析法和游戏介入法的能力,并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最大可能性的发展。其中,使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的能力是幼教能力的核心。
3、社会能力
幼儿教师的社会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具备与幼儿、同事、家长和社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的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与家园合作关系。这种社会能力能帮助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这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种专业能力,也是幼教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身心审美素质
身心审美素质是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进行自我发展和创造的保障,具体可包括康的身体素质、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康的身体素质是指幼儿教师要保持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有能够承担各项幼儿教育工作的体力条件。全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幼儿教师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有顽强的意志力,对幼教工作充满自信心和责任感,热爱幼儿,乐于与他人合作、诚实待人的人格品质。高尚的审美情操是指幼儿教师对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情趣,能领悟和体验大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美,并能积极地引导幼儿追求美、认识美、发现美、鉴别美和创造美。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从观念、知识、能力、审美等方面形成一个四维一体的动态发展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各部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有机体。
三、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保证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可从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规范和职后培训入手,主要的措施如下:
(一)优化幼师职前培养,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性
幼师的职前培养大多由高师院校承担,高师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直接决定着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首先,优化高师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凸显幼师专业特性。高师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学前专业特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统筹协调,提高幼儿教师培养的专业性。其次,优化高师学前教育的课程结构,凸显幼教能力素质的培养。高师学前教育的课程多由基本素养课程、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模块构成。这些课程侧重于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幼儿教师的幼教能力素质的培养欠缺,特别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欠缺,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能力、与幼儿和幼儿家庭沟通的能力等等。鉴于此,我们认为,可采用“课程+见习或实习+课程”的形式,即在专业课程学习的中间穿插教育见习或实习,然后再回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这样能有效的将课程知识与幼儿园实际教学相结合,在边学边练中,提升能力素质。例如在学习《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时,学习“角色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章节时,可穿插一天的教育见习,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观摩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强观察幼儿与分析幼儿活动的能力。与此同时,可加强幼儿教师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比重,采用分散见习、集中见习及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按学期进行,逐步通过教育实践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二)严格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提高入职标准
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也是教师进入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它有助于规范教师任用标准。我国现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非师范专业的申请者,通过学历审核,只要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考试和普通话考试合格,再经过一个专业课试讲即可拿证;二是师范专业的申请者,除普通话考试外,无需任何专业考试,直接申请即可拿证。这些形式都不能保证申请者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也势必会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认为,可引入学前教育专业标准,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认定程序,选择符合幼师职业资格标准的人进入幼师队伍,提高幼师入职标准。
(三)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多途径提升职业素质
职后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职后培训尤为重要。园本培训是职后培训的方式之一,也是幼儿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它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对保教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来进行的园本教育研究活动。但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园本培训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提升的需要。因此,需要积极拓展职后培训的途径,如学历补偿教育、在职进修、短期的脱产进修、远程教育、开展讲座、报告会等,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从而提升职业素质。
(四)完善幼儿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职业认同感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报酬相对较低,工作强度大,幼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这是很多地区幼儿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因此,完善和调整幼儿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工资报酬,给幼儿教师身份一个真正的认同,成为比较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四、总结
总之,幼儿教师要以职前培养、入职规范和职后培训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将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幼儿教育行为,通过自己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品德去影响教育幼儿,做好连接教育与幼儿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作者:李德菊 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