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SEPTEMBER
20.2019
(每周五更新)
自然 | 灵性 | 趣味
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不是只有模仿,
创造才是核心。
“儿童的世界游离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孩子们喜欢的生活是按照无意识的状态,自由游戏的。而“无意识”的本质就是流动、自由、不受拘束、充满想象……
当我们越来越有可能了解儿童的无意识状态的时候,也就离真实的儿童越来越近。
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在儿童的无意识状态和功能性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全文字数:2657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上一周,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了由接力出版社主办的“边界与特征——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研讨会”。以下内容来自我在研讨会上进行的主题为《阅读是幼儿精神生活的延展与创造》的发言。
01.
儿童文学为谁而作?
今天,我们一直在探讨什么是儿童文学,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第一,儿童文学到底是为谁创作的?当然一定是为儿童创作的,如果没有儿童,我们谈儿童文学的边界跟特征就没有意义。第二,儿童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我们要找到二者的对接点。
孩子们总是会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世界,我要向孩子们学习,今天也想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讲一些思考。
02.
儿童文学创作应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
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文学创作者有一个共同的服务对象——儿童。
儿童是谁,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儿童是“自然之子”;是“精神之子”;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的老师……但儿童的心灵世界是靠什么来支撑的,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们创作?
我们为儿童进行文学创作不是为了把成人的价值观直接嫁接给他们,或者用我们成人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他们的意识。
儿童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他们喜欢有灵性的语言与文字,缓缓流入心灵。这样的语言和文字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天真的
有质感的
? 朴素的 ?
自然的
有灵性的
当然,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在我看来都有文学的质感。刚刚有专家提到,儿童的表达并没有被纳入文学创作,是一个特别大的遗憾。我很认同这样的观点,是因为文学界也好、思想界也好,我们很少给儿童表达的机会。因为儿童没有机会表达,我们也就无从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到底有什么。
倾听儿童的表达,记录儿童的表达,我们一直在做。每周二,花草园的微信公众号都会推出一个固定的栏目,叫“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里面记录了儿童的思考、儿童的语言,这些语言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美妙的思考智慧。在我看来,这就是儿童自己的创作,只是借由成人的文字记录,将它们展示了出来。
我们也渴望有越来越多的儿童的表达有机会得以展现,能够影响成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至少,在与孩子们每日的交谈中,我们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一直被“刷新”着……
部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请点击链接:??????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丨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 再见的味道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丨我在春风里看风景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 呀!时间!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 诗人的哲思
03.
儿童是谁?
再回到“儿童是谁”这个问题上来。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对“儿童”的注解。如果我们仅仅只谈文学能够带给儿童什么,而不去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渴望什么,那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文学创作也是不适宜儿童的。
有人说,儿童创造的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境界,是一种与现实生活对立的无意识的梦想世界。我觉得这句话精辟极了。
儿童自己可以随时创造一个与现实生活对立的无意识的梦想世界:你看到的是黑白,他看到的可能是彩色;你看到的是对与错,他看到的是美好……而那个梦想的世界,恰恰是儿童文学的韵味和趣味所在。
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成功也许就在于能够立足于儿童深层的无意识的思想与精神之中,探究其精神的世界。
每次读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都会感叹,因为它探究到了生命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到底应该为谁而活。那是我们深层精神世界的无意识的表征。
在幼儿园里,我发现有一个很胆怯的小男孩,他特别爱看一本绘本,叫《小黑鱼》。这本书讲的是在大海里生活的一群小鱼,他们特别害怕海洋里凶猛的大鱼,为了和凶猛的大鱼对抗,他们游在了一起,变成了“海里最大的鱼”,把大鱼吓跑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那个孩子在内心给了自己力量,而那个无意识的世界才是儿童文学应该关注的。这个世界特别宝贵,也足以打动人心。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灵性世界,了解他的无意识状态,了解儿童跟成人在生活上对立的不同,我们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工作者。
世人总认为儿童是弱小的,但作为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有义务在任何一个地方为儿童发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成为儿童立场坚定的代言人。
04.
文学会给儿童带来什么?
文学、科学、艺术、哲学都会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儿童来讲,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影响的都是他们的生活与游戏。
在游戏中,在想象的外衣下,所展开的那些秘密的心灵活动,就是儿童的真实生活。对儿童来说,它可以是哲学,也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精神,叫什么都可以,最终殊途同归,所有的边界最终都会回到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框架里去,只是符号不同而已。
我收藏了很多儿童作家的书,书中文字不多,但句句入心。而那个“入心”恰恰是从生活中来,用和儿童在一起的生命体验来完成的创作。
儿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儿童游戏的另一种表征方式,它会给儿童带来特别美好的生活状态。游戏就是儿童的生命,同理,文学就是儿童的生命,或者说文学能够赋予儿童以生命。
如此说来,我想,所有能够用一颗赤子之心和儿童打交道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儿童文学的本质应当是从儿童身上来,再回到儿童身上去,完成一个高度的融合,然后用文字和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达,最终成为滋养心灵的力量。
这段发言被研讨会主持人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教授形容为“为研讨会‘掀起了一波思想高潮’”。借由准备这次发言的机会,我的思想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儿童的真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了解儿童,但那似乎是一个无极限的状态。当我感觉离他们很近的时候,总是有一些认识将我拉回来,让我知道依然要保持一颗谦恭的心来走进他们,对待他们。
当我的心离儿童越来越近的时候,也越来越不喜欢成人世界的惺惺作态、娇柔造作,这会多少让我显得有些不那么合群——我不喜欢那些不走心的讲话,也尽力避免那些不走心的交流。
请原谅我的“自以为是”和“特立独行”,因为我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小孩……??
购书信息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展现胡华园长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给童年留白》一书正在热卖中……如有需要,可购买阅读。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www.dwz.cn/7EWiHU
?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k.weidian.com/tOuu9GKx
点击可进入微店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19年09月20日
*
推荐阅读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2018年6月22日
和儿童谈论哲学,其实一点也不枯燥
2018年5月1日
教育,能赋予孩子多少灵性
2017年5月26日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