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月
凝聚生活的美好
生活化课程
——
\\\
回归儿童
回归生活
回归自然
回归传统
\\\
理解儿童和他们的学习方式,
用文化与哲学作为解读
生活与生命的钥匙。
草木渐渐褪去了华衣,
冬天的脚步就这样愈走愈近,
初冬的寒冷并不能阻挡孩子们热爱生活的脚步。
在大地开始休憩,
自然逐渐归于沉寂之际,
孩子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寻找&观察&发现
自然就在身边……
?大自然
@在大自然里寻找、感知季节变化的孩子们
沉浸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有了很多的发现:
吴思源:我和妈妈在小区里捡到了银杏叶和爬山虎的叶子,银杏叶是黄色的,爬山虎的叶子是红色的。
雷雨诺:我和妈妈在小区里捡了竹叶,竹叶看起来像蜂针。
童方祎:我是去香山捡的叶子,有黄栌树叶,有榉树叶,还有一个是梦桑树叶,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小人。
花草园 ?
@孩子们在楼顶发现长满小虫子的八宝
花草园的叶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苏悦朋:天气越来越冷了,我发现幼儿园里很多黄色、红色的叶子都掉下来了。
郑恩硕:天气冷的时候,树叶就变干快死了,风一吹就掉下来。
邹一骅:四季的叶子颜色是会变化的,比如:春天是浅绿的,夏天是深绿的、秋天是黄色的,冬天是灰色的。
@叶子的四季变化
@孩子们在花草园找到的部分叶子
树叶
成为了孩子们追踪季节变化的线索,
也一直引发孩子们
想要进一步探索的好奇心。
好奇&研究&思考
? 千奇百怪的叶子
@世界上叶片最大的叶子——大叶蚁塔
?? 叶子小百科
最长的叶子:长叶椰子
最小的叶子:文竹
会害羞的叶子:含羞草
吃昆虫的叶子:捕蝇草
最古老的叶子:银杏叶
……
显微镜下的叶子 ?
郑恩硕:我用显微镜观察了叶子,同一片叶子在不同的显微镜下看到的不一样。
王奕苏:可以看到叶子的斑纹,上面细的条纹是叶子身上本来就有的,白色的条纹是被虫子爬过的地方。
陈安然:显微镜下的叶子,看着都不像叶子了,像一个池塘,里面都是像“小石头”一样的东西。
在寻找、观察的过程中,
孩子们和树叶
也发生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表演&想象&联接
当绘本成为联接生活与艺术的任意门……
? 沉浸
@区域里孩子们喜欢的有关叶子绘本
关紫涵:我很喜欢《叶子先生》,因为书里有很多变成小动物的叶子,它们做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我也想玩。
王茜蓓:我喜欢看《一片叶子落下来》,因为风一吹叶子就开始在空中跳舞,特别好玩。
表演 ?
“但是昨天,风把叶子先生吹走了。”
——剧本《叶子先生》
钱慕:我们变成了毛毛虫和树叶,大树喂我吃叶子。
——剧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王茜蓓:树叶是这样飘落到地上的。
——剧本《一片叶子落下来》
? 想象
“假如你是一片叶子……”
李瑾容:我是一片黄色的、扇子形状的叶子,我生活在一棵樱桃树上,然后我会倒挂着、旋转着落下来。
何孝正:假如我是一片叶子,我要把自己喂给小兔子,这样小兔子就不会饿了。
吴乐熙:假如我是一片叶子,我想飞到云朵里,尝尝云朵面包的味道。
周睿彤:假如我是一片叶子,我要飞到天上去,这样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
李郑熙:我是一片住在冬天的叶子,因为大风可以把我吹的我远远的,然后随着风去旅行。
@我变成了一朵爱心树叶,
我都开心得睡不着了,
直到很晚才睡着,
梦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关紫涵
我想把这些好看的、
好玩的叶子都留下来。
——吕宸纬
创作&展示&留存
? 叶子名片
? 叶子拓印
? 叶子书签
张梦阳:我和妈妈一起用白蜡树叶做了一个“小鸟”书签。这样如果我没有看完的书就可以在里面放上书签。
张锦崧:我带来的是柳叶名片,柳叶是一种长长的树叶,风一吹就会飘起来,而且柳条是树林中最有柔韧性的一种树枝哦!
连邦:我最喜欢拓印,我可以把叶子里的脉络印在纸上,我觉得很神奇。
孩子们和叶子之间的故事
有陪伴,有想象,也有创造,
当然还有乐趣,
孩子们都想玩哪些有趣的叶子游戏呢?
一起进入他们的畅想世界吧!
游戏&沉浸&创造
这里有一份“叶子游戏清单”请查收
???
-
下叶子雨
-
把叶子摆成各种好玩的图案
-
用叶子做好看的小动物
-
“寻找叶子”大赛
-
用叶子装饰衣服
-
堆叶子山
-
踩树叶
-
树叶拓印
-
制作叶子书签
-
大风吹
寻找树叶、分享发现,
用显微镜观察叶子,
表演和叶子之间的故事,
留下美好的叶子,
分享想玩的叶子游戏……
有趣的叶子活动还在继续。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一片叶子也会有不同的玩法。
当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
叶子也被孩子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孩子们最想玩“游戏清单”里的哪个游戏呢?
敬请关注周五中班组的畅游哦!
如果您有关于叶子的游戏或者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一起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原创作品,
版权归幼儿园所有,
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
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素材提供丨中班组教师
编辑丨李美杰老师
日期丨2019年11月6日
成为我自己
我们在一起
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