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鹤琴遇上“疫情”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疫情时期课程探索
一、背景说明
“停课不停学”vs“停课不停玩”
受疫情影响,为了给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教育大环境中掀起一阵“停课不停学”的热潮。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不在“抗疫”热潮里迷失?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每天被关在家中,没有老师没有同伴,他们该怎么学习呢?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及“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认识,我们认为幼儿在家中的学习依然是玩。在这场疫情中,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要“停课不停玩”。
课程在哪里?
孩子不在幼儿园,没有直接的师幼互动,我们如何通过线上课程支持孩子“停课不停玩”,并且做到更有意义的“玩中学”呢?我们的课程在哪里?
于是,我们找到了课程的抓手:生活教育和疫情主题。我们最终确定了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疫情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二、一切从了解开始
调查什么?
怎么调查?
(1)了解疫情期间幼儿在家中的心理、身体康状况以及一日活动安排等。
(2)了解家长在疫情期间对幼儿进行家庭指导的问题及困惑。
(3)鼓励家长对即将开展的线上课程提出建议,以及谈谈期待幼儿通过线上课程有哪些收获。
真问题是什么
·小班
玩玩具、看视频和玩游戏占幼儿疫情期间在家活动的重大比例,家长较少关注幼儿的运动和生活自理的培养;部分家长表示在与幼儿讨论疫情话题时对内容和深度存在困惑;部分幼儿病毒存在害怕恐惧的情绪;家长期待借此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班
首先,不同家庭对线上课程的态度差异较大。比较主动和有教育意识的家长能够积极配合老师,还能提供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和资源支持;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防疫生活的教育价值,没有跟孩子讨论,没让孩子关注。其次,家长复工后,隔代长辈很难支持线上活动。
·大班
幼儿开展课程与祖辈无法有效指导的矛盾;有部分家长提出这个主题更适合年龄较大的幼儿开展;家长期待幼儿除了获得关于疫情本身的防疫知识, 还可以得到情感层面的提升,比如生命教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同年龄班的教育重点
小班幼儿对疫情进行简单了解,重点放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关怀上。此外,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引领,亲子类的活动是小班最好的选择。
中班幼儿普遍对病毒有了基本的认识,小部分幼儿也会出现害怕的情绪,所以中班老师可以从生活中问题出发,给幼儿抛一些讨论的话题,适当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的疏导。
大班幼儿对疫情的认识比较全面,部分幼儿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所以大班老师在关注幼儿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可供讨论的资源和机会,比如分组讨论。
三、活教育在行动
1.新的寒假生活记录表(疫情版)
随着疫情的来临,生活自理组快速捕捉防疫生活这一热点问题,结合疫情在原有的寒假生活记录表上新增了幼儿防疫保护方面的内容。
这些防疫保护方面的卫生习惯养成对当下的孩子是重要的,我们希望能提醒家长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有意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康意识。
2.线上茶话会
宅在家的课程,线上交流不可避免。但是谁是线上交流的主角?老师们一致的意见是,我们不做“网红女主播”,而是让孩子成为主角。
为了孩子们有充分的机会去表达自己对疫情的看法,“线上茶话会”应运而生。
“线上茶话会”没有固定的主题,老师化身成暖场主持人,跟随着孩子的声音,交流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形式可以是语音群聊,也可以是视频互动。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各有侧重地开展了“线上茶话会”。
小班弟弟妹妹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见到了想念的小伙伴,表达了疫情中的生活变化;
中班的哥哥姐姐像在幼儿园一样,他们能以与疫情相关的视频和画面为聊天的材料,然后一个接一个发表自己的想法;
大班的哥哥姐姐最厉害了,分组讨论,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疫情问题进入小组,与组内同伴一起深入持续地探讨。
彩蛋—中班幼儿畅谈“想和病毒一起玩”
3.“我是小主播”
为了进一步发挥幼儿和家长的主动性,让幼儿和家长走到前面去,除了“线上茶话会”,“我是小主播”活动也应运而生。
起初,中二班的萌萌妈妈在班级群里分享亲子活动视频,唤起其他幼儿跃跃一试的冲动,萌萌便带着看视频的幼儿一起“玩”了起来。随后,这一举措得到其他家长的效仿。
“小主播”的活动,把自上而下的亲子活动指导变成自下而上的活动“众筹”。
老师们通过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个平台,把家长和幼儿真正推到前面,让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我是小主播”活动也很好地解决了家长不知道怎么去与孩子互动问题。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小老师,改变“教师教,学生做”的传统模式,形成“幼儿教,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做”的新模式。其他家长看到会受到鼓舞,也想带着孩子“玩”起来。
此外,“我是小老师”不是一个强制的任务。幼儿自愿报名,每天群里只有一个“小老师”带着大家玩一个游戏。
幼儿可以与家长讨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孩子推动家长一起成为小老师,小老师又悄无声息地影响一群窥屏的孩子和家长,最后整个班级群里面自然而然“玩”起来。这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画面。
文中彩蛋——“小老师”的视频
4.“时光迹”成了孩子们的“朋友圈”
家长的态度是影响我们这个课程的重点。对于主动和有教育意识的家长,老师该如何回馈他们的热情并帮助他们达成期望?对于还没有意识到防疫生活的教育价值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提供引导?
这个时候,我们想起了我们一直在用的一款
观察评估的工具“时光迹”。
平时是老师分享的内容多,而家长分享的内容少。在这个特殊的超长假期里,家长也许可以在这个上面实现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互换。
家长发表幼儿的日常生活事件,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其他家长之间可以互动围观。在这里,我们努力营造“家长观察孩子,教师引导家长、家长影响家长,家长推动孩子”的共同成长圈。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在这个特殊的朋友圈里,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亲子互动方式和内容。家长们摩拳擦掌地相互学习,带着孩子把别人家有趣的小游戏也尝试了一遍。
家长们逐渐把时光迹当成了孩子们的“朋友圈”,在时光迹里分享孩子们的生活趣事和一些想说的话。老师会根据家长分享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家长能够更好了解儿童。
经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抓手,面对小班小朋友的涂鸦,也学会耐心去倾听孩子诉说画中的故事。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
时光迹的记录让家长们能够静下心来与幼儿进行沟通,关注聊天的内容,了解的孩子的经验、理解孩子,从而进行更多有意义教育。
四、关注儿童真实生活的教育才是活教育
变 与 不变
1.课程开展形式:从直接互动到远程互动,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结合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幼儿回到家庭中,课程的形式不得不随机应变。
首先,师幼互动从直接互动转变为远程互动,从老师与幼儿可以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变成隔着屏幕或者通过家长这个媒介间接进行对话。
其次,课程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不仅“窥屏”的线上学习,还有家长与幼儿之间发生的线下学习。
2.教师角色:从前台转向后台,成为家长的指导者和参谋
正是因为课程开展形式的变化,家长成为与幼儿互动的主体,也成为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媒介,教师的很多想法需要家长去传递给幼儿。
教师在这个特殊时期可以稍微向后退,把幼儿教育者的身份让给家长,教师可以退居幕后做军师,可以做家长同行的伙伴,默默地给家长和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
3.家长角色:既是幼儿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又是亲职教育的受教育者
家长的家庭教育施教者属性是一直存在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家长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不过,在本次疫情时期间,家长的第二属性“亲职教育的受教育者”开始明显显露出来。
正因为教师走到了后台,家长走向了前台,“教师教家长或者家长教家长,然后家长教幼儿”的新局面便出现了。家长想要更好与孩子互动,他们便需要向老师和身边的人学习,于是他们在亲职教育的路上渐行渐远。
1.回归儿童,回到生活
在这场“停课不停学”风暴中,我们也曾思考过自己立足点:“我们到底要让孩子学什么?”思考很久,我们开始抛开“停课不停学”的风暴,仅仅以儿童为出发点,去关注他们的生活,像往常的课程一样,去了解孩子们的前经验和兴趣需求,把课程还给孩子和家长,努力将教师的支持踏踏实实落地实到儿童的生活中。
2.对“教育原点”的思考:儿童是教育的尺度,终极目标都是儿童的发展
风来风去,我们需要不停地问自己: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里?我们坚持是什么?这些直击灵魂的立场问题可以帮我们在不断兴起的风暴中站稳脚跟,回到教育的原点。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儿童是教育的尺度,终极目标都是儿童的发展。
来自大二班小朋友的文末彩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字:朱娇
图片:全园教师
编辑:周梦如
审核:鹤琴公众号团队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