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上午9:16,小班宝贝们的第一只小鸡“蛋”生啦!萌鸡“蛋”生的有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故事缘起:放假时,伊伊小朋友回了老家,看到奶奶家的鸡蛋孵出了小鸡,开学后孩子们对班级甜品屋里的仿真鸡蛋展开了讨论:这个鸡蛋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是假的,真的鸡蛋可以孵出小鸡的,我们这个鸡蛋都没有。”
“可是我吃鸡蛋的时候,都没看到小鸡诶”
“我好想看看鸡蛋怎么样变成小鸡呀?”
“那我们在教室里孵一些鸡蛋吧,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都看到啦!”
《指南》中指出“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借着孩子们对孵小鸡这件事的热呼劲儿,我们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去查阅资料,除了母鸡孵蛋,还有什么更方便的、更适合我们小朋友的办法?于是我们的萌鸡“蛋”生记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可爱小黄鸡
孩子们邀请爸爸妈妈来帮助,带着问题寻找答案,通过马赛克工具——儿童绘画、儿童会议进行表达。
哪吒说:我想用稻草把鸡蛋盖起来。
毕佑说:我想用鸡蛋壳把鸡蛋盖起来。
小过说:我要把鸡蛋放在箱子里,上面盖上树叶,再放一盏亮亮的灯。
拉和欣语说:用树枝和棉絮……
这些材料真的可以孵蛋吗?
通过小鸡孵化的视频,孩子们不仅对孵蛋有了更高的兴趣和期待,也了解了孵蛋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知道了有一种很先进的机器——孵蛋器,能孵出小鸡的也是一种特别的受精蛋,平时炒菜吃的蛋是不可以孵小鸡的。
第一次孵蛋,真的很激动,那怎么知道21天时间到了呢?
为小鸡做一张21天孵蛋记录表吧,孩子们根据平时的经验用贴黏黏纸的方式来记录,形式比较形象直观。
一切准备就绪,每个孩子都拥有了一颗特别的鸡蛋,并做好了小标记,把鸡蛋放入孵蛋器,期待着小鸡宝宝的出生……
教师解读
???
随着孵小鸡活动的慢慢展开,有孩子提出了不知道时间了怎么办?在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了制作记录表的答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简单的方式记录。我们应当把握教育契机,给予幼儿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鼓励。
等待的日子孩子比较漫长的,但孩子们的热情未减,每天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鸡蛋,用手摸一摸鸡蛋是暖暖的,孵蛋器就像保温箱一样;有时候孩子们发现鸡蛋放的不整齐了,通过调查和观看孵蛋器工作的视频,知道了原来里面的滚轴是会转动的,鸡蛋要经过翻滚,每一面都照到才能孵出小鸡。
真的没变么???
鸡蛋变透明了黄黄的,像个月亮。
这个鸡蛋一半透明,一半不透明,怎么回事?
鸡蛋上有小星星耶,还有一根红红的线。
什么样的蛋才有小鸡呢?
我觉得这个黄黄的就是小鸡
是这个,红血丝就是小鸡出生时候有的
这个鸡蛋会孵出小鸡,我看到里有一丝一丝的,是小鸡羽毛吧,肯定是这颗蛋!
教师解读
???
《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的特征。”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孩子们利用特殊的道具,发现了经过9天精心照顾的鸡蛋发生了变化,展开了各种猜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于第20天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颗半透明的鸡蛋有一点点破壳了!还听到了“叽叽叽叽”的声音,哇!是小鸡要出来了吗?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哇!小鸡出来啦!
“哇,刚孵出来的小鸡身上有血呢,它的毛也是湿湿的。”
“第一只出生的小鸡是我的坦克!它还是一颗蛋的时候,就已经为它取好了名。”
“我的小鸡要叫丑八怪,因为我喜欢吃丑八怪。”
“我要给小鸡取名叫“小蒸蛋”,因为我自己姓曾。”
孩子们给小鸡作了出生证,出生证上有小鸡的名字、出生的日期和时间,还有它的小主人自画像,以及小鸡被小主人捧在手心里的照片。
可爱小黄鸡
当然,刚出生的小鸡需要住在温暖的房子里!暖房里有暖灯和取暖器,可以保护小鸡不着凉,康康的长大!
小鸡要吃什么呢?
孩子们通过绘画进行表征
宣宣说:小鸡会喜欢吃黑米吗?
玥玥说:我喜欢吃的冰淇淋、甜甜圈小鸡会喜欢吃吗?
伊伊说:小鸡要用奶瓶喝水的吧;
露露说:小鸡喜欢吃玉米、虫子、吐司。
通过儿童会议及家长访谈,知道了小鸡要吃水泡过的米,软软的;小鸡也可以吃小米,它很好消化;景远问了经验丰富的外公说:小鸡的食物和水要分开放,所以要给小鸡准备两个盘子。
教师解读
???
毛茸茸的小鸡是孩子们喜爱的动物之一,新出生的小鸡俨然成了孩子们的新宠,不仅给自己的小鸡去了名字,还热心的帮助小鸡换隔尿垫、喂食,亲身体验照顾小鸡的乐趣,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爱心,对小鸡的外形变化以及基本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了解。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带着小鸡到平台散步,和小鸡做游戏、捉迷藏,小鸡还会躲在种植园的草莓下面,和小鸡在一起玩的每一天都很有趣!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由孩子们的好奇引发孵小鸡的趣事,我们尊重幼儿的意愿,守护幼儿的学习兴趣,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和孩子一起从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经验分享等方式不断积累发展,获得新的认知,最终成功孵出了小鸡。
随着萌鸡“蛋”生记活动的层层递进,在和蛋宝宝、小鸡宝宝长时间的相处中,孩子们尝试去保护弱小的小鸡,关心它们照顾它们,对孩子的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
– END –
文字编辑:徐燕 孙艳君
图文编辑:郭晨思
责任编辑:刘丹
总编辑: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