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ID:优师教研
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4月26日,成都市第一幼儿园、成都市沙河堡小学联合开展“幼—小双向衔接专项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参会人员有: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贺慧、向艳;沙河堡小学团队:汤念、王磊;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团队:司茜、史钰、冷田甜;成都市司茜名园长工作室成员代表:代成丽、徐颖。线下参会人员:成都市司茜名园长工作室其他成员、锦江区王磊名师工作室其他成员以及锦江区各幼儿园教研组成员。
本次活动共为两个议程。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司茜园长以《幼小衔接怎么“接”?—深度构建游戏课程,科学实施幼小衔接》为题,在对“幼小衔接”和“去小学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区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去小学化”背景下,以游戏为内核的幼儿园幼小衔接实践。期间,司茜园长重点介绍了我园在学习性区域游戏和创造性游戏版块做出的创新性思考与突破性实践。尤其是对于创造性游戏的研究已历时五年,共历经场域优化,再构基础、材料优化,提升保障、多维引导,深度游戏、体系优化,协同育人四个阶段。我园通过不断实践—调整—再实践,调整优化游戏体系,践行“去小学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以游戏为路径的幼小衔接实践。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幼儿园代成丽园长以《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前书写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为题,从行前思、行中思、行中果、行后思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实践研究的辨识关系、背景分析、研究思路、研究措施。让我们明晰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与幼儿身心、学习、生活、社会准备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及连接点。
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徐颖副园长以《“四全工作法”幼小衔接探索实践》为题,从开展背景和实施基础、新认识与新探索、未来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其中,徐颖副园长着重强调在“幼小衔接”实践中一定要坚持的四个原则: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只有坚持以上四个原则,才能做好幼儿乐于参与、家长积极支持、教师专业实践的科学衔接。
成都市沙河堡小学王磊副校长以《成长的一百天,真正的小学生—沙河堡小学关于幼小衔接的初步实践》为题,从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倾听能力、交际能力等四方面阐述衔接中的突出问题;并分享以培养孩子的两类习惯及四种能力为着力点的具体做法。以此为践,教师可更懂学生、学生会更爱学校、学校得以更有品质。
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向艳老师对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中肯建议。她指出,幼儿园应该从“双减”背景、“二胎”背景出发,在联动机制建设、活动课程衔接、入学准备重点等新视角、新方向做出新突破。在常态化的长程准备基础上,依据园本实际,绘制具有园所特色的幼小衔接新蓝图。
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贺慧副院长首先肯定了各学校在幼、小双向衔接过程中做出的探索与尝试。接着从幼小衔接价值、实质、内容、课程、参与主体等方面出发,讲明理清了幼小衔接这一核心概念。并强调幼、小双向衔接一定要用好联合教研的沟通桥梁,着眼儿童发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扎实推进,深入钻研,形成系列可推广、可借鉴、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此外,贺慧副院长专门强调:1、幼小衔接具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贯穿幼儿在园三年的长程衔接,第二种是短期入学准备。两者相比,幼儿园、小学需从长程衔接的角度,去思考课程内容、课程意义与课程要素。2、入学准备是囊括身心、社会、学习、生活四大板块的全面准备,其准备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孩子思维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既要保障常态衔接,也要提高衔接时效;既要做好全面准备,也要重视孩子关键能力的培养。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将继续秉持对孩子的关爱,持续深入研究儿童、深化课程改革、深度幼小联动,着力探索一条回归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本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在转载时注明”本文来源《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撰稿 | 史 钰
编辑 | 李仁杰
审稿 | 司 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