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每一个儿童,都有一个小世界!
他们在自我的小小世界里,触摸、感知、倾听、理解,用充满着好奇的眼睛探索着未知领域的秘密,用童言稚语装点生命的惊喜!
在欢声笑语的幼儿园里,每天孩子们都在这里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总有一天,你想要回忆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总有一天,当你回忆起这些点滴时,你会悄然欣喜!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这里每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又包含着很深的育儿道理和值得幼儿园老师、家长深思的问题。
告别2018,从2019年新年第一天开始,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将推出大型幼儿成长纪实——《成都一幼的1001个成长故事》,幼儿园将每天精选一个在幼儿园发生的故事,通过情景再现、老师解读、家长指导等内容来指导老师和家长更加科学的育儿,认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关于孩子们的故事,我们慢慢地讲,你细细地品,用“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班级老师会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物、倒牛奶、夹点心等,老师也会用到一些奖励的办法来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情景正在发生
午睡后起床时间到了,老师像往常一样提醒小朋友:“起床啦,小朋友坐在床上把腿盖好,先穿衣服,再穿裤子……”孩子们都纷纷坐起来尝试着自己穿衣服。
这时老师想,得赶紧叫瑞瑞起床穿衣服了,不然这个“小懒虫”又得最后一个出寝室了。老师走到瑞瑞的床边叫道:“宝贝,起床了,快坐起来自己穿衣服吧”。
瑞瑞看了看老师,然后揉揉眼睛,坐了起来。大概五分钟过去了,有的孩子已经穿好衣服出寝室了,老师看见瑞瑞还坐在床上发呆,又过去提醒道:“瑞瑞乖,快穿衣服起床了。”
瑞瑞回答道:“老师你帮我穿嘛。”
老师说道:“瑞瑞,老师帮你把衣服摆好,你自己先试着穿吧,”。
瑞瑞有些不情愿的说道:“好吧。”大概十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孩子已经穿好衣服陆陆续续出寝室了,只见瑞瑞还坐在床上没动,老师心想,这个“小懒虫”又在等老师帮忙穿衣服了。
老师为了鼓励他自己穿衣服,于是走过去悄悄的说道:“瑞瑞,如果你今天自己穿衣服,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又大又漂亮的贴纸!”
瑞瑞很淡定的说道:“我不想要!”
我很吃惊,居然还有不想要奖励的孩子?我赶紧问道:“为什么不想要呀?”
瑞瑞说:“我不喜欢贴纸嘛”。
“哦”老师明白了,原来瑞瑞不是不想要奖励,只是不喜欢贴纸而已!
幼儿园老师说
孩子的行为习得过程中,成人的各种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奖励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反馈方式。然而,在奖励孩子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性,奖励孩子我们以为是好的东西。或者滥用奖励,让孩子对奖励不再敏感。其实,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适量的奖励,这样才能达到强化好行为的效果。
写给家长的话
奖励方式众多,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奖励方式。低年龄孩子常见的奖励有:
实物奖励:消费性奖励,如孩子喜欢的零食、玩具、文具等;印章代币性奖励,如小红旗、小红花等。
无形奖励:活动性奖励,如带出去玩、一起游戏、讲故事等;操作性奖励,如当小帮手、小管家等;社会性奖励,如口头表扬、击掌、竖大拇指、微笑等。
能用无形奖励替代物质奖励的就选择无形奖励,因为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无形的奖励一般要比实物奖励副作用小。
对孩子的奖励兑现要及时,如果因为特殊情况兑现不了奖励时,家长也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并且明确告诉他补发奖励的时间。不能让孩子觉得你的奖励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对孩子进行奖励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不是所有好的行为都要进行奖励,当孩子完成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就不需要给予奖励,如孩子平时能自己吃饭,当他大口吃完饭时就不需要给予奖励。
奖励的频率及数量需要加以控制,不能时时奖励,事事奖励!奖励不能泛滥,不然孩子会渐渐对奖励不再敏感,奖励也会因其轻易获得而变得不被珍惜。
◎ 想分享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微博】,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微信,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右上角的【…】,将我们【推介给朋友】。
◎ 如果您还想浏览更多内容,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微信公众号ID:优师教研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