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懂游戏,走近儿童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识别
本次小班研修组研讨内容围绕主题“小班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识别”展开。在组长顾银萍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进行了激烈的研讨,围绕“不会观察”、“观而不察”、“察而无法”的三个问题层层深挖,以螺旋上升的教研形式,不断明晰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形成迭代的过程。
不会观察怎么办?
小班研修组在学习中发现观察从以下一些方向去观察:游戏空间、游戏材料、主题确定、游戏经验、材料运用、同伴交往、游戏语言、角色扮演、游戏情绪、游戏常规。
观而不察怎么办
当面对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判断和分析还不够准确,回应和支持策略有分歧的时候,通过学习识别角色游戏基本要素;识别角色游戏行为;识别角色游戏中的幼儿发展;识别角色游戏中的幼儿需求,在有思辨性的研讨中,与组员达成共识,让研修更具实效。
察而无法怎么办?
研修组长带领组员针对共享案例进行现场的回忆和再现,通过片段式的播放,让教师们进一步细致观察视频中幼儿的每一个动作,尝试判断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回应和支持策略。
02
聚焦游戏评价,品味儿童成长
——中班幼儿游戏评价中教师的思与行
实施中说难题
中班研修组从实践中分享了游戏评价的现状,并在学习《评价无处不在》书籍后,定点反思实施评价的不足,聚焦游戏评价中的递进性展开深入地研讨。
思辨中找方法
现场基于班级中建构游戏中评价表的设计展开分组设计,在阐述两个小组阶段性评价表设计的初衷中,凸显了不同大脑出现的多元思维。
回顾中提重点
除了游戏,还有主题活动、生活活动,评价不止于评价表,让评价自然而有力地运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值得继续研讨的另一个方向。
03
立足目标,有据可循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评价表的利用
研讨问题清晰化
大班研修组在“建构游戏,你是从哪几个点进行观察?”作为研讨问题,借助幼儿智能发展、建构发展、自主性发展三个评价量表,研讨如何从幼儿真实的建构游戏中,去精准、适切、有效地进行评价与指导。
巧用工具去解析
接着,研修组长金伊丽老师给大家观看了一段大班幼儿的建构视频,随后每个研修组员结合评价量表进行了现场分析例如看幼儿材料的运用、看幼儿的建构技能、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看幼儿的学习的品质等等,进而提出了游戏中教师正确的介入与指导,以及相关的指导策略。
从评价量表到案例解析,带给大班教师更多思维碰撞的是建构游戏评价量表是教育评价的其中一种,是幼儿教师依据教育目标,运用多种记录方式,观察幼儿建构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对幼儿的表现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观察团互动“茬”
1
2
3
在三个年段研修组针对不同切入点进行现场研讨的过程中,观察团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辨:
1. 研修要时刻关注铺面和聚点的关系;理论与实操的关系;现象和发展的关系等,而最终是为观察真场景,解决真问题,促进真发展而服务。
2. 研修是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真态势,现场积极互动的同时,反映出每位教师不同思想的碰撞。
3. 研修内容有抓手,为预设的问题巧备课,为发散性问题巧设疑,充分发挥教师的敏感性和教育性,从而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脚手架,让教师成长成为助力幼儿发展的源动力。
每一次研修都是思想的碰撞,
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收获,
绮丽的花朵美不过孩子的笑颜,
初冬的暖阳抵不过研修的火热,
期待着下一次研修活动的开展。
撰稿编辑:张丹丽
初审 : 陈连连、曹玉婷
终审:姚群利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海盐县万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