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家长们开始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希望通过技能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镜头二:幼小衔接班或者机构,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用不科学的方法教孩子提前认读拼音、汉字等,目的是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镜头三:很多家长过于焦虑,把拼音、汉字、计算等知识性问题作为了“入学准备”的必备条件。却不知,不科学、不正确的知识储备却成为了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绊脚石。
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入学准备到底准备什么?怎么准备?储备知识?积累技能?还是什么都不要学?家长们很迷茫。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胜利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而孩子的教育也一样,我们的眼光也要变得更长远些……
真正的科学入学准备是指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的一些准备工作,也应该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做好积极准备。用更具未来的眼光,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方式,回到儿童的立场,审视入学准备,才能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科学入学的准备工作:
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小衔接不应只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的一个过渡环节,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能为自己生活、学习服务的一种能力。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幼儿延长课时,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绝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
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忽视了幼儿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我们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例如: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中,通过幼儿对实际物体的观察、操作而感知“把两堆物体合并到一起,说出总数是多少”就是把两堆物体加起来;“从一堆物体里去掉一部分,说出还剩下多少”就是从总体里减去一部分。有了幼儿园里的对实际物体的充分的操作、体验,逐步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真正理解了数的含义,才能有利于小学数学加减的学习。
随着大脑的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但是大脑的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既要有充分的物质营养,也要有恰当的精神营养。如果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力,在幼儿园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而延长集体教学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大脑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发展。
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对于幼儿来说,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与同伴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学习要求也自然不一样,尽管对新环境很新奇,还是会充满不适应难免会令幼儿的兴趣变低,帮助幼儿从了解小学到喜欢小学,以上小学为荣,从内心深处产生上小学的愿望就至关重要。
1.在幼儿园期间老师可以介绍进入小学后即将学到的新本领,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一次餐前活动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说学过的儿歌,突然果果说:“老师,我会说一个别人不会说的诗。”老师请他说来听听,他说了一首《凉州词》,这首诗孩子们从来没学过,大家都给他热烈的鼓掌,表扬他会的真多。他仰着骄傲的小脑袋说:“这是我姐姐教我的,她上小学了,我说的是小学的诗。”其他孩子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从此以后,经常有孩子到我面前“炫耀”他的新本领,学习的兴趣渐渐浓厚。
这是一个珍贵的教育契机,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在学会新本领后,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肯定,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肯定是激发幼儿兴趣的良好途径。
2.认识小学,进一步提高入学欲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对小学的方方面面都有感知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可以开始带领孩子慢慢走进小学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参观小学的教室,操场,新奇的黑板,小学的课本,老师和家长还可以经常告诉他们上了小学能做幼儿园不能做的事情,如升国旗、行队礼等等,带孩子们去观看升国旗仪式,体验升国旗的神圣感,进一步提高幼儿进入小学就读的欲望。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生活自理。进入小学后幼儿会进入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因些针对上大班的幼儿就要求提高动手能力,很多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如上厕所、穿衣服等等,教师就不要包办,可以在一旁指导,最好是让孩子自己摸索,自己得出的经验是一手经验,孩子永远也忘不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帮助幼儿,使幼儿拥有坚强的信心和成功感。
2.学习自理。学习自理也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幼儿园的学习氛围是宽松的冲满童话色彩的,而小学的学习有自己固有的模式需要按照时间上课下课,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幼儿事半功倍。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跟孩子一起了解,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坐端正。可以举办比赛,比一比谁在听到铃声时做的好,谁的学习用品不乱丢等等,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2、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坐姿有利于幼儿骨骼的生长,利于幼儿身体健康。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幼儿平时的写画过程中不厌其烦的提醒幼儿,帮助纠正幼儿。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幼儿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指导幼儿的阅读活动,如:幼儿在阅读时向幼儿示范翻书的正确方法,鼓励并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阅读变成一种积极活动。
4、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接受他人意见、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对故事、儿歌的兴趣组织一些听故事、复述故事的活动;也可以借助一些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如传话、听声做动作等等。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动作要夸张有趣,激发幼儿对倾听的愿望。
四、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小学的环境与幼儿园截然不同,因此幼儿在升入大班后要逐步改变班级环境、学习环境,帮助幼儿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1.班级环境。班级的墙饰可以逐步增加习惯养成的规则类的和如何与人相处的内容。玩具投放和进区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适当的改变,增加益智性提供幼儿思考的机会,充分给予幼儿思考问题的空间,教师真正做到支持者、观察者。
2.学习环境。可以按照小学的教室摆一摆桌椅、尝试按照小学的上课模式学习、模拟课间十分钟、玩一玩说话先举手,坐要正的游戏。幼儿肯定会兴高采烈的参加这些活动,在游戏中逐渐对新环境有所了解。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成长中的重要转折,帮助幼儿愉快的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幼儿、幼儿家长的相互配合,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孩子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快乐的学习成长。
很多时候入学准备也是家长们的心理准备,往往家长会比孩子还要焦虑,父母对待入学这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入学的心理准备。家长们可以通过这些“仪式感”为孩子一起做好从幼儿园宝宝转变成小学新生的心理过渡吧!
名字的仪式感
从进入大班开始,幼儿园和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用大名来称呼孩子。并找个时间点正式告诉孩子: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你会拥有学籍卡、学生证——也就是说,你除了作为自然人拥有出生证、身份证之外,将会拥有你的第一个社会身份,你是李子豪、你是张佳怡、……和那些还在被妈妈爸爸叫作“宝宝、冬冬……”的弟弟妹妹们不一样了。这是对你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许。
毕业照和小学入学照的仪式感
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幼儿园可以组织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毕业典礼,为孩子们拍一次集体毕业照,给孩子营造一种“即将幼儿园毕业,步入小学生活”的仪式感;
而家长也可以在小学校服发下来后,就让孩子穿着校服,拍一张正正经经的照片,留下自己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个形象,也可以备用于入学后的各种证件照片。这样的照片,会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是多么地不同以往,从而在心里先庄严以待起来。
让孩子参观小学校园
幼儿园组织孩子来一次小学校园生活的体验活动了,让孩子们走进小学校园,观摩教室,聚精会神地听哥哥姐姐讲解。虽然孩子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但也许这就是他第一次对小学最初也是最新鲜的感受。
当小学报名登记开始,家长也要记得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他将要开始的新生活。让孩子看一看,这是他们将要读书的校园:哪里是教室,哪里是操场,哪里是体育馆,哪里有洗手间……环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
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用具的全过程
在为孩子购买书包、文具,准备校服和在学校使用的水壶餐具的过程中,家长尽量让孩子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会让孩子直接产生“小学学习大不同”“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新起点。我国著名早期教育冯德全说过:一个人的任何成就是离不开“根”的,早期教育就是生根催芽。根深才能叶茂花红,最后才会结出硕果。相信在幼儿园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扎扎实实地把“根”保护好,这些孩子才能有繁花似锦的未来。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