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学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Y3OTA3Mw==&mid=2247484676&idx=1&sn=37d2aa33b520107559fbd13b53cdfafb
虽然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但是教学活动确实是最能集中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形式之一。教学活动开展的水平也是园所评级评类的重要参考。
今天,口袋研究院就来和大家聊聊那些幼儿园教学活动汇总常犯的错误,大家要注意规避哦~
01丨活动准备不充分
这一问题往往不是准备得不够认真,而是准备过程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教具或没有预料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例如:
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请幼儿品尝点心的环节,实际教学时,幼儿却开始争抢饼干,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建议:
1)教具的选择要适宜: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形象直观、经济适用的物品、不会引起幼儿过分关注度的物品作为教具。
2)灵活处理突发状况:要根据突发状况做合理引导。
02丨活动流程过分按部就班
部分教师缺乏自主设计活动的灵活性,尤其是临场应变的能力,幼儿一旦“答非所问”,很容易不知所措。
建议:
1)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2)开展活动前应该对幼儿的认知情况、兴趣习惯做一定的调查。
03丨轻视幼儿的兴趣
很多时候,幼儿会对很多教学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比如某部热播动画片、某种热销玩具。有的教师过分重视教学目标里的那些“知识”,选择忽略甚至排斥幼儿的这些兴趣。
建议:
教师应该学会将这些兴趣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这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现个性的机会。
发布者:Xm
孩子们对班上的新朋友“小鸟”很感兴趣
干脆开展一个写生活动吧
04丨只提前准备教案,不提前试用教具
教具,尤其是那些固定出现在教室里的东西很容易被老师忽略,到了上课才发现问题,例如准备的图片和教室里的白板尺寸不匹配等,或多或少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建议: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试用教具。
05丨提前彩排公开课
幼儿园中时常有公开课的任务,有的老师担心教学效果不佳,会忍不住让幼儿事先“彩排”一遍,以保证正式上课时有最好的效果。
建议:
1)端正对公开课的态度:要重过程、轻结果,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
2)可以适当给幼儿进行一些经验准备。
06丨追求格式化的作品
出于展示的目的,许多老师希望教学活动后幼儿的作品是整齐划一的,这样展示效果才好,家长看了才满意。
建议:
1)让幼儿自由创造是培养他们想象力最好的方式。
2)比起培养技巧,培养幼儿对创作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07丨忽视幼儿的经验准备
某老师要上一节关于木工房的集体教学活动,特地去借来了真的木工工具,可是孩子们看到了这些工具却有些木然。老师又仔细地介绍了一遍工具的用法,孩子们还是没啥反应。最终,这次教学活动进行得也并不顺利。
木工对于幼儿的生活太遥远了,幼儿没有关于木工的已有经验,活动开展当然顺利不起来。
建议:
1)从幼儿的生活及兴趣点出发做好材料准备。
2)在活动开始前做好经验铺垫。
3)在活动中创设相应情境,帮助幼儿理解。
发布者:雪婷
冬季孩子们对冰有兴趣,不妨顺势开展活动
08丨剥夺个别幼儿参加公开课的权利
不知何时有一股风气:一到公开课,就会挑选一半幼儿去上课,另一半幼儿留在教室里。这就导致了教师往往会选择“乖孩子”,而调皮的幼儿就无缘公开课了。这显然违背了为全体幼儿成长服务的教育宗旨。
建议:
1)正确定位公开课,公开课应该是常态课,而不是“作秀”。
2)合理分组,采取平均的方法来选择幼儿。
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相信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09丨选材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
有时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过高,幼儿难以理解。如过难的舞蹈,音域过宽的歌曲等。
建议:
1)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
2)注重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把幼儿放在教育活动主体的位置。
推荐阅读:《幼师基本功!一文记住3个年龄段孩子的所有特点》
10丨活动预设不到位
虽然活动的开展不能过分依赖预设,但预设不到位也不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老师开展了一节分辨鸡蛋清和水粘稠度的活动,展示出鸡蛋清时,孩子们都以为是水,老师只好现场从保温桶里倒了杯水做对比。但孩子们对比后认为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老师只好又去接了一杯冷水,才终于达到教学目标。
建议:
1)尽量进行全面预设,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2)预设的同时为生成留下余地。
3)活动前做好相应的经验铺垫。
11丨不允许幼儿修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内容
有的老师不允许幼儿对歌曲、儿歌进行修改……因为他们认为教学要完全按照教材走。
建议:
1)教学内容要贴合实际生活与幼儿兴趣点。
2)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编,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发布者:姚姚小盆友
让孩子大胆创造吧,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12丨用预设答案限制幼儿的独特见解
有些教师喜欢用预设的答案作为“标准答案”,但用预设答案去限制幼儿无疑对幼儿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建议:
教师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接受幼儿合理的想法、引导其他幼儿为他人不同的想法而喝彩。
13丨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权威者
有的教师将自己定位为权威的管理者,而幼儿是被管理者,喜欢在教学活动中指挥幼儿。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传统陈旧的,是不尊重幼儿的。
建议:
1)成为幼儿参与活动的支持者: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参与教学活动。
2)成为活动的引导者:指导幼儿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3)成为幼儿的合作者:从幼儿的角度参与活动,与幼儿合作。
14丨个别教育不当,对幼儿产生误导
有时教师不当的个别教育的结果会让人哭笑不得,例如:
某老师让孩子每人带一种喜欢的饼干来品尝,有个孩子主动分享小熊饼干给老师,老师夸他:“恩,这么好看的饼干一定很好吃。”结果第二天孩子们都吵着让家长买小熊饼干带来幼儿园。
显然,这是表扬的方式有问题,应该夸的是幼儿分享的行为而不是饼干呀!
建议:
教师要对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但要注意在表扬的同时与其他幼儿说清楚为什么要表扬,想要大家学习的是什么。
推荐阅读:
《别再说“你真棒”了,10张图教你夸孩子夸到点子上!》
《10张图告诉你:怎么批评孩子才有效!(家长老师必读)》
15丨将个别问题视为共性问题
对于个别幼儿的偶然行为,有的老师会大肆宣扬,把它当做共性的问题。由于幼儿好模仿,说不定经过这么以教育,个别问题真的变成了共性问题哦!
建议:
1)对于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教育。
2)集体教学时多进行正面引导,减少“反面教材”。
推荐阅读:《班里孩子不听话?因为你不知道这些好办法!》
16丨教育中忽视对幼儿心理的保护
每个班上总有几个发展得较慢的幼儿,有时在教学活动中会搞不清教师的要求,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例如:
某老师上课时让孩子举左手表示正确,举右手表示错误,有一个孩子提问:“老师,我分不清左右怎么办?”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而老师说:“你这个都忘了吗?好好想想吧!”引来了孩子们对他更多异样的目光,他只好害羞地坐下了。
显然,孩子的自尊心已经遭到了伤害。
建议:
关注幼儿的心理,对幼儿自尊心、自信心加以保护.
17丨指导语不恰当
有时教师在教学活动时选用的指导语并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例如在探索活动中不经意地直接将结果告诉幼儿。
建议:
1)指导语要为活动目标服务。
2)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自主思考。
18丨操作示范不到位
有些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自己本身没有做到位,幼儿也难以观察学习。
建议: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才不至于在示范时“露马脚”哦!
发布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实验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示范
19丨只关注能力强的幼儿
教学活动时,有的老师总请能力强的幼儿回答,用他的思维代替全班的思维,这是不利于其他幼儿思维发展的。
建议:
1)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能力的幼儿回答。
2)观察幼儿的需要,给内向的幼儿机会,也适当控制部分幼儿过度的表现欲。
3)创设公平的师幼互动情境,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幼儿发展。
20丨总是口头承诺
“你的秘密可以下课再来告诉老师,现在先听故事哦。”、“等下课时间老师再来和你们一起想还有没有更多的玩法,好吗?”这些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对幼儿说呢,可是你真的实现你的承诺了吗?如果你承诺给孩子延伸活动,那就一定要做到哦,你不想幼儿变得言而无信吧!
建议:
1)在延伸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延续和补充。
2)在延伸活动为缺乏自信的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
3)用回家的延伸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发布者:COCO
用美工活动作为绘本的延伸
21丨轻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人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学段,学习习惯的养成才刚刚开始。而有的教师却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老师提问后,一个孩子冲上来就要回答,老师说:“请你坐到位子上,坐好了我再请你。”可他坐好了之后,老师却请了另一个坐得更好地孩子来回答。
显然,老师打击了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建议:
1)抓住契机,以同伴的榜样示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放大正确的做法,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纠正错误的做法。
22丨使用封闭式的提问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习惯封闭式的提问,如回忆式的提问、单一式的提问,这很容易使幼儿丧失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建议:
1)用启发式提问代替回忆式提问:让幼儿去回忆,幼儿是被动的学习;而启发的提问,才能帮助幼儿主动找到答案。
2)用综合性提问代替单一性提问:开放性问题往往隐含着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帮助幼儿提高思维的逻辑能力。
3)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回应。
23丨忽视幼儿的探索过程
一次好的教学活动更多的应该是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否则幼儿很难真正地理解知识。
建议:
1)设置问题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通过探索解决问题。
2)及时呈现材料:探索的过程中提供对应的操作材料至关重要。
3)少说,多引导:教师要避免直接告诉幼儿操作结果,这是用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要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自己解决困难。
发布者:熊猫绿草
提供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
24丨诱导幼儿得出结论
与注重预设答案类似,有的教师发现幼儿得不出自己预设的结论时,会“诱导”幼儿得出结论,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某老师想要让孩子感受不同材质触觉上的不同,准备了木板和塑料板让孩子触摸,可是材料的选择并不严谨,孩子们摸完之后感觉都差不多。老师明显面露难色,通过语气和语言的引导,让孩子说出了“塑料滑,木板粗糙”的结论,但显然孩子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建议:
1)教学要尊重事实,引导幼儿自己求证得出结论。
2)如果结果与教师预设不一致,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并调整活动。
25丨用“镇压”维持纪律
尤其到了大班,幼儿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教学活动中一个问题下去,幼儿就七嘴八舌收不住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有的老师会选择用“镇压”的方法,“请你们都安静,不要说话了!”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效果又如何呢?
建议:
1)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平日的常规教育,设计活动时能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可能的突发状况。
2)可以说:“把想到的答案先藏在心中,等会儿老师再让大家分享。”
3)多表扬遵守发言纪律的幼儿,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推荐阅读:《孩子就是不听话?这样做规则意识培养比你吼100句都管用!》
26丨提问缺乏严密性
某老师把红、黄、蓝、绿四辆小车排成一排,问孩子:“哪辆车在左边?”孩子们都说:“红色的!”老师又问:“哪辆车在右边?”这次孩子们有些不统一了,黄色、蓝色、绿色都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左右是相对的概念,教师原意是想问最左和最右,却没有问清楚,幼儿自然一头雾水了!这就是缺乏严密性的提问。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应该问清楚:“哪辆车在最左/右边?”
建议:
1)提问时注意逻辑严密。
2)提问之前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有启发性提问开阔幼儿的思路。
27丨分组后忽视对组内分工的指导
有时出于教学目标的考量,需要让幼儿分组进行一些活动,但有时教师分组前不注意明确幼儿们在分组后的分工,导致分组后幼儿要花费大量时间“争抢”组内的工作,影响教学。
建议:
1)分组前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组内分工。
2)分组后观察各组情况并及时指导。
28丨评价幼儿作品方式单一
评价幼儿作品的方式,你知道几种?许多教师不注重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总是用那么几句话对待所有幼儿。长期以往,幼儿也会对教师的评价失去兴趣和耐心。
建议:
1)评价内容多样化,如倾听习惯、整理习惯、过程中的专注等方面,这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
2)评价内容趣味化,提升幼儿兴趣。
3)和幼儿一起评价,也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评价。
发布者:坏孩子
这幅画,你会怎么评价呢?
推荐阅读:《评价孩子的画,试试这6个新角度吧!(附幼儿美术发展年龄表)》
29丨否定幼儿充满个性的表达
幼儿有时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表现,黑黑的太阳、蓝色的苹果……有的教师习惯性否定这些,认为是不合现实的,但这无疑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打压。
建议:
1)重视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避免只注重表现技能或结果。
2)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学会倾听幼儿的构思。
3)学会用童心去看幼儿作品,发现幼儿作品的新奇和有趣。
发布者:??(???????)??芒果果
艺术创意无限,何必拘泥与于现实
30丨提问游离于教学目标
某老师在上一节关于“秋天的颜色”的集体教学活动,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秋景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了。老师于是提问:“这么美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么呀?”孩子们也纷纷回答:“想玩皮球”、“想放风筝”……
然而,这样的提问好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呢。
建议:
1)围绕活动目标来设计提问。
2)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减少随意性。
3)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做针对性的引导,不要被幼儿回答中的其他信息所牵制。
以上,就是口袋研究院总结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30种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这些问题哦~
*声明:本文由口袋研究院原创,图片来自优师教研APP。
参考文献:《幼儿教师易犯的150个错误》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请将此文分享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