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其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学前教育正面临师资短缺、师资培养体制不健全、部分师资质量不过关等困境。〔1〕
社会各界对高质量幼儿园教师的呼声与日俱增。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
《意见》出台后,教育部便着手推动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落实和开展。2014年底,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遴选和网上公示,教育部确定了62所高校的80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其中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0项。但从幼儿园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来看,很多项目虽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却没有取得较为长足的进步。
问题的根源在于,《意见》仅对卓越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抽象笼统的要求。何谓卓越?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意见》对此却界定不清,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承担单位拟定的培养方案较为雷同,缺少创新和特色,最终难以实现卓越幼儿园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培养目标。
本研究基于领域特殊性理论,力求明确界定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以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依据及建议。
何为“核心素养”?
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有:(1)OECD基于“关键能力的界定与选择”项目研究,从需求导向来诠释核心素养,他们认为核心素养不仅由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决定,还应由个体和社会的目标性质决定,而且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和自主以及自我激励。〔3〕
(2) 2006年12月,欧洲会议(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从八大素养体系三个维度对核心素养进行描述,认为核心素养能够在知识社会中将个体自我发展、社会融入及胜任工作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情感以及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机统一。〔4〕
这一核心素养的描述,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和可迁移性。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钟启泉等人的观点: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5〕
核心素养的内涵通常是围绕一般意义和学科意义两个层面讨论的,其中既有世界各国都认可的共同素养,也有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特殊素养。这源于领域特殊性理论。领域可划分为核心领域与非核心领域两类,前者具有领域特殊性,后者具有领域一般性或者普适性。
领域特殊性理论认为,任何认知系统应该具有自己的主要核心领域,能够确保各个领域专门针对不同的特性快速、高效产生反应,并无必要行行精通。与此相对,领域一般性是指人类存在普适性的知识,它构成人类一切认知任务所需要的共有知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适用于人类所有认知任务,它不仅与人类认知的任务性质无关,而且与人类认知的具体内容无关。
领域特殊性理论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卓越幼儿园教师应有胜任其岗位具体情境下的特殊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即应有区别于领域一般性的领域特殊性,谓之“核心素养”。
卓越幼儿园教师除应具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素养外,还应具备普通幼儿园教师所不具备的特殊素养。此特殊素养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由普通向卓越转化。
对卓越幼儿园教师核心素养研究较为权威的机构是美国国家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The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简称NBPTS),其在2001年明确了优秀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九条专业标准:理解儿童,公正、公平与多元化,评估,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学习,有关综合性课程的知识,有意义学习的多种教学策略,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专业合作伙伴,反思性实践(易凌云,2008)。
可见,美国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标准涵盖了教师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实施差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与学习环境、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反思过程四个方面的素养。基于对美国国家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以及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现状的了解,研究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
1.实践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是一种同善恶相关的、合乎逻辑的、求真的实践品质”。可见,实践智慧并非直指实践本身,而是指导教师实践的一种品质,即指导教师实践的智慧。其实质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程序性知识,是教师在充满变数的教育情境下,追求高效解决具体实践问题而生成的知识。
这种程序性知识是教师展现恰当教育行为,顺利完成教育过程所不可或缺的。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能够机智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解决教育矛盾和冲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吸引儿童与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叶澜,1999)。具有实践智慧是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
2.优质教学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应是优质的教学。实现优质教学在全球教育改革浪潮中已成为各国的共同愿景。2014年5月,为应对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加拿大推行以实现优质教学为首要目标、以保证优质教学为支撑措施的卓越教师教育计划,并取得良好的结果。〔6〕
美国圣克劳德大学教育学院编制的最新《优质教学标准》,是幼儿园优质教学研究的典范。它指出,幼儿园优质教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学前教育过程的始终;第二,幼儿园教师的修养和专业水准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第三,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四,评价机制的合理完善是教学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第五,合作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7〕
优质教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开放、持续超越的,是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发展与革新的结果。优质教学强调营造一种体验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环境,让儿童在此环境中萌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优质教学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和生命,致力于完整人的教育。
3.反思意识
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美国优质教师认证委员会(American Board for Certification of Teacher Excellence,简称ABCTE)也强调,优秀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和自我批判的精神,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反思是由普通幼儿园教师成长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关键一步。反思不仅能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还能推动教师叩问教育真谛,从而践行科学的教育观。
4.仁爱之德
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仁爱是师德的核心,已成为师德评价的重要指标。仁爱是爱己,体现在师德上,教师应珍爱自己的身份,爱岗敬业,用饱满的热情来传道授业解惑。仁爱更是爱人,体现在师德上,是对幼儿真诚地呵护、尊重、理解,这是师德之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具有仁爱之德的教师能让幼儿更好地领悟爱的真谛,养成宽厚、仁爱等品质。
目前,承担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任务的主要是各高校。因此,卓越幼儿园教师素养的高低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差息息相关。对高校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工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
长期以来,受精英教育思想、趋同思维模式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既不太接地气,又没有一定的特色,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目标定位之间有一定的差距。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服务区位等。〔8〕
为此,各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仔细分析本地幼儿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前后衔接、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并将办学特色融于其中,以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设置得以实现的。现行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通识课程结构不太合理,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小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各高校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适当增设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学生的视野。
其次,各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实践和理论融合,这不仅有助于个体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更能促使师范生在实践中通过反思、升华等方式形成个人的实践性知识。
此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当今,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每一个人都是“数字公民”,作为未来的卓越幼儿园教师,理应具备合理使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并能够指导幼儿进行信息选择。
2.做好顶层设计,践行实践教学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无论是实践所产生的教学经验,还是对教育实践过程的反思,都会促进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成长。但近年来的师范生培养实践表明,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师范生实践教学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9〕
据此,研究者认为:首先,应做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项目的关键,是确保师范生职前培养有效开展的前提。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中,应有意识地构建卓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在专业课程计划中加大实地体验的比例,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交叉融合进行,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优质教学的形成。
其次,应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应选择品行端正、责任心强、教学能力过硬的高校指导教师驻扎在实习基地,负责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和管理。例如,在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严格执行实习要求,规范师范生的实习行为,并给予其保教活动、一日常规活动的组织、游戏活动、室内外环境创设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高校应加强与幼儿园等实习基地的交流,与其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最后,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估。评估是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实践不断变革、持续前行的动力,评估不是为了区分优劣,而是为了诊断、发现问题,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改进找到突破口。
3.树立仁爱之心,尊重、理解与宽容幼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好教师的四条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新时代背景下卓越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即热爱儿童。儿童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需要幼儿园教师用爱来精心呵护和悉心引导。幼儿园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尊重、理解与宽容幼儿上。仁爱之心是幼儿园教师的宝贵职业情感和必备道德素质,更是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的动力之源。
仁爱之心是尊重儿童。将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淡化自己作为教育者的痕迹,走进儿童的心灵,珍视他们的好奇心,力争做到润物无声。仁爱之心是理解儿童。
现实中,成人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儿童,容易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悦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理解儿童的心声与意愿。仁爱之心亦是宽容儿童。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由于经验认知的不足,儿童难免会犯成人眼中所谓的“错误”。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该平等耐心地与儿童对话,引导他们在“试误”过程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 〔2018-01-20〕. http://www.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2018-01-20〕.http://www.moe.edu.cn.
〔3〕〔4〕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5〕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6〕谢晓宇.优质教学:加拿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的核心〔J〕.外国教育研究,2015,302(8):60-69.
〔7〕张晓艳.基于美国优质教学标准浅析新课改视野下我国幼儿园优质教学〔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8〕徐和清.顾客价值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3):76-80.
〔9〕程秀兰.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J〕.当代教师教育,2017,(3):56-61.
编辑排版/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