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见幼儿园
自主性是指个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及愿望的能力,它贯穿于个体发展始终,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应使幼儿“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埃里克森认为幼儿从3岁便开始出现自主意识的萌芽,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正是伴随幼儿自主性发展而开展的。学前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基础与奠基阶段,幼儿自主性的健全发展为其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引领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是小主人”
幼儿自主性实践课程内容
自主性发展是个体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行为能力,具有独立、主动的态度及实现自主行为的环境。我园秉承“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办园理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做成长的主人”的育人目标,在幼儿园开展“我是小主人”幼儿自主性课程探索和研究,从“关注自己”“关注他人与集体”及“关注园所与社会”三个层次尝试开展幼儿自主性教育活动。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于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经验。
(一)关注自己,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天生便是独立的个体,从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其主动发展自我、积极探索世界的意愿便逐渐增强。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与行为,可以自己吃饭、穿衣、如厕,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等成人看似简单的事情,恰恰是幼儿建立自尊、自信及自主品质的基础。因此,幼儿自主性课程应将幼儿能在幼儿园独立、自主地开展一日生活的能力作为培养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第一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我”的兴趣和愿望为出发点,开展多元化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
(二)关注他人与集体,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
《指南》中提出幼儿“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各年龄段发展目标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自己”,其次是“主动”“敢于”,如,“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情”“坚持自己”等。这是否意味着“自主性”的发展会造成与同伴和集体的冲突呢?事实上恰恰相反,心理研究发现,社会适应性强的幼儿具有解决问题的技能、社会能力、目的感以及自主性四个基本特征。幼儿独立自主的品质在与同伴交往、参与集体生活与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塑造与体现。因此,我园的幼儿自主性课程积极面向同伴与集体,为幼儿创造充分体现自主性、独立性的活动场景,让幼儿在与他人和集体的不断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完善自我形象,在集体中发展自我。
(三)关注园所与社会,培养幼儿“主人翁”意识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强,幼儿关注与探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主体意识、责任感、参与感不断增强,愿意在更多的事务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能力。此时,自主性课程应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活动主题,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情境扩展到园所、社区、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来,赋予幼儿更多的“权利”,使他们拥有“未来主人翁”的意识。
“我是小主人”
幼儿自主性实践课程实施
华师大钟启泉教授研究指出“自主性并非单纯的教育目标,它同时以一个重要因素的身份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自主性发展既应看作是教育目标,也是教育手段。
与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一样,自主性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因此,我园在园内环境、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面积极遵循幼儿自主意识与行为发展目标,将幼儿自主发展融入所有活动之中。通过园所教师及管理者的不断实践与教研,我们梳理出一系列的幼儿自主性实践课程实施方法。
(一)营造开放自主的环境氛围
幼儿自主性发展需要一个开放自主的幼儿园环境,这个环境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环境,更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指南》中明确要求“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自实施幼儿自主性 实践课程以来,老师们积极转变观念与角色,逐步将“管理者、教育者”的身份转化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将“平等和尊重”真正落到实处,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在园所和班级营造轻松、愉悦、平等的环境。
如,在班级活动安排上,老师将过去追求“整洁有序”、一切活动均由老师安排的方式,转变为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能在老师整体安排的活动框架下自由选择想完成的活动或游戏,极大地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性,自主能力不断增强。
在生活活动中,老师转变固化的传统作法,让孩子参与一日生活的流程安排,寻找最适宜孩子发展的”个性化生物钟”。如,“加餐环节我来优化”活动中,老师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加餐活动进行改良。
在开放自主的园所氛围中,幼儿真正成为了环境的主人。在“区域布置我做主”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布置班级区域环境,从区域划分到设计布置再到“搬家”调整,区域中的游戏设计、材料投放均由孩子来决定,班级环境不再是老师工作的“重头戏”,而是孩子们表达兴趣、探究尝试、展示成果的乐园。老师将区域环境的创设主动权交给孩子,自己转变为材料“供应商”和遇到问题时的“启发者”。在“环境互访”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关注本班区域环境的创设,还要负责向其他班级来访的“小互访员”认真介绍本班区域环境设计的创意、作用,区域游戏的亮点,为“我最喜欢的环境”评选做好准备。
(二)开展“我是小主人”自主教育活动
除了在环境和生活中处处营造平等、愉悦的氛围外,园所还开展了“我是小主人”系列自主性培养活动。
“做自己的小主人”。
园所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做自己的小主人。旨在改变教师“包办代替”,提高幼儿自我管理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初步感知“我”的力量,建立自信。
如,“吃饭小达人”“我会穿衣”等活动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愿意自己做;“我的新本领”“玩游戏做计划”等活动强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逐渐学习自我管理;通过“自己想办法”“我爱玩,我会玩”等活动,幼儿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生活自理活动,计划并实施自己喜欢的游戏,设计自己想要学习的主题内容,布置自己喜欢的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我”的兴趣和愿望为出发点,开展多元化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
“做班级的小主人”。
我园开展的“做班级的小主人”活动,以班级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亲身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活动策划、班级服务,以班级主人翁的身份,自觉、自主、自信地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同伴交往和集体活动中主动承担任务,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
如,“班级值日生”活动中,幼儿自主报名申请,班级小朋友投票确定,成为值日生的小朋友需全程自己计划和安排当天要完成的任务,并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请全班小朋友为自己打分;“班级报餐员”活动中,幼儿自主报名成为报餐员后,教师仅负责提供报餐当日的食谱,幼儿需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餐食名称,了解每个菜品、食材的味道及营养价值,并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介绍给班级的小朋友;“气象报告员”则需了解天气情况,用自己的方式为班 级小朋友进行介绍。通过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幼儿自我管理、自主决定得到极大增强,进一步感知自我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做幼儿园的小主人”。
为顺应幼儿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的发展需求,园所设计了“做幼儿园的小主 人”活动,赋予幼儿更多的权利,让幼儿参与园所的发展与管理,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走出园所面向社会,关注祖国和世界,了解科技、环保等面向未来的知识,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尝试、探索。
如,大班的“晨间接待员”活动中,孩子们自己设计标识、确定接待流程、确定职责和分工、制定安全提示等规则,在入园时成功地将小班的弟弟妹妹送到相应的班级中;在“我是升旗手”活动中,国旗手由小朋友们竞争上岗,国旗队分工、升旗流程等工作全部由幼儿自己完成,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国旗下展现风采;在 “操节大比拼”活动中,幼儿成为教师操节能力的小评委,老师做操怎么样?小评委来打分,还要认真分析出优点和缺点;“食堂饭菜香”活动中,由孩子们来选出最喜欢的饭菜,并对食堂的环境、叔叔阿姨的工作做出认真的点评;“当小记者看大世界”活动里,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生活,设计主题、收集信息、大胆质疑,解决问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对人的主体性深层次地唤醒和激发,是支持每个人发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想法,成就自己的价值,坚持让每个幼儿做真正的自己。“只有儿童现在学着做小主人,体验到做主人后成长的主动和愉悦,长大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以主人的身份和意识加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园所与家庭、社区的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课程内容,形成更加丰富、科学的课程体系。幼儿自主性课程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2019年第4期
策 划| 学前教育编辑部
文字编辑| 李 原
微信制作| 郭映雪
本期系列文章
唤醒“我力量”做成长的小主人|云·看见幼儿园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