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新投放了一种造型简单的桌面积木,由许多长长的薄木片组成。今天,熊熊来晚了,没去成建筑区,但发现它,就玩了起来。没一会儿功夫,他用在建筑区搭台阶的方法搭出来一个15层高的“金字塔”,非常自豪地向身边的伙伴介绍。我说: “熊熊,你搭的这个金字塔可真是又漂亮又结实,你愿意把这个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吗?”熊熊听了以后,很兴奋地说:“当然愿意啊!”话还没说完,就动手准备移动“金字塔”。
可刚动了一下,“墙体”就出现了裂缝,熊熊心疼地马上停了下来, 着急地问我:“老师,怎么办,‘金字塔’移不过去了!我一动它,它就要倒。” 我回答:“那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建筑,找找规律,这样才好做下一步的平移工作。”于是,我们开始数“金字塔”每层的木片数量:1层15片、2层14片、3层13 片、4层12片…12层4片、13层3片、14层2片、15层1片。熊熊边数边用笔记,慢慢发现了一个规律,很兴奋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最上面的第1层只有1片积木,从上面数第2层有两块积木。那这样看来最下面那层一定有15块积木,因为总共有15层!”
大家听了都很好奇,纷纷数起来,结果真的像熊熊猜想的那样。雪珩说:“这个有点像蒙氏数学里的数棒。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一说:“数棒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熊熊说:“我搭这个建筑也是下面最多,每上1层就少放1块积木,所以它们每1层都差1个积木,也是递减关系。”新发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我继续问:“那我们接下来要怎么把金字塔移过去呢?”月月说: “我帮着你,直接拿过去好了。”熊熊说:“不行,这个和塑料玩具不一样,它没有那么坚固,直接拿过去一定会散的。”
我又问:“为什么‘金字塔’在桌面上能够不倒呢?如果我们在转移时满足了这些条件,是不是就能保证它不倒、不变形了呢?”
弯弯有了主意,从美工区找来一个厚纸板,大声嚷嚷着:“用这个试试,用这个试试。”说着,大家小心翼翼地把“金字塔”轻轻推到纸板上。熊熊端着纸板,稳稳走到展示台前,把带着纸板的“金字塔”放到了展示台上。虽然“金字塔”有点变形,但是,大家清楚地记得它原来的样子,很快就修复好了。看着摆好的“金字塔”,大家高兴地鼓掌、欢呼起来!
熊熊,虽然你今天没能去建筑区搭积木,但是你竟然能够把自己的热情和经验迁移到益智区。老师惊讶于你的创造力和执着,你真棒!
当老师看着你对身边的小朋友大胆、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我打心底里为你感到高兴,我喜欢你自信的样子。
今天一起搬“金字塔”的孩子们在共同努力下,终于尝试出了移动“金字塔”的好方法。老师很欣慰地看到你们在合作学习时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合作让你们还发现了“金字塔”的一个秘密——层数和砖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虽然“金字塔”搬到新家后形状有些扭曲,但是因为你们之前已经发现了它的秘密,所以很快恢复了“金字塔”的原貌。
孩子们在建筑区有较为丰富的搭建经验,但是在桌面益智区立体搭建积木的经验不足。如何丰富孩子们桌面立体搭建的经验,帮助孩子们把建筑区搭建经验转移到桌面立体搭建中来,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天,孩子们不仅把建筑区的搭建经验迁移到益智区,突破了益智区的平面搭建,还将经验拓展到搭建物的平移。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也为下一步如何支持幼儿经验的延伸提供了思考线索。
也许,我可以在后续活动中继续引导小朋友讨论并思考,将木质搭建物转移到展示台还有哪些好方法, 或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递增、递减关系,请更多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摘自《学前教育》2015年第3期幼教版)
发出教师声音 追随事业主流 揭示区域差异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或关心幼教的社会人士,可选择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文章标题下的链接“学前教育幼教版”;
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学前教育幼教版”;
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2131或8355209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