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选最优之道 育至善之人]
黄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委会秘书长。
理解儿童的兴趣
这里继续引用杜威的观点:“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 ,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
评估儿童的兴趣
当然,如果孩子对西瓜虫的兴趣是浓厚而生动的,即便持续一天两天,只作为一个微小的项目,而不去求大求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对兴趣的识别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文化素养。生活中成年人常常会有一种刻板的识别方式,简单地将儿童表现出来的兴趣状态对应于某个学科、某种职业甚至某类“兴趣班”,然后进行较为狭隘的知识或技能的教育,结果反而中止了儿童的兴趣。
对年幼儿童,我们要牢记的一点是,他们的兴趣或者活动往往是整体的和综合的,是一种 “前知识”的状态,比如,他们是在玩和做中思考的,在科学探索的同时进行幻想和创造。因此,我们要更多地看到某 种兴趣的“全领域”指向,而非划定界限,诸如认为某个项目活动对应于科学领域,某个主题活动对应于社会领域,等等。
因此,孩子们对西瓜虫的兴趣可能指向的不光是科学探究,也会有艺术的想象和创造,还可能会有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康德说,在人类的天性中只有向善的萌芽,天性没有置于规则之下,才是恶的原因。对此,我更愿意理解为,作为教育者要善待儿童的本能和兴趣——所谓善待,就是使它们朝好的方向去生长发展。
这一案例中,教师注意到了西瓜虫因为脱离了自己原本的生活环境而死亡,所以不再进行活动室里的科学观察,这里就体现了教育者宝贵的伦理意识。儿童的兴趣可能存在多种发展方向,而我们只有把握了真善美的价值,才能将兴趣引导到人类永久向往和追求的方向上去。
在确定将儿童的兴趣发展为课程的时候,我们需要评估它在求真、向善、审美方面可能达到的高度:儿童对虫子的发现和观察能够丰富他们关于生命的见识,其间体会到的生动形式以及想象、表达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经验,而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又能给他们带来道德情感的增长。
教育者就是这样尽其可能地将儿童眼前的事物、现象与可能建构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的,环境、资源、各类教育活动都围绕着这可能的价值建构而进行组织,这就形成了课程的空间。
从兴趣出发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