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优师教研+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刘晓东


一、他把心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他通过与儿童不间断的交往,通过日常教育实践,在儿童教育学领域创生了卓越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一生: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该书的题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便是苏霍姆林斯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生总结和灵魂的写照。
如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如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就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吧。

二、对儿童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相结合的那种爱。说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就不能不提及波兰教育家亚努什·柯尔恰克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是以他为自己的榜样。柯尔恰克曾是犹太区孤儿院的教养员,法西斯分子要烧死那里的犹太孩子。他们让柯尔恰克选择:要么离开孩子而保全性命,要么与孩子们同归于尽。柯尔恰克为了继续照顾那些可怜的孩子而选择了后者。
柯尔恰克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苏霍姆林斯基,他写道:当我在战后不久得知柯尔恰克的英雄事迹之后,他的话对于我就成了指导终生的遗训。从柯尔恰克的事迹中,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每当长时间见不到孩子们,感受不到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时,就记起这些话来。年复一年,在我头脑中越发增强了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没有对孩子的爱甚至依恋,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而教师要具备这一素养就必须经常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感受上相互渗透。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
与孩子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里,还要延伸在课后的生活里,个别学校师生之间存在着令人不能容忍的不正常关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有时感受不到儿童隐秘的内心活动,不能同孩子们休戚与共,不能在思想上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在低龄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多次深切地认识到低年级老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他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与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
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孩子在老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最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它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
中国有句古话,亲师信道。皮亚杰也说过相似的话: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显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把教师对儿童的依恋感作为教师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

三、爱与理解分不开

苏霍姆林斯基的深刻洞见是:教师的心是与儿童的心不可分割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教育正是架构在他对儿童世界的认识上的。
教育——这首先的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一些精神品质,一个教师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最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真诚而谦虚的人,他提到柯尔恰克的儿童观念对他的影响。他没有渲染自己的创新性发展,而是写道:那本波兰文灰皮书里的这些话使我终生难忘。这里顺便说一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真诚和谦虚的高尚情操,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卓越的认识。他认识到: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
我一向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亚努什·柯尔恰克在一封信中提到:必须提高到孩子的精神境界上来,而不是去俯就它。苏霍姆林斯基就此评论说:一个真正的教师不能把孩子理想化,不能妄加一些美妙特性于他,但不能不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孩子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应有其独特的鲜明性、细微性和天真性。
亚努什·柯尔恰克发出的要提高到孩子的精神境界上来的号召应当理解为对儿童的认识世界——思想上的心灵上的认识——作最细致的理解和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可美化儿童,但他也承认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在有些方面确实超过了成人。他说:原来小孩子看世界有他自己的眼光,有他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语言,不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无法做到的他深知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游戏的世界,所以他反对成人霸道地将儿童从他自己的世界生硬地拽往成人的世界,——不能让儿童幻想的这种绝妙语言来迁就我们成人的语言。这种认识是十分深刻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人的性格、思维、语言是学龄前和学龄初形成的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年幼儿童将来成长为怎样的成人,取决于他的童年生活,取决于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以及周围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
难能可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孩子从书本、从教科书、从课堂上所吸收的一切之所以能被吸收,恰恰是由于除书本以外,周围还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然而,令苏霍姆林斯基痛心的是,许多教师把教育看作尽量多地往孩子头脑里灌输知识,孩子正常的生活就被打乱。孩子在校的时间变成了漫无止境、令人生厌的上课。决不能再这样下去。苏霍姆林斯基试图进行教育变革。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四、对儿童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要使儿童将来掌握更多的本领,要注意年幼时期身心的发育成长。他说: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越大,就越要照顾到人的飞快成长、发育和形成时期,即童年时代人体的本性。显然,这与卢梭的否定教育论是异曲同工的。他们都反对忽视儿童的自然成长,忽视儿童的兴趣和天然需要,把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技能生硬地灌输给儿童,他们都反对知识本位、成人本位的教育,而主张以儿童本位取而代之。
苏霍姆林斯基将儿童教育内容的重心从书本转移到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将教育的环境从教室转移到蓝天下,鼓励儿童探索、发现,在知识、语言、美的活动的源头——大自然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从而将儿童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来向他介绍精神文化财富。
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着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而与此同时,同人们的社会关系、同劳动相关联的那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在逐年增长。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便带着学前班的孩子们来到了蓝天下、自然界,办起了独特的学前学校。这个学校被称为快乐学校,也被称为蓝天下的学校
对儿童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对儿童的认识如果是浅薄的,那么教育便会必然是浅薄的;对儿童的认识如果是深刻的,那么教育便会必然地是成功的。
从教育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儿童的发现和儿童观的逐步发展为基础的。卢梭在《爱弥儿》中发现了儿童,所以他才能相应地提出否定教育的教育思想。从卢梭开始,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才逐步发展起来。教育者对儿童的认识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思想。
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这便更清楚地说明,对儿童的认识是开展儿童教育工作的前提。蒙台梭利提出教师应当follow the child(跟随儿童)的口号。苏霍姆林斯基卓越的儿童教育工作同样是以认识儿童、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为前提的。
而在今天风靡中国的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更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案教学是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探索兴趣而确定教育内容,而教师则是一个儿童生活的研究者、引导者、帮助者。
我想,儿童教育思想在未来的进一步的发展,依然要依赖于对儿童世界的深入认识上。对儿童的认识程度将制约教育思想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儿童教育工作成功的程度,同时也制约着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获得多少的欢乐。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五、在阅读中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儿童探索、发现生活和世界的真、善、美,是因为他拥有崇高、丰富、细腻的真善美的生活。他的智慧、善良和诗意促使他去欣赏世界中的真善美,促使他在儿童的心灵中发现这些真善美的种子,并使它们成长壮大。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心——一个教师的心。他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
尽管他教导这些孩子时,年代已离我们较遥远,但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没有感觉到时代的差异,他多像一位平易的邻人长者,更像一位智慧的良师益友!人的肤色和体貌特征是有种族差别的,但是凡是真善美的东西却是共同的、普适的、全人类的。
我知道,在阅读的感动里,那阅读的人在成长。
精品文章 特别推荐

【0】李季湄: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1】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朱家雄:观察、纪录为的是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7】幼儿园到底都教些什么?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8】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9】周兢:如何在游戏活动区域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0】叶澜:读懂教师,才能读懂教育

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星标】或文末点【在看】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版权说明

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

优师教研(小优老师)
进(全国幼师群)学习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