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原创之窗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一、“存魅”:学前儿童
哲学对话实录及分析
二、 “祛魅”:越长大越
“荒芜”的儿童哲学世界
三、“返魅”:学前儿童
哲学对话的因应思考
学前儿童哲学对话需要得到其生活中成人的支持,这种支持并非是让儿童返回到“存魅“阶段,而是挖掘其“存魅”世界内更多的“宝藏”。有了成人的支持,学前儿童才会继续用哲学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保持一份对世界的“惊奇”。
首先,对学前儿童保持足够尊重,甚至心存敬畏。纵观古今中外之大家,无一不是对孩童持有尊重、心存敬畏之人。古代先贤孟子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等思想。著名画家毕加索更是旗帜鲜明:“我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却用毕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则用“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有一角清净地”这一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孩童毫无保留的赞美。这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儿童哲学世界中无边的想象和创造是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等的灵感源泉。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学前儿童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诚恳。
其次,保持开放心态和好奇,专注于学前儿童哲学对话。我们要抛开以往成见,“搁置”自己的态度,达成与儿童的“视域融合”,深刻理解儿童的哲学世界。当我们与学前儿童哲学对话相遇时,我们要惊讶于学前儿童的惊讶,不是做作式的,而是由学前儿童哲思之美所诱导出的本能显现。如此,我们必然能在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中,找回自己身上失去的“原型”,不由自主地专注于、沉迷于学前儿童哲学对话之中。
再次,因势利导,善设疑问,引导学前儿童哲学对话深入推进。在学前儿童的哲学对话中,我们无需改变什么,只需顺从儿童的想象与创造,由儿童的哲思之舞带出我们纯洁的灵魂之舞。有时,我们更像一个孩子,在儿童向我们吐露心曲之时,我们会天真的问:“为什么呢?”“怎么会是这样呢?”有时,我们就是一个入迷的倾听者,偶尔会吐露一句:“你的这个想法好奇妙,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有时,我们甚至会与他(她)据理力争,而最后不得不折服于他(她)的奇思妙想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前儿童哲学对话中,我们只需要追随其哲思的律动而共舞。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 主客体关系的演进与儿童世界观的发
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
[2] 马修斯. 童年哲学〔M〕. 刘晓东 译. 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1-13.
[3]Karl Loewith , Max Weber and Karl Marx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82,p .1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