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最优之道 育至善之人]
游戏中最大程度放手
游戏后多途径反思
安吉游戏以爱、冒险、投入、喜悦、反思这五个关键词为准则,不断为儿童的游戏和学习创造条件,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完善规划、不断挑战,从而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
安吉幼儿园中,幼儿每天有机会反省并理解自己的经历,这些机会使幼儿进一步探索。幼儿丰富的游戏经验与老师协助开展的反思和表达,共同支持了幼儿的元认知(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培养洞察力和深度的发现,这是高层次思维和长期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
幼儿的一次游戏大概有4—5次反思:幼儿在游戏中具备直接经验之后回到室内来记录游戏故事,是第一次把自己的直接经验用抽象的方式表征出来。表征形式是绘画,无论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样的情景,这都是孩子的直接经验。
向老师进行表述时又会反思一次,再次思考自己在游戏中有哪些发现、思考和灵感,这次是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第二次反思。
当老师把幼儿的语言用文字记录写下来并且又念给他听的时候,这次孩子会看(听)到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话、自己的画用抽象的文字的形式被教师表征出来,这是第三次提炼和反思。
墙面上会有很多的空间让孩子们来展示,收纳存放自己的游戏故事,孩子会不断地、反复地去看,跟自己的反思进行对话,这是第四次梳理自己的反思。
除了这些,还有集体反思。老师会把在游戏场上记录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拿出一部分来跟小朋友们集体反思,一般情况下是分组进行。这个过程并不是老师给孩子上一节课或者教给孩子什么内容,而是在另一个层面了解孩子的经历,孩子思考的过程,孩子内心的想法。在集体活动当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质疑,对自己或同伴都做了什么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利用这个机会来解决问题,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思考明天他们要尝试什么,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会诞生各种精彩的观点,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认知、社交、情感的……
孩子的视角
不是我们“一拍脑袋”就能做结论的
很多老师来问我们,在游戏分享集体小组讨论时,没有参与游戏的孩子会怎样?没有参与的孩子对材料都是熟悉的,他们也有相关经验,所以在讨论这个话题的过程中,都会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叫共享思维。
在这一系列反思的过程中,老师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孩子也倾听孩子的观点。我们去观察一个事件,然后对这个事件进行描述,但过去我们没有问我们的观察对象,他对这件事的了解和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了解有什么样的差异。我们传统总是自己一拍脑袋就分析了,一拍脑袋就下个结论。但孩子的视角很多是无法用“一拍脑袋”就可以去做结论的。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5个孩子从不同角度关于游戏的记录
不是把已有知识装好给孩子
而是为他们的探索与发现提供条件
连续三年下来,每个孩子都能记录500个左右的游戏故事。幼儿每天都在对自己的游戏经历进行认知,几千次的元认知活动,拓展了幼儿洞察力,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保障了幼儿学习的质量和深度。在这个体系中,幼儿深度参与并注意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老师也深度参与并注意幼儿个体和集体学习过程与发展情况。
所以在安吉游戏中,反思和学习是源于幼儿的经验和幼儿的心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个关键作用不是把教师已有的知识装在停好的船上去运给孩子,也不是去教化孩子,而是为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条件,为幼儿认真思考自己提供便利的机会和条件,并促进幼儿思考和表达。
未来已来,我们在为明天的社会准备今天的儿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发出号召,关注儿童、关注游戏、关注质量,开启学前教育新征程,意义重大,我们一起努力启航,为国家培养明天的儿童贡献我们的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文字整理/许丽丽、罗兰兰、高川;编辑/张小满、图片/温笑寒、设计/朱远海;审核/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声明:
本平台只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