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玲,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兼国家督学、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南京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导师。
南京鼓楼高岗之上的鼓楼幼儿园,曾经是陈鹤琴的家。从私家小院起步,鼓楼幼儿园已近百年。
在古城葱茏文化的映照下,鼓幼以“活教育”为魂,努力实践办学初期提出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众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的追求,实现陈鹤琴“一切为儿童”的夙愿。
“活教育”是陈鹤琴针对旧教育的一种教育倡导,是通过改革创新与长期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育理论。旧教育是什么?陈鹤琴归纳为一个“死”字,认为这种注重灌输知识,压制儿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旧教育,把儿童的思想禁锢在书本中,把儿童的活动限制在课堂上。“活教育”是什么?陈鹤琴认为是“不死的教育”,就是反对埋没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枷锁,让新中国的主人,从淫威独断的痛苦深渊中解放出来。他认为,“活教育”首先以三个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三个目标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育”是“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儿童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活教育”理论包括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学习的四个步骤、五指活动计划、训育的十三条基本原则等,作为中国近代新旧教育变革的产物,“活教育”理论不仅影响了当年幼稚教育的发展,也引导着近百年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至今,对现代学前教育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鼓楼幼稚园办园初期,幼儿园课程宗教化、外国化、非科学化的弊端严重。虽然陈鹤琴在美国学习多年,但他并不认为模仿美国、照搬照抄是捷径,他始终坚持洋为中用、面向社会、注重实践。陈鹤琴认为, 要使幼稚园教育中国化、科学化,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只有符合儿童需要的内容,才是适宜的教学内容。本着这样的理念,他们制定了四条原则:
1.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不是教师的,更不是父母或社会上其他的装饰品;
2.一切课程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不能抄袭任何人家的;
3.教师之责任只有供给儿童的询问及各种应用材料,并指导儿童所需要的材料;
4.注意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动作的活泼,不愿儿童受纳许多呆板的知识和斯文如木偶的礼节。
在《活教育》发刊词中,陈鹤琴写道“ 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里的“ 做 ”,是行知合一、行中有知的做。这里的“教”,是基于经验基础上的教。这里的“学”,是在兴趣萌发后主动积极的学。“做”“教”“学”之间有了真切的联络,教学才能有实效。“我们要以自动代替被动,以启发代替灌注,以积极代替消极,以活知识代替读死书,以爱德来代替权威”。
课程实验中,根据“ 做人、做中国人”的教育目标,陈鹤琴采用“ 整个教学法”,提出课程编制以活动单元和活动中心制为宜,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组织课程,使课程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互相连接发 生关系,要实施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的“五指活动”计划。犹如五指是生长在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的一样,儿童的一切活动要在儿童的生活上、智力上、身体上互相联系、连续发展。这种以“活”为中心的组织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体现了儿童完整生活的观点,突出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单元实施中,陈鹤琴强调以游戏式、小团体式的方式学习,通过分组施教、区别对待,以满足孩子年龄、智力的差异和兴趣的需求。
作为东南大学教育科附属实验园,鼓楼幼稚园不仅为陈鹤琴提供了教育实验的园田,孕育了中国化的“ 活教育”理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鼓幼早期实验中教师夯实理论功底、具备研究能力、富有实干精神,成为鼓楼幼儿园薪火相传的鼓幼精神。
陈鹤琴不仅要让鼓楼幼稚园走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教道路,还想让鼓楼幼稚园的实验成果在全国推广。他说:
“我们办幼稚教育就是要大田种麦,让全国城乡幼稚园都能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但你知道大田种麦需要麦种,这麦种从哪里来呢?当然也可以向外国去买。但从外国买来的麦种能适应中国的土壤和气候吗?我办鼓楼幼稚园就是要为大田提供中国麦种这个目的。”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聘请专家在陈鹤琴的负责下,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为基础,进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编订工作。此期间,鼓楼幼稚园先后出版了《课程》《读法》《设备》《一年来幼稚园单元教学》《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游戏》《儿童节奏》《儿童生活写真》等书刊,这些实验成果成为后来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7月修订),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幼稚园课程标准》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及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幼稚教育的总目标是:增进幼稚儿童身心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力谋家庭教育的改进。课程的范 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等七项,每项还详细规定了具体的目标、内容及课程最低限度的要求。教育方法共有十七条,更是详细地列举了儿童在园学习生活的组织策略。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既吸收西方的教育思想,又基于本土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民族性、科学性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精神。单元教学的课程成果伴随《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成为幼儿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先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的早期教育实验,推动我国幼稚园课程向中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活教育”理论不仅是幼儿园历次园本课程建构与发展的基础性理论,也成为幼儿园一切工作基于理论、理性思考、不断变革的实验火种。
20世纪80年代起,鼓楼幼儿园置身教育改革的浪潮,再一次踏上单元课程建构与发展的征程。在早期单元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新一轮的课程研究将“ 活教育”作为文化之根,坚持“ 幼童本位”的儿童立场,以“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为目标,通过集体化、小组化、个体化三个阶段,探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课程之路。
在研究中,老师们遵循“预设为主、生成为辅”的编制策略,注重教育内容的“鲜活”、形式的“灵活”、效果的“ 激活”,研究探索出“ 走出校园,生活在前 ”“经验先行,探究在前”“分层指导,儿童在前”的主动学习教育策略,提出了“半程示范法”“家园共育101条主张”“ 一日生活皆课程”等理念,让教育过程成为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形成鲜明的园本课程特色。
现在的单元课程,在编排上采取了经纬坐标对应式。经线坐标为社会文化需要传递的、对应儿童年龄特点的知识内容,纬线坐标为学科逻辑体系架构的、对应教育规律的内容,这种编排既让单元内容留有五指活动的痕迹,又保证儿童学习的阶梯式 进程。教师、儿童、教材、环境四个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 活教育”系统,在这个“活”的系统中,课程的内容不断地生成,“活教育”的意义也不断地 被放大。“预设”与“生成”,让课程由计划转变为一种资源,让教育者在尊重教育规律与尊重儿童之间,找到了通道。
在鼓幼的任何班级,都能看到《观察记录本》《观察小卡》《便签条》《成长档案》……老师们将观察儿童行为作为理解儿童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发现儿童的兴趣,了解不同儿童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关注儿童与同伴的互动状况,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有目的地响应儿童语言、表情、动作、作品发出的信息,让教育策略更加有效,让科学施教成为可能。
除了教师观察记录儿童,我们还发动家长记录儿童,让儿童记录自己。家长的记录,呈现了家庭 教育的理念与策略,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响应,实现了从支持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儿童的记录,则让孩子们有了计划、工作、回顾的主动学习的可能, 实现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观察与记录让成人走进了儿童世界,让教育的过程从儿童出发,再回归儿童。
“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这是陈鹤琴的嘱托,也是鼓幼人的态度。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特点,老师们注重游戏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通过改造活动室、调整布局、提供材料等,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儿童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玩、怎样玩,在尝试体验中,萌发更多的兴趣,获得更多的经验。我们还通过分层材料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等,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冲破园所的束缚,办没有围墙的幼儿园,是“活教育”给予单元课程的启迪。在课程实施中,鼓幼的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冲破班级大门、幼儿园大门,带领孩子们到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把幼儿园变成了活的乐园,把乐园了变成生活的家园,实现了让儿童活泼泼地成长。
“活教育”的研究让鼓楼幼儿园喜获硕果,2013 年,“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列为江苏省首批特色项目研究所,“ 幼儿园单元课程”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让更多的幼教同行了解陈鹤琴、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了解鼓楼幼儿园的办学精神与成果,2011年,我们将私立鼓楼幼稚园旧址修旧复原,在故居内设立陈鹤琴纪念室、鼓楼幼儿园校史室、校友接待室、活教育思想研究所,成功地还原了历史, 打造了幼教人心中的殿堂。
自陈鹤琴故居修复以来,我们每年都要接待海内外幼教同行数千人,来宾中,有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学者、主管教育的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们怀着兴奋、崇敬、渴望的心情走进陈鹤琴故居,被其中的内容震撼,有些人激动得流下眼泪。人们要走进校友接待室坐一坐,因为这里是陈鹤琴创办鼓楼幼稚园的地方;人们要在陈鹤琴塑像前留影,因为他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人们要在鼓幼的大门前合影,因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的实验田。我们要将陈鹤琴故居变成“活教育”思想学习的活教材,将鼓楼 幼儿园园史室变成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缩影室,将陈鹤琴纪念室变成弘扬科学研究精神的“麦加”圣地,将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变成全国幼教同行研讨、分享、交流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平台。我们要将陈鹤琴故居变成中国幼教的名片,成为“活教育”历史文化遗 产的继承地、传播地、创新地。
鼓楼幼儿园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陈鹤琴幼儿园”。在“陈鹤琴幼儿园”揭牌仪式上,陈鹤琴儿子陈一心说:“崔利玲园长之前跟我说,想把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命名为陈鹤琴幼儿园,我们在北京、南京和上海的子女完全同意。因为,我们认为在全国这么多所幼儿园中,能以陈鹤琴命名的幼儿园只有鼓楼幼儿园,也只能有这一所,因为鼓楼幼儿园是父亲亲自创办的 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陈鹤琴幼儿园挂牌后,能更增加鼓楼幼儿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希望鼓幼要不忘陈老初心,再接再厉,在继承、弘扬陈鹤琴教育思想 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贡献、新的成绩!”
鼓楼幼儿园创办已近百年,近百年的沧桑,并没有垂垂老矣的暮景。是什么让鼓幼常有锐气、朝气不断向前呢?我想,就是陈鹤琴所说的“大麦田”的使命。中国古书中就有言“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鼓幼只有每天都有新的发展,新的进步,每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点上,每天都有向上向前的活力,鼓幼才能承载“大麦田”的责任。我们要成为“活教育”的分享者、传承者,更要成为“活教育”的传播者、创新者,我们要沿着“活教育”的轨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