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观察评价
“每天都要写观察记录,感觉孩子没什么特别的表现,没有内容可以写了。”“评价写来写去都是这几句话,很难确定孩子的水平。”“班上孩子多,完全写不过来。”“花了这么多时间写,最后就是装进文件夹,根本没什么用”……提到观察评价,这是很多一线幼儿教师的第一反应,书写观察评价更多是被动进行,而且即便教师花费时间精力去记录,过程中具体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观察评价是有效的,却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随着观察评价的普及,其已经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我们聚焦于教师观察的问题与需求,结合虞永平、鄢超云等学前教育专家的专业理念,从“观察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做出有效观察记录”等角度出发,帮助教师们在工作中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观察评价,从而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
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幼儿教师的六项基本的专业能力中,其中第一项就是观察能力。他指出:
? 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
?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
? 观察需要教师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尺度。
? 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
? 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主要依据。
“观察,尤其是在一些自然情境中所做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在想什么,能做什么的最真实的方式之一。“通过观察,教师能解读到那些隐藏于表面现象背后的成长信息,获得儿童发展的关键点。在进行观察时,教师会将儿童的情况进行记录,而这些观察记录能为教师做评估提供看得见的“证据”,便于教师对儿童各个领域各个指标的发展做评价,让教师了解班级每个儿童的发展情况和差异。最后便能决定儿童在哪些领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情况,做个性化教学支持。
所以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观察能力,就无法理解儿童的行为或行为背后的成长价值,也就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难以支持到儿童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目前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观察的意义,但实施起来,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不知道怎么观察,观察什么
鄢超云教授曾经提到过:有些老师观察儿童只是形式化完成所有的程序。有的老师拿着手机、本子,看似在拍照,在记录,实际上,纸、笔、手机只是在掩饰“不知道干点什么”的内心空虚罢了。具体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 不知道观察谁
只观察个别儿童,尤其是“两极儿童”,常忽视“中间儿童”;或者每个儿童的活动都看一下,但最后什么也没有观察到。
? 不知道什么时间观察
只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观察。如只观察区角游戏时间儿童的活动,生活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就不关注;或只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观察儿童。
? 只观察表面现象
正如下面这个案例:
四岁的乔乔正在积木区玩耍,他和乐乐打算建一座高塔,他们一起把一块块积木放到另一块积木上。
乔乔说:”这块小积木比大积木难弄。”
乐乐说:”是的,我们还需要3块积木才能建完这座高塔。”
乔乔说:”但我们不能把这块大积木放到那块小积木上,那样不稳,我们得多放几块小积木在下面。”
本案例中,A老师和B老师的观察到的信息是不同的。
A老师的观察
? 乐乐和乔乔一起玩搭积木
捕捉到“与其他儿童建立社交关系”的发展
? 乐乐说“还需要3块积木…”
捕捉到“数与数数”的发展
? 乔乔提出解决办法
捕捉到“解决问题”的发展
B老师的观察
● 乔乔,乐乐一起玩搭积木的游戏;
● 他们搭了高塔;
● 他们搭的高塔很高。
问题二:观察到的信息容易“从实践中来,到柜子中去”
有些老师把观察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为了“交差”,把观察到的信息装进文件袋,束之高阁,并没有与儿童发展联系起来,这样的观察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违背了观察真正的教育价值。
不会观察的老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能只能看到活动本身或为了交差随意记录;而会观察的老师,却能通过活动获取儿童发展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赋予意义,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察和记录不仅仅是简单地观察儿童游戏的表面现象,观察的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能为支持做依据。在观察基础上做客观而真实的记录,“一次观察正如一张照片,及时捕捉一个时刻”。并且最后形成的记录要能为支持儿童发展做支撑。所以观察评价不是随机的,而是需要系统体系的支撑。
面对同样一个场景,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同的老师,不仅会观察到不同的内容,其分析方式也可能会大相径庭。相比于有标准观察评价体系的老师而言,要求没有系统标准的老师分析观察到的信息就会比较困难。
所以究竟什么才是结构化、系统化的观察评价儿童的方法呢?通过研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描述,并结合当前教师对于观察评价的需求,“关键发展性指标化”的观察解读体系应运而生。
这里的“关键”是指它们对儿童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又是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强调宽广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性”表达的是“学习是循序渐进,遵循某种顺序的,不断发展的”。“指标”是用来强调教育者需要证据来证实儿童正在学习和发展那些被认为是为入学或人生做好准备的知识和技能。
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是以儿童关键发展性指标为观察体系,记录采用简短笔记的形式,有的辅以照片或儿童作品,对儿童的重要行为和活动进行信息采集。也就是说,记录突出的是儿童重要日常行为的简短片段描述。
教师在进行记录时也需注意,儿童的发展不完全是线性的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可能出现波浪形的起伏,甚至会出现一时的倒退;儿童的发展也不是一直保持一种速度,可能有时快一些,有时慢一些,有时还会出现突变的飞跃,有时也会出现停滞。每条观察记录仅代表当下,不能通过一条记录就判定儿童的发展水平,而是需要持续地观察记录,做过程性的评价。
写在最后
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和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换言之,教师由此成为儿童学习观的主动构建者,通过解读自己的观察记录,获得了一种审视儿童学习的独特“眼光”,并进入能不断从儿童的学习中发现和捕捉教育问题的研究境界,这将直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并实现教师成长与教育评价的一体化。
注:本文内容节选于《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3-6岁儿童关键发展性指标解析I》
编辑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