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开知乎,开心地发现居然有与幼儿园相关的话题能冲到热榜的前30!再定睛一看,这个问题是“给幼儿园孩子讲讲化学”???
看的我一脸黑人问号?“幼儿园”“化学”,这两者有啥关联吗?
点在于我发现这问题的猫腻有点多:“请家教”“辅导理化”
现在幼儿园的家长已经这么卷吗?
再看答案一看里面大家都还认认真真提意见,就没有一个提到家长内卷这事的。
真的看得我血压升高,原地爆炸????
今天必须要好好撸一撸内卷这件事!!!
/
“内卷”怎么来的
所有的内卷说白了,都是资源的稀缺,尤其是教育资源。回到1977年高考刚刚恢复的时候,中国大学的数量只有88所重点大学,那时候大学生就是金钵钵。
再到30年前,我们早高考的时候(不小心暴露了年龄),中国的高校已经2000多所,质量和数量都不幅度的提升,家长开始希望孩子上名牌大学。
名牌大学多了,家长开始找有没有“名牌”高中,黄冈,衡水中学一时间红遍全国,国家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家长的内卷越来越早,终于到了今天,幼儿园也卷了起来。
幼儿园也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名牌”,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当然是好事,但是家长的内卷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以后可能还会出现“名牌”早教机构,“名牌”生产医院……说到底,内卷的背后是一个个无处安放焦虑的家长和不堪其苦的孩子。
/
“内卷”的家长要走向何方
《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在芬兰,你向当地人咨询最好的学校是哪所时,他们会特别自豪地回答:“离你最近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因为所有的学校教学质量都很好。”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想要自信的说出:“最好的学校就是离你最近的学校”这样的话,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一定是教育的归宿。从最近的出台的“双减政策”其实能够看到国家在反“内卷”上的决心和态度。
家长的焦虑点集中在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不少家长眼中这个“优秀”在狭义上等同于成绩好,随着补习班热潮的褪去(实际是直接被国家政策所限制),狭隘精英化的教育会转向教育的多元化,这也是国家严格控制补习班,但是鼓励兴趣班的原因。当孩子走过万人的独木桥真正站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赛道时,内卷才能真正结束。
/
幼儿园真的不能学“化学”吗?
这里的“化学”一定要加个引号,是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弄明白家长口中的这个“化学”是什么,如果仅仅理解成“水是H2O”的话,那对不起,真的不能教了,教了也学不会,其实不少人真正在学习了初高中的化学后也没学明白,更何况是3岁多的孩子。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的“化学”,是空气对我们为什么很重要,那我要在这里先纠正一下概念,这不叫化学,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自然认知”,没有必要专门请人来教。家长周末带着孩子多去公园逛两圈,当孩子问你:“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的时候,不要不耐烦,用孩子能懂的话耐心地讲给他听,胜过任何形式的专门教学。在家呆着闭门造车是没办法认识大自然的,这是前提。
/
幼儿园到底应该学什么?
相信这是很多幼儿园老师都会被家长问到的头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幼儿园的孩子什么都学,3-6岁的孩子学习是综合多元的,从天上的云到地上的小蚂蚁都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容,这个范围就不光只有“化学”了。
但是很多家长会更关注和学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近几年出现的幼小衔接班,其中教孩子写字绝对算是其中的热门项目了,我身边也常不少家长朋友也会经常问写字的问题。我每次都会问家长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到底是希望你的孩子在一个月会写3000个汉字,还是希望你的孩子这一生爱阅读?”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会怎么选,我会推荐选后者。
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但是能支撑孩子一直走下去的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这也正是幼儿园培养的重点。大班的孩子可能不认识3000个汉字,但是他爱看绘本,爱阅读,这让他能在将来通过书籍认识到广阔的世界,当然也包括那区区三千个汉字。幼儿园的孩子有探究自然的兴趣,能提出猜想能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可能还不知道“化学”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他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最后再回到“幼儿园孩子怎么学化学?”的话题上,教育是一件关乎孩子未来的长远计划,如何从短视的视角去学习“化学”,那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方向一开始就错了。
哎,不说了,我去消消气????
创作 | 张乐凯
编辑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