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学龄前儿童的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主要是识字,学龄前儿童的阅读除了文字、图画以及成人的语言等都是他们的语言材料,这些都是幼儿阅读文字的基础。虽然幼儿老师都知道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但由于认识不足、经验缺乏等原因,现阶段大多幼儿园在设计早期阅读活动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在本周的直播《“五步曲”玩转图画书》中,新儿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资深早期阅读推广人、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核心指导专家马灵雁从老师设计早期阅读活动常见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绘本,分享了设计早期阅读活动的五大策略,一起回顾一下。
马灵雁
新儿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资深早期阅读推广人
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核心指导专家
/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4大常见问题
01. 过分注重活动的游戏性,忽略阅读的本质
在阅读活动当中,许多老师常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有时由于老师过于强调游戏,反而让幼儿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游戏上而非阅读本身。阅读的本质是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虽然游戏会有助于幼儿理解文本内容,但如果因为游戏而导致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02. 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阅读纸质图书的作用
在阅读纸质图书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让幼儿去学习翻页,认识封面、封底、页面等,这些都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步骤,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早期阅读重要目的之一。所以,在进行阅读活动时,老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但切忌滥用,因为很多阅读经验都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带给幼儿的,所以,尽可能的让幼儿接触纸质书本,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让幼儿人手一本书跟随老师阅读。
03. 老师缺乏图画书教学的经验
现阶段,大多幼儿老师对于如何利用图画教学其实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因而很自然地把故事教学或者是看图讲话的一些方式和话术直接“照搬”到早期阅读教学中来。这样可能会导致老师对图画进行过度的解读,进而影响幼儿对图画书的整体理解。
04. 老师总期望通过图画书教会孩子些什么
很多老师在讲完故事后都会习惯性地问幼儿:“你从故事当中学到了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都喜欢通过图画书给孩子讲道理,但是好的图画书是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情,而不是一本正经的教幼儿一些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
/
玩转图画书“5步曲”
? 首先,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觉得童话书很有趣,喜欢上图画书,喜欢阅读,享受阅读。
? 其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图画书有各种各样的主题,比如关于情绪,关于社会学习、艺术、语言……幼儿在阅读不同主题的图画书时,能提升其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
? 最后,和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书,能帮助孩子累积前阅读、前书写以及前识字经验。
图画书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照年龄分可以分成0~3岁,3~6岁,6~12岁的读物;按照主题分,有关于情绪的,关于认知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习惯的……;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把童话书按照文学体裁分成四大类:故事类,诗歌类、知识类和散文类。
以故事图画书为例,它是一种有时间、地点、背景、人物、情节以及主题等故事要素的文体形式,有鲜明的角色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发展线索,内容是由文图共同呈现的方式,比如说《小老鼠普普》,主角小老鼠是一只很爱放屁的小老鼠。很爱放屁,就是这个角色的特点。
所谓读本分析,就是指通过对一本图画书的图画语言、文学语言、教育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图画书的过程。老师可以对图画书图画的特点,绘画的风格,色彩色调,词汇,修辞,教育语言(该书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主旨)等进行专业的分析。比如《小老鼠普普》这本绘本的色调都是暖色调,就奠定了整本图书爱与温暖的基调。
在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老师们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活动形式、教学策略的运用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们对于这本图画书核心经验的解读。所以,想要设计一个优质的早期阅读活动,读懂图画书的内核非常关键。
不同类型的图画书因其有着不同的特质和核心经验,所以在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故事图画书的阅读指导策略为例,总结为5条:观察与猜测,讲述与倾听,讨论与交流,模仿与扮演,仿编与续编。
比如观察与猜测,老师就要引导幼儿对童话书的关键信息进行观察,比如人物,画面中的细节。通过观察让幼儿要去了解故事人们的特点,感受人物不同的情绪,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转折等。
具体每一步又该怎么做呢?针对不同的图画书类型,每一步又有哪些差异呢?老师需要从哪几个角度阅读图画书呢?更多内容老师可点击文末“”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更多关于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技巧。
编辑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