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大家说#陈鹤琴#柯小卫#幼儿园#幼教
柯小卫
陈鹤琴外孙
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
“活教育”践行中心主任
上海建桥学院客座教授
01/
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幼儿的发展?
”
儿童的世界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亟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亟待他去探讨。什么四季鲜艳的花草树木,什么光怪陆离的虫鱼禽兽,什么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什么奇妙伟大的日月星辰,都是儿童知识的宝库。
——陈鹤琴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老一辈现代教育家的心目中自然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的活动,不仅是在自然当中,还有社会。
自然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意义在哪里?自然教育最开始时,一些西方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福禄贝尔、卢梭强调人应该去适应自然。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一种主观的理想。普莱尔、克伯屈、皮亚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儿童的智力发展和行为发展的本质。卢梭等人主观地提出对儿童发展的认识,皮亚杰等人客观地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因为科学性的渗透才有了当前教育的基础。
到底是什么在决定儿童的发展?实际上是环境。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发展,总之是从未成熟到成熟。
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期”学说中提出儿童期是儿童特有的时期,儿童刚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就像动物一样,为什么之后每个儿童的发展不一样,本质是什么?是适应环境发展的能力,自然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之后要在其他过程之中发展能力,幼儿同时要接触社会环境,在文化环境里在生长,接受文化的滋养。
自然是一个大环境,但同时自然里还包括人的活动。有了儿童的学习,环境的暗示和刺激以后,才有儿童的发展,儿童的自我认知、习惯、经验、知识等。
儿童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是在团体活动中发展。现在很多的论述都是基于儿童个体的认知,但幼儿园追求的是一种儿童团体的活动,互相的集体活动,互相的刺激,互相的影响,共同学习,再形成儿童自主的生活。
这个生活实际上是我们未来生活的雏形,它已经接受了儿童的主体意志,也有受到成人文化的影响来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态势。因此儿童是人生的开始,我们的教育是有目的的,教育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活可以自主。
02/
重归陈鹤琴、活教育
到底在倡导什么?
”
我们需要的孩子,决不是只会吃,只会个人享受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能为孩子们谋共同享受,能注意它的四周事物的孩子,为着这种种关系,幼稚园的各种活动里都应该含有“社会”的意味。
——张宗麟
鼓楼幼儿园是陈鹤琴先生创办的一个以实验儿童心理为目的幼儿园。从“解放儿童”到“发展儿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做了大量的室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对环境作了设计、安排,制作大量设备和玩具,发展许多有用的动作。他们的活动是用单元活动与自主游戏串联起来的,游戏与课程是连为一体的。儿童的发展与老师的参与紧密联系,儿童的活动在老师的参与、支持、鼓励与评价之下完成。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之后,以自然和社会为主的教学内容就扩展到校园之外。按照自然、社会两大板块来拟定课程,在团体里讨论之后按照儿童的兴趣来生成教育,这就需要观察儿童的行为,重视儿童的表达,从儿童的表达中发现教育契机。
我们都在倡导重归陈鹤琴,重归“活”教育,那活教育的精髓是什么?我大概地梳理了一下:
向大自然大社会追求活教材;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活教法;
培养学生生产能力;
活教师,活教法,活教材,活学生;
集中力量,改造环境,建设活社会;
我们能够自己做的,都自己来做。
陈鹤琴先生经常带着儿子去观察天象,不仅限于享受自然的风、阳光、月光,或者谈谈美好的感情,释放潜能。是去探究自然中的规律。在教育家中的眼中,打雷也可以成为一个教育契机,让孩子看到闪电的美。
在自然里观察事物的变化,去观察动物和植物所生产的状况,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学习。静态地、抽象地焕发天性或者自我发现、自我摸索,其实只是感受,幼儿有时不能发现,这时候需要成人的帮助。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幼儿,慢慢指引幼儿进行探索,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
03/
静静地享受大自然
并不是自然教育
”
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陶行知
鼓楼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从单元教学开始。在室内活动中,环境和玩具实际上有暗示和刺激的作用,设置丰富的环境和玩具,可以让幼儿从中选择,引导幼儿。
有了室内的活动,才会有室外的体验。如果只是让幼儿体会自然,那幼儿园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鼓楼幼儿园整个教学、课程和活动是连为一体的,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周围事物。有了整体的教育和直观性的认识,幼儿便有了充分的经验。
自然教育首先是要了解活动和增加直接经验,其次还要增进儿童科学知识、培养儿童实验兴趣、启迪儿童创造能力、陶冶儿童热情绪、启迪儿童审美感、发展儿童欣赏力、培养儿童创造力。
我觉得自然教育应该是积极的教育,自然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动力,而不是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给予。我们不仅是认识自然,还要建设、创造自然,从而更好地热爱自然。自然既然是教育,它就不仅是自然,更多是教育,单纯的自然不等于教育。
中国教育家八九十年以前提出自然教育应该注重欣赏自然之美景、注意环境之事物、陶冶爱物的观念、获得摄生(有害、有益)的知识、增进儿童之健康、适应自然界的均衡现象。
而这些内容实际是在一日生活里面在进行:餐点、静息、音乐、故事、儿歌、游戏、社会、自然、表现、工作,生活中自然教育无处不在。儿童的认知生活从自己的生活需要开始,身体部位、卫生习惯、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时间节气、天气特点,还有观察动植物生长规律,养和培植的方法等等。
引导儿童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观察和欣赏。增进利用自然,满足生活组织团体的初步经验。引导幼儿对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养成爱护自然物和卫生、乐群的好习惯。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至少能够做到认识自己的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主要的物品;认识自己;养成习惯认识家禽、太阳、风、雨等自然现象。
对于幼儿园自然教学的要点应注意研究性质较少,对于事物,只作初步认识,已经足够。四季变换的原理幼儿不甚明白,但是夏天热、少穿衣服;冬天冷,多穿衣服,是能够明白的。这就告诉我们儿童认识事物,大多数以用途作基本,应重在“应用”与想象,注重“实际工作”让幼儿产生对未知事物的向往。
04/
嘴里喊着活教育
实际上教学、游戏两张皮
”
可爱的孩子,终究难以过他自由天真的社会生活,这正如卢梭引为憾事。但是人类的孩子不是下等动物,可以完全脱离成人而生活的。人类的孩子受成人的抚育,也就受成人的节制。还有孩子与孩子的行动也不若孩子与玩偶来得自由与单方面的。孩子们互相有应该遵守的行动。怎样实诚人多替孩子着想?怎样使孩子能适应成人社会不失他的天真活泼的生气?怎样使孩子们能快活着行动?着许多都是教育上的重要问题。
——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
对于自然的理解,不仅是景物,还有自然规律、自然现象,教育也并不是释放天性。
在教育中,往往有两种视角。一种视角是成人的,从成人的需求和愿望出发,比如学术论文、验证学说、社会需求等;还有一种视角是从儿童出发,儿童的身理、心理的需要、生活发展的需要等。
在这两种视角下,便有了三种境界。一种追求的是自由、自主和自然,无目的、无组织、无指导,让小朋友自由生长,自由活动;第二种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有单元,老师大概有一个过程,真正的儿童发现,儿童表达,教师会帮助儿童一起来组织;第三种是以儿童为主体,儿童的团体生活自己可以管理,了解自然规律,通过对社会的了解来形成儿童的生活。
幼儿在自然里长大,需要依靠教育的引领,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建设者、拥护者、守护者。从自然出发,走向更大的自然,孩子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和老师都是发起者,但儿童的能力不足以发起这件事,尤其是在幼儿园的环境下,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更多地为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教育的形式和过程,环境是经过设计的,游戏的状态是自主的,小朋友为所欲为的活动并不叫自主,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走向去活动。
在自然教育中的道德、人文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取向,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并且也觉得很重要。对自然的情感其实需要审美的牵引,首先认可自然的美,从而去爱自然,珍惜我们的生活。发现山水之美,进而爱惜大自然。其次,还有社会秩序,道德、文化,从自然教育中去汲取营养,熏陶我们的情感,建立我们的人格,树立我们的审美,热爱自然,熟悉我们的社会,延续我们的文化。
了解、学习我们的科学,懂得劳动,懂得艺术,还有建设和创造的能力,一切科学的资源都可以为教育的目的而使用。这是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适应环境的生活力、吸收知识的学习力、建设与创造力。我觉得要有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才能正确地来理解自然教育,达到我们的目标。
陶行知、陈鹤琴追求生活里的教育,也就是在自然里的教育,自然+社会里的教育,包括了自然教育。教学的一致性不是游戏和教学两张皮,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05/
讲到鱼
就去看鱼怎么呼吸、怎么转弯……
”
当年德克乐利叫儿童自己编了教科书去研究,华虚朋也叫儿童自己编教科书来应用,他的目的就是要小孩子直接去接触各种知识。比如讲到鱼,就要让小孩子看到真正的鱼,让他观察鱼怎样呼吸,怎样转弯,怎样浮沉,让他们来自己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我们要鼓励儿童自己研究的精神。
——陈鹤琴
孩子的需要、个性和社会的需要是不一致的,通过什么来协调一致,让其变成孩子的能力?实际上是通过幼儿的主体学习和自然环境,使孩子们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融合。
教师的工作绝不是写为了写几篇论文,而是真正地、充分地利用环境来推动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培养幼儿的人格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环境,因为自然有生命。完善个性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顾及到别人,顾及到环境。除此之外,幼儿还要处理团体和别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
自然教育里应该有其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幼儿生长的这片土地,也是他的父母生长的土地。熟悉当地的环境,从而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才会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用包含了自然的文明生命的自然之光和工业成就,用祖国的发展照亮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始终是一种自然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增加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活教育首先是活自然,在活自然里运用活教育,培养活儿童、建设活社会,大家了解活教育是种学习,但活教育的实施原则第一是直接经验,是见得着摸得着的经验。对孩子来说均衡的发展,绝不只是孩子肢体、行为、动作和自我的发展,其实还有综合的素质,包括认知、语言、经验。
那么具体的发展目标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很清楚,孩子们自动地对自然的现象有研究的兴趣,积极地鼓励老师,也鼓励孩子们的兴趣。具体地比较两件同样的事。比如大白菜跟青菜小油菜有什么区别?通过分组学习、集体学习、各组之间集体竞赛,这就是活教育实施的原则。
“活教育”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参考阅读、发表创作、检讨分享四个步骤实施,有了现象以后去找原因,通过书籍、阅读、参考资料询问,进而发表自己的这种见解、创作,最后再进行集体展示和分享。
06/
“活教育”理念之下
教学活动怎么开展?
”
一班几十个儿童,他们的生活经验,个性、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大都不相同,做教师的一定要依照着儿童的经验、个性、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他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收到相当的效果。
——陈鹤琴
在目前的幼儿园的教学现象中,存在着有6个脱节:
目的”与“过程”脱节
“游戏”与“教学”脱节
“活动”与“环境”脱节
“教学”与“玩具”脱节
“特色”与“常态”脱节
“幼儿”与“教师”脱节
那么活教育是怎么教学的?比如下雪了,把各种课程融入一个单元里,下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那么围绕这个自然现象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以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大家要请客”为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其实是一整个学习链。
而编制课程原则,陈鹤琴先生提到了这样几条原则:
? 预定单元要合于儿童的需要与社会上自然界将有或已有的东西;
? 每一星期预定的单元,要多于两个以上,以便于儿童可以选择;
? 每一单元的细目要详细分析;
? 每一单元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充分预备。即使有许多材料,应该儿童做的,教师也应下功夫准备;
? 预备工作至迟也要早三天做。
活教育的教学法是一个生态链,幼儿、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的训练这几点组成了一个儿童的整体的学习。老师在其中要有精密的观察,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个性、兴趣是不一样的,通过观察提供适宜的选择材料,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
编辑/陈秋旭
设计/郭迎欣
图片/邱天、温笑寒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品德启蒙已成为学前教育新热词,其核心价值一起来get
怎样让儿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一席演讲者、新京报年度图书作者、iSTART首席策展人给你开脑洞!
5个重点内容,N条关键解读,幼教人必须了解的《评估指南》重点来了!
刷爆朋友圈的《评估指南》和你有什么关系?可以从这件事入手
一个幼儿园到底是不是童年的乐园,毫不夸张这个人说了算!
我就知道你“在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