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对话#教学#艺术教育
这几天,“弹唱画跳”成为幼教行业内的一个热词。起因是有公众号发文将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比作牵绊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百年裹脚布”。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就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展开热烈讨论,甚至不同派别之间还引发不小的争议。有人表示赞同,弹唱画跳的硬性指标确实阻碍了很多优秀人才进入幼儿教师队伍,阻碍教师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有人认为,比起弹唱画跳,幼儿园更需要的是懂孩子、有想法、肯倾听、会陪伴的老师,而不是有高深的唱歌跳舞技能。也有人指出这种说法很不妥当很不严谨,因为懂孩子和弹唱画跳之间并不冲突,会弹唱画跳的老师一定不会和孩子沟通吗?一定不懂孩子吗?这个锅弹唱画跳可不背。还有人痛心疾首,因为君不见悠扬婉转的琴声、自由自在的涂鸦对孩子成长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本期,人文幼学对话引领浙江省幼儿园艺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人物、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吕耀坚,一起来听听吕教授关于幼儿教师弹唱画跳的观点以及不应该被粗暴地说成是裹脚布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开展。
人文幼学:
吕老师,近日有人在公众号发文将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比作牵绊中国幼教发展的“裹脚布”,引起了众多同行极其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大家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很有道理。对此,您怎么看?
吕耀坚:
这个事情我也一直在关注。我自然是很不赞成这种说法,有人竟然把听不到悠扬婉转的琴声作为校园理想,真的挺让人吃惊的。
“弹唱跳画”起波澜,这一波波的论潮,其实给我更大的感触是让我想起那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本为枯燥之知识是何等要紧!眼下这些对弹唱跳画的讨论,几乎都是在非此即彼的论调里游荡,其根源是二元论,这在如今的儿童发展研究领域已被摒弃。只要我们继续在二元论的基调里讨论弹唱跳画,就不可能得到令人折服的结论。
系统论才是王道啊。在一个整合的视野里考量儿童发展,规划支持儿童鲜活、完整发展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势不可挡的方向。
人文幼学:
没错,我们似乎真的很容易陷入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论中。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更是一群人的问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尤其需要警醒这样的思维方式。那站在系统论的角度,对于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您是如何看待的?
吕耀坚:
缺乏系统理论、系统观点,必然会有偏颇之言,唯美国论、澳洲论,甚至极端唯儿童论(儿童怎么说就怎么做的倾向)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作为教育者,特别是早期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一定需要反省,你的言行是否是置身于儿童发展的系统里考量。如没有,请三思而后行。
讨论 “弹唱跳画”,务必要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与幼儿发展需要两个层面来考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有素养要求,这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里有明确规定。对儿童发展而言,《纲要》与《指南》也规定相应的艺术教育目标与教育要求。可见,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是必要且必须的,其意义有二:帮助学生在获得一定艺术技艺、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必要的艺术素养;在未来的幼儿教师生涯中,对孩子开展必要且适宜的艺术教育。
只会弹唱跳画,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但掌握一定的弹唱画跳技能,将会为幼儿园教师成长带来发展的优势。这个艺术技能的基础可高可低,甚至“三脚猫”功夫也可以,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当孩子有困难、有问题时,可以求助老师;老师也可以从艺术视野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同时也更能基于教育智慧决定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要介入,怎样介入。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艺术技能作为基础,很难发现艺术教育中的契机。
弹唱跳画是学生走进艺术教育课程,养成必要的艺术素养的一条路径,掌握必要的弹唱跳画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提高教师的PCK水平是有帮助的,当然这需要在实践场域通过教师的智慧进行消化、统整,特别是儿童化,才能有效发挥出它在学前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一定不能理解为,弹唱跳画水平越高,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就越高,没有儿童教育、儿童发展、儿童生理、幼儿园课程等领域的知识参与,很难有好的艺术教育出现。
从PCK领域来讲,教师知识应该包括学科知识、儿童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教育情境这四个方面,教师的智慧是统整这四个方面知识来促进儿童发展的核心。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讲,学科知识是教师引导儿童向前进的一个基础性的条件。
人文幼学:
不管是从教师需要还是儿童需要,艺术教育在幼儿园都是必要且必须的。但为什么仍然有一部分声音认为弹唱画跳不重要,我想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拿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来说,不少人提到美术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画画技巧或者孩子的优秀作品,这其实已经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跑偏了。
吕耀坚:
没错,我们的幼儿园老师都非常勤奋努力,很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但要把事情做好,确立正确的观念是前提。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观念限制和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对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足够的认识,可能我们在讨论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时,就会多一些维度,也会多更多的专业自信。
拿我熟悉的美术教育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多种美术教育的通道(包括美术教学活动、美工区域活动、美术教育环境的创造等),注重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整合多维度的教育机会,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兴趣、习惯等方面初步发展为目的的美术教育活动。简而言之,美术教育关键还是在教育,应该更多体现孩子们在美术中的学习。
在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整合多维度的教育机会——也就是说要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们发展的机会寻找出来。
人文幼学:
我们提整合教学提了好长时间,但提到美术教育,通常想到的还是美、艺术。大家对于艺术领域的关注,也更多集中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上。对此您怎么看?
幼儿园强调一日生活的各领域活动,都应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所以我也常在思考,美术教育能不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呢?我认为,美术同样能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甚至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发现,通过美术特有的依托于材料的特性,更加能为孩子能力的发展,以及相应习惯的养成,提供一种方便,为我们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
比如,习惯的养成与有没有材料和工具很有关系。美术有大量的操作机会,一旦动手,那么工具就要摊开,一摊开材料势必就会有收拾的步骤。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把颜料掉地上、掉桌子上,我们便给他一块抹布学着擦。在成人看来,孩子可能会帮“倒忙”,但孩子不会这样认为,他会很高兴帮老师做事情。没有第一次的乱糟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好,所以老师要学会等待。
曾发生过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在我们的工作坊里,别看现在孩子们很习惯收拾、收拾能力很强,但在最开始完全不是这样的。孩子们刚开始自己做纸浆时,有一位保育员怨气非常大,脸色总是不好。但当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她看到东西掉地上孩子们都会顺手捡起来擦干净时,她的脸色也越来越好了。她会对孩子说:“没关系,阿姨会拖的,你们做得很好。”一般老师说孩子好,不一定好,但一个原来有很多怨气的人开始用这样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时,那说明孩子是真的变好了。
确实很多人对美术教育的意识都过于狭隘了,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意义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不仅是艺术方面的,更是全方面的。
我大致总结了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个意义:能力群(学习、认知、审美、社会性、探究、记录能力、运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想象与创造力等);兴趣群(以审美兴趣提升为核心的兴趣群);习惯群(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
不要惊讶,基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确能把其他能力发展的机会挖掘出来。
比如一提到运动能力,我们想到体育。但体育发展的都是大动作,如攀爬、跳跃……而通过美术活动能更多促进小动作的发展。孩子们绣艺馆中的穿针引线,布艺馆中的剪切粘贴,童印馆中的雕刻等,哪一样不是精细动作的挑战。
再比如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木工坊工作时,孩子拿了工具后,都要学会自己归位。很多成人常会丢三落四,想用东西的时候找不到在哪里,可能就是习惯不好。那么在美术教育中,便存在大量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
我们说将工作坊交给孩子,要做就从第一步做起。放手让孩子去做,我们会看到孩子惊人的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要求孩子总是固定到同一个工作坊活动,但让孩子做好规划和记录,那么他后续就会持续进入这个环境中工作了,因为他有未完成的事情等待着他。其实,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也被约束着,这种约束力不是外力,而是自身的力量——这才是孩子需要的。
其实不论是坚持、吃苦耐劳、专注等,这些品质都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关键看老师们能不能大胆尝试,尝试给出“真枪实弹”,尝试相信孩子。
人文幼学:
我们曾经在幼儿园看见过这样一节美术活动,活动内容是画影子。老师教孩子探究角度、长短和比例以及影子应该在的方向等……最开始觉得这样的活动还挺有新意的,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模仿画影子的活动,这个活动开始成为一种固定套路。对于这样的美术活动您怎么看?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大妥当的活动。教这些有什么用呢?孩子要懂得影子的原理,需要时间、需要能力的支持——咱们老师不要总是去为难孩子。
老师如果不理解孩子,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挺苦的。关键这个苦他自己还不知道苦在哪儿,有苦说不出才是最苦!当然,我们都知道,老师一定不是有意与孩子过不去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不了解!记得鄢超云老师在《儿童朴素理论》中说过,儿童做的事都有自己的原因,而成人却总习惯用自己的逻辑去判断孩子的原因。
幼儿教师要去读懂儿童,但儿童似乎又是永远读不懂的。比如说在儿童绘画这方面,儿童有时候画的内容和我们认为的内容千差万别;儿童最开始画人,是没有身体的,慢慢才发展出更多细节。儿童的绘画和儿童的身体发展一样,是有一定规律和阶段的。吕老师能给我们简单讲讲吗?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儿童绘画的特点。
首先,很少重叠。当小朋友画很多人的场景时,如果老师没有教过,在自然的情况下,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不太可能有重叠的人物出现。如果是纵列的一排,那必定是横着在纸上画一排。孩子的假设是:挡住了也要画,如果不画那个人就不存在了。那成人的假设是:挡住了可以不画,不等于没有。
其次,象征性。如果对小孩进行跟踪,你会发现在画手指这件事上很有趣!刚开始孩子并不会画手,他会用两根线条代替。再接着发展,孩子会添上若干条短线——没错,手指出现了。有可能还会在若干条短线的中间加一个圈圈,在圆圈四周画满短线,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太阳手”。这一圈手指头,一数大概有十几根,对应了孩子求全的特点。
于是就发生了这段有趣的对话。老师:“这是什么呀?”孩子:“手呀。”老师:“你画了几个手指头呀?”孩子一一对应地数:“画了15个。”教师:“那你自己手指有几个呢?”孩子:“5个!”教师:“那应该画几个手指呢?”孩子:“15个!”
因为这时候孩子的绘画是象征性的,他告诉我们那是手指,却并没说那到底是5个还是15个。也就是说,大人让他数出15个是没有意义的。到了5岁半以后,有些孩子画好手指会数(但仍然画15个),再过几个月会边画边数,这个时候他就一一对应了。这就是孩子自身特质的发展。
再比如,喜欢对称。孩子画草,为什么喜欢1根、3根、5根、9根的画?因为对称啊。孩子对“对称”的欣赏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他天生就会的。
人文幼学:
美术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可以支持儿童全方面的发展,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在其中的支持与指导。
没错。在幼儿园里,我们不是做美术,而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放任他们自然生长也能具备能力,但在成人科学合理的引导下,能够帮助孩子的未来更好发展。当然,引导途径有很多,只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美术这条途径。
自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之后,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要不要“教”便成了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直至当下,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对“教”的警惕,“不教”的美术教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
但其实我认为,教师的支持是幼儿学习的必要条件,而适宜的“教”是教师支持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教”,绝非简单地教幼儿画画、做手工,“教”是教师支持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手段,“教”是为了协助幼儿表达,“教”是为了促成幼儿发展。因此,“为什么要教”“教什么”“什么时候教”与“怎样教”应该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专业工作者共同关注的命题。
那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好?能和我们详细说一说吗?
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讲吧。一个美术活动结束后的讲评环节中,我们发现老师90%以上都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或者孩子自己讲,或者老师讲),极少有老师会讲讲过程当中的某些事,并给予孩子一些肯定。有些孩子的作品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过程很精彩啊,他的思考、他的表达、他的投入是别人比不上的。如果我们只看作品,就只能看到这一天孩子发展的某一个小方面了。
在杭州市万家星城幼儿园中,我们打造了“玩·美”课程体系。幼儿园里设置了许多工作坊,沥粉馆、扎染馆、绣艺馆、纸绳馆等,并且提供了许多所需的真实工具和材料。不同于集体教学,孩子们在这样的美术工作坊中会更加自得其乐。在完成一样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工具、使用材料,尝试那些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方法。
我们会有一个小要求,孩子需要进行记录。这个记录可以很简单,因为孩子每一次来不可能保证完整的完成整个制作流程,所以需要记录自己的工作进度。工作坊的角落里也会安置小盒子,用来储存他们没做完的东西。
而老师也需要有监控、有观察、有记录,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孩子们的发展。
我还记得,在木工坊的活动当中,有一次装钉子的盒子不小心被打翻了,钉子太多了实在不好捡,于是打翻盒子的孩子便提议第二天带磁铁来吸钉子——从此以后,装钉子的盒子里就有了磁铁。这就是无巧不成书,就是一个整合发展的平台。教师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可以发现孩子的探究,发现矛盾的解决、语言的发展……
幼儿园老师写论文,太理论化不适合一线老师。一线老师应该做的,就是专注于记录孩子丰富多彩的故事,从故事中寻找孩子的发展。
我们将美术,特别是工作坊这一块,界定为“为儿童提供的发展平台”。它不仅是美术领域的发展,而是基于领域整合的发展。这种整合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具有内在逻辑性。教育是充满智慧的,美术教育亦是。
人文幼学:
据我们所知,您的美术工作坊中孩子们的活动,以及您提到的要给孩子“真枪实弹”的操作,孩子们真的很投入!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有点危险的物品,比如榔头、电钻、热熔枪,这些东西真的不会造成意外伤害吗?孩子们可以把握吗?还是会有点担心吧。
在一次去国外木工活动的参观中,我看到有个孩子敲到了手指。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一定是带着他去医务室,或帮孩子包好创可贴吧。可是这个外国老师没有,她将创可贴递给男孩后就离开了。而男孩自己费力撕开,将手指包扎好,又继续叮叮咚咚敲了起来。
我当时就在想,他们国家的总人口远远低于我们国家,他们教育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我们往往是过度保护。在今后的持续发展中,我们如何提高国力呢?于是,我回来后就对老师们说,要弄就弄真家伙!
绣花针、锯子、钉锤……刚开始时他们也很担心孩子的安全,但观察了很久发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规避危险是一种本能。
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我问孩子们:“最近你们做布艺的时候,手没扎过的孩子,举手。”只有一个孩子举手了。于是我给每个扎过手的孩子一人一块巧克力。
我观察到,那个没有扎过的孩子,偷偷拿针扎了自己之后,马上举手了:“我也扎过了!”他将手伸给我看,一点小小的表皮翘了起来。他当然不会狠狠地扎自己!孩子的心中是有数的。
后来我又继续追踪,询问孩子们回家有没有给妈妈讲自己被扎到手。有孩子说:“我忘记了。”还有的孩子说:“为什么要讲啊?”也就是说,其实孩子扎到手,基本上都是扎在表皮上,小孩自己都不在乎。
但我们知道,其实老师们在大胆地把那些“危险”的工具教给孩子的背后,是做了很多准备的。只是我们需要尽量将这种放松的状态呈现给孩子,而不是给他们制造一种紧张感和畏惧感。
当然,我们说,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痛是对的,但不能为了养成他不怕困难、不怕痛的品质就降低对安全的防范。我们要考虑在前,及时反思,并将反思物化,将老师应该做的事做好。
别看老师们大胆地将工具交给孩子使用,但我们也是在孩子年龄特点的考虑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的。如何降低危险呢?给孩子们建立规则,将规则引进环境当中,比如灵活运用标识。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孩子用完胶枪放置好后,下个孩子才上前使用”的习惯,老师们在地上一段距离的地方粘贴“脚板印”的标识对孩子们进行隐形的暗示。
防护用具需要配备齐全,护目镜是必须的!因为眼睛是人类身上一旦受伤就不可恢复的器官,同时佩戴防护用具也培养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护目镜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透气性强的设计。
人文幼学:
美术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支持,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同的美术教育结果。那么在美术环境的打造上,老师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主题教育环境、墙面环境以及美工区域活动环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环境建构中需要考虑的三个重要元素。
我听过很多人说幼儿园很好认,“那些大红大绿大紫的就是幼儿园!”——让人苦笑不得呀,色彩搭配真的是学问。
杭州如今的幼儿园,色调越来越雅。为什么要雅?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的东西比较“俗”,上墙以后大红、大绿、大紫的纯色本身很多,如果再遇上大红大绿的墙壁颜色,那就惨不忍睹了。
班级环境的创设也值得注意。有些班级特别喜欢在房顶吊东西,常常让大人迎头撞上。特别是送餐的食堂阿姨,每每将车子推过来,再要避开这些吊饰,就很困难。
理念我们都明白:尊重儿童视角。但尊重孩子,不尊重老师是不行的。在幼儿园中工作的所有人,都应该被尊重。
很多幼儿园有设置娃娃家、小超市之类的区角,搭建的门只有小朋友的高度,大人想进去只能用爬的。每次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就会要求他们要么造一个大人稍微低头就能进的门,要么就不要门。
美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延伸。工作空间,如手工坊的布置不仅要美,而且一定要有文化的韵味,雅俗共赏很重要。
比如在木工坊内开辟文化墙,陈列老木匠工作的场景、木头做的锅盖和水桶等……但要将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还是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安装投影,不仅能够放音乐,还能播放一些图片,也可以穿插孩子工作的场景,让这里成为孩子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一个来了以后不仅能制作出作品,还能知道木工文化的地方。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立足于各个元素的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您怎么看待幼师的弹唱跳画被比作牵绊中国幼教发展的“裹脚布”?
美术活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您有哪些教学经验和心得?
欢迎一起分享讨论……
我们将选出留言点赞前10读者
赠送2021年日历及笔记本一套
【互动参与截止日期至
2020年12月28日中午12点】
文字/方程 鲁阳阳
编辑/鲁阳阳
图片/杨东力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活动案例 | 一个叫洛克的男孩偷了钱,引发“强盗小组”一整年讨论与哲学思考
主编探园丨又老又小又旧的幼儿园有没有春天?这群39岁+中年少女告诉你,得行!
大家说丨柳倩:幼儿园在健康领域的巨大短板不解决,或将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
为什么全球最顶尖的创新教育孵化基地,他们说“学习就要想幼儿搭积木那样”?
成都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护、日常生活、冬季疾病都要抓,全方位守护儿童健康【转给家长】
我就知道你“在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